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苏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第20课《你喜欢哪个手提袋》 课型:设计应用
建议:2课时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美术教材第五册第20课《你喜欢哪个手提袋》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设计意图。
本课为苏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第20课,课型为[设计·应用]。
手提袋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它们像是一只只美丽的花蝴蝶,飞翔于商场、超市、街道、家庭……为人们的生活传递着温馨,装点着我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道美丽的、流动的风景线。随着今年“限塑令”的实施,各种手提袋取代了以往的塑料袋,更成为了一种时尚、个性、环保的标志。《你喜欢哪个手提袋》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到现代的手提袋不仅仅是为实用而设计,对其外形、色彩、材质、图案等各方面都有要求。本课在学生掌握基本设计技能的基础上,紧密融合生活,引导学生大胆针对手提袋的特征对它的创意、造型、图案、色彩等进行一次大胆的创作。本课将运用各种材质通过画、撕、剪、折、卷曲、插接、粘连等基本技法,进行立体和半立体纸工制作,师生共同参与看一看、议一议、做一做、评一评等活动,来体验造型设计活动的乐趣。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手提袋的设计制作方法,运用各种美术元素,设计制作出自己喜爱的、新奇的富有个性与创意的手提袋。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在本课中我将实现以下三个领域的教学目的。
认知目标:认识手提袋用途,了解各种式样、材质不同的手提袋制作方法。
技能目标:初步掌握手提袋的简单制作方法,运用画画、剪剪、贴贴等表现方法,展开合理想象,并灵活运用各种彩纸、废旧材料进行个性手提袋的设计制作。
情感目标:领悟生活中的美,体验创作的快乐,以审美的眼光发现手提袋的美。培养学生观察表现生活和美化生活的情感。
3.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善观察、会分析、能设计制作手提袋的造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新、求异、求变的创造能力,设计制作的手提袋新颖有趣。
4.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手提袋、剪刀、胶水、各种废旧材料等。
学生准备:收集各种手提袋、白纸、彩卡纸、牛皮纸、剪贴材料(布、图案、贴纸等)、装饰小材料(纽扣、珠子等)、彩绳、双面胶、剪刀、彩笔等。
二、说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他们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和极其丰富的想象力,追求有趣味的课堂形式,向往尝试各种能表达自己情感的表现方法,所以,本课着重于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感悟、创造,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引导学生各种体验活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从而获得知识,发展创新能力。
三、说教学原理及方法。
1.本课的设计我以皮亚杰、布鲁纳的“构建”“发现”理论来进行教学设计,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通过看看、拆拆、议议等活动自主探究拎袋的构造和制作方法。以体验性学习贯穿始终,在教学中充满对生活的体验、审美体验、创作体验、挫折体验和成功体验等,各种体验学习既独立又相互联系,在体验性学习中渗透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2.杜威的“从做中学”的主张,在没有教师示范的情况下,学生观察手提袋作品、尝试制作手提袋,在探索制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著名教育家李吉林开创的情境教学法。语言情境:用语言激发学生的尝试与探索欲望。生活情境: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为生活服务,本课教学紧紧围绕生活这一主题,创设生活情境,以“限塑令”、超市购物这一导线,从欣赏手提袋——设计制作手提袋——推销介绍手提袋这一系列和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美化生活,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
四、说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对话激趣。
创设这样一个情境:从今年的
手提袋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它们就是像是一只只美丽的花蝴蝶,飞翔于商场、超市、街道、家庭……为人们的生活传递着温馨,装点着我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道美丽的、流动的风景线。随着今年“限塑令”的实施,各种手提袋取代了以往的塑料袋,更成为了一种时尚、个性、环保的标志。
揭示课题:让我们一起来设计制作一个手提袋吧!看看《你最喜欢哪个手提袋》。
设计意图:生活即艺术。课的导入部分紧密联系生活,运用著名教育
2.欣赏感知,审美体验。
(1)出示手提袋在日常生活及商品经济中应用的广泛性。课前师生共同收集手提袋实物及图片(各种款式、各种材质的手提袋,如云南白族的绣花手提袋、蓝印花布手提袋、超市、商场购物袋等),课堂上通过小组交流(摸一摸、看一看)和集体展示(以学生介绍为主,老师参与)的形式,初步认识手提袋的外形、色彩、材质、图案及用途,感受手提袋文化的深厚,感受生活的美好。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赋予美术学科以人文性。手提袋虽然是一种日用品,但其实它大到能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文化和审美趣向,小到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品位。通过课前收集实物与图片,学生初步感受手提袋的文化。课堂上又通过小组交流和集体展示的方式,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手提袋在日常生活及商品经济中应用的广泛性。
(2)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图片,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找寻出手提袋的共同特征: 袋口、袋身(包括装饰图)、提手。
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的方法,自主探究,概括出手提袋的构造。
(3)欣赏书中范例的创意。因为手提袋是一件流动的艺术展览品,所以它的设计要新颖并富有个性。
①分小组欣赏讨论学生范作。
出示欣赏交流要点:最吸引你的是哪一个手提袋?它的创意独特在哪儿?采用了哪些材料?分析一下它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②集体交流欣赏体验的结果。
创意:灵感来自动物、植物、人物、建筑、日用品、学习用品、卡通动漫等,夸张有趣、设计巧妙。
造型:长、正方体、圆柱体、不规则形(动物)
材料:废旧手提袋、略厚的布(灯芯绒、帆布、牛仔布等);各种材质的纸(彩色手工纸、彩色卡纸、瓦楞纸、牛皮纸等);剪贴材料(画报纸、零碎布料、贴纸等);装饰材料(毛线、纽扣、珠子、吸管、瓶盖、彩绳等)。
制作:平面剪贴、绘画、拓印、拼贴,立体组合等,也可在废旧手提袋上添画和拼贴、装饰,使旧的手提袋面目一新。
色彩:对比中有统一,非常和谐。
③师生互动小结:最喜欢的手提袋是具有:独特的创意、简洁的造型、悦目的图形、和谐的色彩。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引领学生怎样进行欣赏是至关重要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犹如在学生爬山路上给了他们一根拐杖,欣赏来得更脚踏实地,收获也会更多。学生的收获将会直接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上。
3.初步了解,尝试制作。
学生收集的手提袋为不同的造型,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拆一拆,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了解手提袋的简易的制作方法,各组派代表上台示范制作方法(可简单展示或画出平面制作图),各小组互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怎样使拎袋的容量更大?拿在手里舒服?怎样粘连会更牢固?……让学生带着问题尝试制作一个手提袋。
设计意图:“在做中学,在玩中学”,是手工课要倡导的一个理念。主动探究,学生通过看看、拆拆、议议等活动自主探究拎袋的构造和制作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体验尝试的乐趣。
4.拓展思路,感悟设计。
出示几只新奇的手提袋:像房子造型、水果造型等以及袋口设计巧妙的的手提袋,引导学生感受创造性设计的魅力,在手提袋的创意、形状、色彩、图案基础上进行欣赏,以解决本课教学难点。领悟这几只手提袋的创意,灵感来自哪儿?让学生有选择地拆一拆,探究如何制作这样的手提袋,如何完善自己的设计。同时课件流动展示一些创意大胆、别具一格的手提袋图片,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
设计意图:本课鼓励学生设计制作有独特创意的手提袋,因而拓宽他们的设计思路非常重要。这一环节以欣赏、探究贯穿,增强了学生对独创和个性化的理解,为下一步的自主设计奠定了基础。
5.动手动脑,小组合作。
小组讨论设计怎样的手提袋,发给学生作业设计单,在作业设计单上填好设计说明、创意、色彩、材质、设计师签名。让学生领悟设计的意义,并根据设计方案有目的地选取材料进行分工合作。每组设一名总设计师,根据小组成员各自的特长进行分工,绘图、剪贴、绘画、装饰,团结协作,完成小组的手提袋设计与制作。也可对小组内收集的废旧手提袋进行改造,让它面目一新。有能力的也可以用布剪裁、制作手提袋。
作品要求:独特的创意、简洁的造型、悦目的图形、和谐的色彩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张设计单,引导他们明晰思路,为顺利完成作品提供了帮助。作品以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展开,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各成员根据自身特长为小组作品的完成尽力,个人价值在集体中得到体现,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6.师生互动,“展示”评价。
开个小小“展示会”,看哪一组设计制作的手提袋最受欢迎。在手提袋内放上书或文具,学生提着慢步走过讲台,进行展示。“设计师”从手提袋的造型、色彩、材料、功能等方面进行介绍,“顾客”为自己购物挑选喜欢和需要的手提袋。围绕实用、创意、色彩、造型等方面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意图:作品的评价设置了一个情境,通过开小小展示会,分小组展示、走台、推销、选购,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围绕实用、创意、色彩等方面,以多种形式评一评、议一议、乐一乐,把课的结尾推向高潮。
7.模拟体验,拓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在教学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你看到了许多怎样的手提袋?学会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你最喜欢怎样的手提袋?”学生会从创作中、成功中、合作中,甚至会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我们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板书设计:
你喜欢哪个手提袋
作品展示区 图片欣赏
新奇的创意
悦目的图形
亮丽的色彩
明快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