摘要 教材整合,资源拓展是我校生态英语教学的一个切口,我们以此为切点,把握教材的特点,以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抓手,优化整合策略,尝试实践研究出了一套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 教材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整合策略,教学的有效性
一、 前言
2004年秋学期入学的新生,正赶上江苏省初中英语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部编教材改为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牛津英语教材。小学阶段他们没有学过小学版牛津英语,而且由于生源的层次多样而复杂——有来自城区重点小学,有来自乡镇小学;有的从一年级开始学英语,有的则从三年级或五年级才开始接触英语,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假如直接从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备课组六名老师多次讨论协商,决定在学习《预备课程》的同时,同步扩充部编老教材初一下册,把部编教材作为小学与初中的衔接教材,放低教学起点,放慢教学进度,延缓教学坡度,推迟学习7A的时间。经过一个多月的过渡,学生们都补上了语音和其它方面的基础知识,学生间的差距缩小了,学生们都能同步前进。我们取得了良好的衔接教学的效果。同时,老师们也尝到了整合教材的好处。在后来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在没有增加课时的情况下,一直同步使用两套教材。《教师用书》指出:“在教师用书中,我们提出这一教学建议,但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或删减,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因此把一套教材内容与另一套教材里整合使用符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新理念。
总结三年来备课组走过的教学教研之路,反思使用教材过程中的所思所虑,我们深切地感到,是科学合理地整合教材,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以新教材为主线,以老教材为辅助,既锻炼了教学能力,又提高了教研水平。并且取得了良好的英语教学实绩。在2007年中考中,这届十个班共计492名学生,英语成绩的及格率达到百分九十九点二,优秀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六点五。人均分113分比市平均分高28.6分。在2006年12月的全国英语能力竞赛决赛中,我们学校有21人参赛,其中9人获一等奖,12人获二等奖。
二、 新老教材的特点
(一)老教材部编教材
老教材部编教材有如下特点:
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健康,涉及科技、地理、动植物和社会生活诸多方面。听读教材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注重语言的使用,介绍了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多种形式的交际性活动,其目的是为学生创设使用英语的语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结构实施大纲规定的交际功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
2.编排体系:教材的编排体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到繁地安排大纲所规定的全部语言项目,它把需要呈现的语法项目分成若干个子项目,分散于各单元的教学中。
然而老教材部编教材虽然也设计了必要的语言情景,但更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过分强调语法知识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它重视语言结构和句型操练,而且话题任务和知识传授是隔离、松散、不连贯的。所以老教材留给教师施教时拓展的空间很小。
(二)新教材省编《牛津初中英语》教材
省编《牛津初中英语》教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新型教材, 本套教材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引,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1.结构清晰:省编《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编排图文并茂,把北京阳光中学的六个学生成长、学习、生活上的故事情节科学合理地糅合在一起,从话题的引进,到任务的布置,再到大量的语言训练、能力的培养,和任务的完成与总结。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语言情景真实,表达地道规范,紧扣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
2.目标明确:省编《牛津初中英语》教材注重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在每个单元均设计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项目,如学习技巧,自我归纳,自我评价等练习。
3.内容充实:省编《牛津初中英语》有课前的热身活动。有内容广泛的话题,围绕本单元话题介绍一些新的语言功能和语法项目,同时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还有通过活动或练习让学生获得一些基本的学习技巧,再用所获得的技巧、能力,完成特定的中心任务。最后复习巩固语言和语法知识,完成本单元的检测,让学生体验进步和成功,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 每个单元结束学生都能完成一个“project”,学生把一个单元的重点总结并制成作品展示,使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后体验到一种成就感。
4.方式多样:省编《牛津初中英语》教材改变了学生以往呆板的学习方式。它充分贯彻《英语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任务型教学理念,以任务型教学原则设计语言实践活动,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让学生通过参与、思考、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实现目标任务。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既有师生间的交流,还有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不变的教学时间里,为我们创设了更多的空间。每位学生都有了发言的机会,在同学之间很少权威因素,对问题能畅所欲言,学生想说话,也逐渐学会了用英语说话,言语能力得到了很好地训练和提高。学生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会用,真正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但缺憾也在所难免,省编《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的词汇量过大,复现率低。教材过分注重语言意义的呈现,语法知识的编排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每个单元之间在内容和语法上,都缺乏联系,表现出比较大的跳跃性。有些单元task的设计起点过高,难度较大,学生学起来会一知半解。Integrated Skills 中的听力材料和相应的题目难度较大,超过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
为了更好地达到课程标准和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我们以省编《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为主,老教材部编教材为辅,对两套教材的结构进行重组,我们在紧扣话题并且不影响其整体性和连贯性的基础上,按牛津英语的语法体系,对两套教材进行整合,使两套教材当中有关联的词组、语法、与生活贴近的教材内容融合起来,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了词汇的复现率,降低了省编《牛津初中英语》教材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尽量减少遗忘,有效地使用英语。大量的语言素材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语言输入。我们以两套教材为抓手,充分利用了教材的文本内容,拓展课程资源,巧妙设计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了很好的语言环境,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三、整合策略
1.整合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省编《牛津初中英语》供初中三年制学生每学期使用一册。每册教材由两大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包含三个单元,各个单元均由九个部分构成。每个单元用2至3周完成(约10课时)。分配如下:
第一课时:Comic strip + Welcome to the unit
第二、三课时:Reading
第四课时:Reading + Vocabulary
第五、六课时:Grammar
第七课时:Integrated skills
第八课时:Integrated skills + Study skills/Pronunciation
第九课时:Main task
第十课时:Checkout
如果我们根据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这九个部分就这样分散在十课时中完成,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课时分配较难,除了阅读与中心任务这两块在课堂教学时比较饱满外,其他部分在教学时都比较松散,课堂容量不大,信息量不足。而同样的语音知识、语法体系和话题内容,老教材也提供了大量的句型、对话和短文。在整合教材时,我们进行了删减、增补和重组。对教材中重复的、陈旧的和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删除,保留不同的语体和语料。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对教材进行了整合,使得教学的容量增大,信息增多,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样。
(1) 按语音知识整合
语音是整个英语教学的基础,掌握了音素和读音规则,学生就有了拼读能力,有了拼读能力,学生就能自己预复习词汇、识记词汇。部编教材初一上下两册,在每个单元的最后一课都有语音知识的听读和规律总结。我们充分利用每一单元的Spelling and Pronunciation 和Word Stress来作为《预备课程》语音学习的同步训练,起到了极大的巩固拓展作用。使学生系统掌握字母和音标的发音,元音字母在开音节、闭音节、r音节和非重读音节里的发音。元音、辅音字母组合的发音,让学生了解双音节和多音节的重音和次重音,常见的辅音连缀和成音节的读音,以及单词重音,句子的重音、意群和停顿,升调和降调,连读和不完全爆破等。还有规则单词的拼读,部分不规则单词的认读。培养了学生看词读音和听音拼词的能力。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英语单词的读音和拼写之间联系密切。同时整合两种教材中的语音示范朗读材料让学生跟读模仿,逐步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发音和朗读技巧。
(2)按话题内容整合
部编教材中课文的话题覆盖面广,但这些话题都是孤立的不连贯的。而省编《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各单元内的各项内容通常围绕一个话题展开。我们年级组的全部英语老师认真分析两套教材每一单元的重点难点、共同分析、集体编写教案,把老教材中孤立的话题整合到省编《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的各单元中,让学生获得一个新颖的丰富的材料。老师们轮流制作每一综合单元的课件,三年来我们已完成了一个完整的英语课件库,既提高了全校英语老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又拓宽了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同时我们尽量让学生理解并熟记老教材部编教材中与省编《牛津初中英语》教材有关的话题,然后套用省编《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中的语言框架,鼓励学生适当地创造发挥,培养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省编《牛津初中英语》教材各单元是以主题为线索,针对初中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围绕学生的兴趣设计话题。比如把老教材部编教材第一册下Unit 27 的话题Jim’s Day渗透到牛津英语7A Unit 2 My Day的话题中。学生学起来轻松又有趣。把部编教材老教材初二(上)Unit 6 Find the right place 和牛津英语7B Unit 3 Finding your way中问路和指路的话题整合在一起。使用不同的教材来训练相同的话题,保证了学生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的量。
当然我们在整合话题的时候,要因地制宜,无论学生谈什么话题,语境的设置都应合理,导入要适当,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
例如,牛津英语8B Unit3 的话题是The World in Computers。事先我们刚刚学完老教材部编教材第三册Unit12 ,Lesson 45 的话题也是电脑。学生听完Eddie 和Hobo的对话后,我这样来导入新课Welcome to the Unit .Hobo and Eddie mistook the computer for a TV set, Can you tell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Let’s discuss the use of different parts of a computer: 投影一幅电脑的图画。
What’s this ? It’s a keyboard.
What’s it used for? It is used for putting information into the computer.通过图片讨论电脑部件的用途。
The menu is used for showing a list of information and letting you choose what to do.
The mouse is used for pointing at different parts of a screen.
The Printer is used for printing information.
The modem is used for connecting a computer to a telephone line.
The monitor is used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on a screen.
继而进一步讨论电脑的用途: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more about computers. What do you use your computer for? Can you list different uses of computers?
Computers are used for drawing and designing.
Computers are used for searching for information.
Computers are used for Word Processing.
Computers are used for Playing games.
Computers are used for writing computer programs.
Computers are used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e-mails.
整合两套教材上相同的话题内容,学生对这一话题能更流畅更熟练地表达了,现在布置话题任务Now please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computers 时, 学生有话要说,有话想说。这样就可以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保证学生足够的语言活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3)按语法体系整合
省编《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中的语法与前后单元并无关联。比如8A的第一单元是现在完成时,第二单元是过去进行时,第三单元是被动语态,学生在学习这些语法时难度很大。我们知道:没有足够的语言情景与句型训练作铺垫,学生很难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新的语法知识。学语法不是记条条框框,不是背语法规则,而是要在实际活动中把语法与真实有效的语境结合起来学。所以我们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通过自然交流展示语言材料,创设情景让学生多活动。而部编教材是按语法体系编排的,每一语法项目都有几个单元的句型和话题操练,学生能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习得新的语法规则。在学习《预备课程》的时候,一节课一个单元学习部编教材的内容,在部编教材第一册下和《预备课程》同时上完的以后,学生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都大大提高了,接着学习省编《牛津初中英语》7A就很轻松,我们只用了六个多星期就顺利地完成了省编《牛津初中英语》7A的教学任务。
比如省编《牛津初中英语》8BUnit 1的语法是:Eddie has lived with Millie for four years.及already , ever , for , just , never , since , yet 等现在完成标志词的用法,说实话,如果没有两套教材的整合,学生是很难掌握这一初中阶段较难的语法项目的。而我们在学习省编《牛津初中英语》8BUnit 1同时,以两课时一个单元的速度学习部编教材第三册Unit 1, Unit 2和 Unit 3。这三个单元是由最简单的现在完成时陈述句、疑问句形式和常与already , just , yet , ever和never连用的现在完成时句型,再到现在完成时两种最基本的用法:
I’ve already borrowed a book.
I’ve kept the book for a week . 或 I’ve kept the book since last week.等这些内容构成的。其中还有三篇以现在完成时为语言点的小短文The Lost Books , Surfing 和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 作为铺垫。学生同步学习省编《牛津初中英语》8BUnit 1就非常轻松,原来需要两个星期才能完成的教学内容,现在一个星期我们就能圆满完成任务。促成了学生大容量的语言和文化信息输入。以同样的整合方式学习过去进行时,被动语态,宾语从句,过去完成时和过去将来时等语法项目时,学生学起来既快又好。充分体现了“入口低,中间宽,出口活”的教学特色,这就是教材的整合带来了低起点,大容量和快节奏的教学方式。同样也增大了学生的语言的输入量,学生学得充实愉快。三年来我们基本上没有出现其他学校最感到头痛的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问题。
在整合教材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时,我们非常注意课时的合理分配,决不因为教学内容的增加而占用学生课余的时间,严格按大纲规定的课时进行教学。部编教材第一册下和第二册上每单元一课时。部编教材第二册下和第三册每单元二课时。
而省编《牛津初中英语》每个单元我们一般用1周多一点时间完成
(约5-6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Comic strip + Welcome to the unit + Vocabulary
Eddie 和Hobo 之间简洁有趣的对话,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 进入本课话题,了解本课要点。本项属于热身练习,旨在激活已知的相关知识和介绍后面内容中的语言项目。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新老教材的词汇进行整合,提高词汇的复现率,并按词义将同一类别的单词集中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单词学习的效率,快速扩大词汇量。
第二课时:Reading
提供本单元话题的主要信息,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 文体多样,内容富有情趣。
第三课时:Reading +Grammar围绕课文的练习、活动和任务。呈现与本课话题有关的语言点,为学生运用语言提供更大的空间。
另外把部编教材中出现的语法结构尽量用图表等多种形式表达,使语法结构一目了然。我们坚持在尽量真实的语境中呈现和练习语法项目。从部编教材的分步呈现、分步练习到省编《牛津初中英语》的综合运用,层次清晰,循序渐进。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自己就能总结语言规律。教学中我们应将语言的意义、情景和实际运用放在首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轻松习得必要的语法知识。
第四课时:Integrated skills + Study skills/Pronunciation听、说、读、写全面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从所给的听力或书面材料中获取、选择和重新组合信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口、笔头表达能力。
第五课时:Main task +Checkout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完成课本所给的任务。
学习Checkout时,我们首先带领学生对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及老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复习,然后制定统一的检测标准,由课
每三个(两个)单元安排一次的课题(Project),让学生综合运用在部编教材和省编《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几个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技巧,培养学生的口笔头交际能力、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从七年级到九年级的三年时间里,我们备课组经常采取比赛来选拔优秀作品,然后在橱窗或墙报上展示出来。色彩新颖,设计精美的学生英语课题作品已成为我们学校的一大特色。同时我们还结合课题组织进行每年一次的英语演讲比赛,在常州市历届电教口语大赛中我校学生都有多名学生获得一、二等奖。
2.整合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部编教材以交际教学法为主,先讲授然后通过操练加以巩固,再进行交际活动,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但忽视能力的培养。
而省编《牛津初中英语》倡导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不是以教师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精讲多练,而是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英语。教师在学生动手做事情的过程中辅以讲解来帮助学生学习新的语言知识。在我们进行任务型语言教学时,不能完全抛弃或排斥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旧的教学模式,要摈弃的只是那些枯燥的、机械的训练方式。我们整合两套教材的教学方法,是把最新的教学理念与原有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结合起来。我们的整合是继承和创新的有效结合。
首先我们也采用传统的训练方式,如:read aloud, repeat, recite , retell a story, make a sentence or a dialogue, find out the main idea, find out the key word or the key sentence 当然我们又是在创新的活动中进行训练。
例如:Introduction game: 我们在学习牛津英语7A Unit 1 This is me 时,教学活动以老师的自我介绍开始,整合牛津英语7A Unit 1的句型My name is … I’m…years old. I like doing… I’m a member of… 老教材部编教材的句型:I like …a little, I like …very much, I like… very much, I don’t like …at all.老师示范后把手中的沙袋投向学生,这时候音乐开始,学生开始传沙袋,音乐停,此时接到沙袋的学生模仿老师作自我介绍,接着重复同样的步骤,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活动中。这既是游戏表演,又是语言实践,情趣盎然。
Make a story: 利用小对话,或本单元学过的词汇和句型,在短时间内列出提纲,打腹稿,恰当组织语言,连句成篇。充分锻炼学生的组织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Mind mapping:当我们在讨论课文,订活动计划,解决问题,或写作时,都可以利用思路图。绘制思路图就是把某一主题置于圆圈或方框中,然后用连线或箭头把相关内容连起来,帮助学生有效的把握课文、话题、问题的主要信息或框架结构,使学生对所关心的内容形成整体概念,并在大脑里建立思路图。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灵活地扩展信息,集中注意,放射思维,整体理解短文的脉络和大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极其相关关系进行深入地理解和探究。这是提高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方法。
Make an interview:针对教学内容,指定某一或两个学生作为本故事的主人公,同学们可以都当记者向他们采访,尽可能用who/when/where/what/how/why/等疑问词提问,最后派学生代表向全班汇报采访结果。这样既复习了故事梗概,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Post Box activity: 这一活动是让学生分成许多组,然后出示本课要解决的问题,问题放在指定地方。(the post box areas where the question or statement is written at the top of the large sheet of paper .They place or post their responses face down on the paper .Then students work in small groups around each ‘post box’, They turn the small pieces of paper over and read the responses. They discuss and decide how they will report the finding to the class.)选一名学生把答案写下,派一名代表向全班陈述,最后把写的小纸上的答案贴在大纸的问题下,下课后展示出来让所有个体的智慧给集体来分享。(The whole class share the information. At last they post the large sheets of paper on the wall so that students can see what others have said. In the process students are contributing and sharing ideas individually and collectively. Reporting back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this process)
The six thinking hats:这是帮助学生在学习短文或写作前进行全面分析和构思的好方法。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适合高年级学生使用。首先介绍这六顶帽子代表六种不同的个性特点,让他们认识这六顶帽子的用途:
Red Hat : emotional reactions
Yellow hat: the logical positive hat
Black Hat : the black hat is for critical thinking
Green Hat: creative concerns
White Hat : information collection
Blue Hat: the control hat
学生们在学习短文或动手写作之前戴着各种帽子,每顶帽子代表要讨论的问题的某一方面,学生戴着帽子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使大家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入透彻。老师引领总结所有的观点,让学生全面考虑问题。这样的训练可以很快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我们要整合两套教材中许多合理的教学方法,实施时还要注意多种方法的交替,并做到动静结合,有张有弛,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学方法的整合可以用于课前的演讲、课中的情景与任务设计,或课末的游戏等活动。
四、结语
2007届学生使用两套教材的成功,为我们当前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推广教学,辐射研究,继续加大教研组组员的参与度。现在我校从七年级到九年级的老师们都能把握两套教材的编写体系和特色,正在更好地整合使用两套教材。我们把教材整合作为开发课程资源的一种新策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提高英语运用能力与思维品质,使教师在扎实的教研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研究能力。当然我们如果仅仅利用以上的整合策略和教学方法还是不够的,如何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如何让他们主动参与,乐于合作,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更深入地研究的问题。怎样开发新的教材,怎样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怎样自如地驾驭教材,并能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走进教材,积极参与到语言实践中,使学生积累广泛的语言知识,加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这些都是我们将要进一步探讨的课题。我们会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07.10.15
参考文献:
1.何锋 《牛津初中英语》
2.张伊娜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3.《牛津初中英语》教师教学用书
4.陈静波 李金梅 《概念图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9
5.于志辉《Go for it!教材的特点及教学策略》《中小学外语教学》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