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小学教育>>英语>>学科活动>>文章内容
同课异构 精彩纷呈----记2008江苏省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
信息时间:2008-11-17     阅读次数:

 

金秋十月,由省教研室主办的2008江苏省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在淮安市实验小学举行。本次活动旨在继续推进我小学英语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广大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重点探索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教学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这次活动共有来自全省13个大市的14名选手上观摩评比课,他们都是各市通过层层选拔最终得以参加比赛的优秀老师。这次活动的主题为“小学英语高阶段的语篇教学”,十四位老师各显神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同一教材同课异构,对高年级语篇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每节课各有创新和特色,让与会教师惊叹不已。真正让人感受到了教学中的“现代”和“经典”,让人感受了“现代”之“新颖”、“经典”之“殷实”。

 来自常州市觅渡度桥小学的徐小莉老师代表常州市参加了此次观摩课的比赛,她的课凝聚了我市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丰硕成果和智慧创新,在这次活动中脱颖而出,赢得了各位专家、教研员和教师们的一致好评,获得2008江苏省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的一等奖。

徐小莉老师的课教学主题鲜明,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设计流畅,一堂课不仅出色完成了教学目标,同时还把所学内容向课外延伸。不限于教材,而是把教材创新性使用,和实际相联系,真正把英语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堂课主要有这几个特点:

1. 教学过程螺旋上升,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展开步步深入,紧扣节日主题,先让学生讲述:At Mid-Autumn Festival,I usually....在谈论Spring Festival时,使用When is Spring Festival?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at Spring Festival?展开对话。在介绍Christmas时,滚动加入对话 Did you.....at Christmas? Yes, Idid./No, Ididn’t由词—句—对话,逐步深入,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最后,还设置了一个语段表达的任务: My favourite festival,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是螺旋上升,层次递进。

2. 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创设自然的语言交流环境。

   本节课充分运用教材资源、学生生活资源、现代媒体资源,创设和谐自然的交流环境。丰富的图片、真实场景的flash和轻快的圣诞歌曲把学生带入浓浓的节日气氛中,很自然地谈论起节日的风俗习惯。选择的语言素材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的能力,让学生能用英语进行生活交际。

3. 注重传授学习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课还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策略,比如,单词教学时结合语音发音规则的教学法,如,在教学spring时,先让学生朗读感受sport,和ring的发音,思考发音规则,再自主试读spring然后给出另一个生词bring让学生巩固语音。在听语篇回答问题时,注意让学生记录重要信息,培养学生听力和阅读的策略。这些教学方法得到了与会评委和老师的啧啧称赞。

4. 拓展中外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本课围绕“谈论节日里所做的事”这一话题展开教学,在教材规定内容的基础上,本课还增加了外国节日文化知识的介绍,一方面通过新的语篇增加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另一方面把所学内容向外延伸,通过更多中外节日的风俗习惯学习,了解中英文化差异,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活动最后,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张伊娜教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张教授就如何培养间接兴趣、何为语篇、如何进行语篇教学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针对本次比赛,她指出了所有的课堂都注重激趣,不但要培养学生写的意识,并且要写有成效,体现出了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她指出了教学中的问题,例如媒体的运用与读写习惯的培养等,要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不一定要read loudly多给学生默读的机会。

淮安之行既让我们看到了小学英语教学的高度,又让我们看到了小学英语的不断发展,同时也深深感到了作为英语教师的压力。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英语知识的提高,更应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升综合素质和临场的教学智慧,注重中西文化的知识、学科之间的融合、幽默机智的语言。这是新时期英语教师永远的追求。

 
IMG_1722.JPG
IMG_1739.JPG
IMG_1740.JPG
IMG_1754.JPG
IMG_1755.JPG
IMG_1746.JPG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