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苏安培训中心”学习期间,外方给我们安排了两门学科,Drama 和 Language,执教的两位老师都是约克大学的。虽然上课时间十足不到8个星期,但是我们却被他们严谨、执著的教学态度所深深感动着。
上我们语言的课的叫Karen,是一位刚刚从美国移民到加拿大的年轻漂亮的女教师,她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所以把绝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教学上,用我们中国话说就是一位非常敬业的老师。她的课是下午一点,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她拖着一拉杆箱,迈着很大的步子,感觉是从很遥远的地方赶过来给我们上课的。拉杆箱里经常都是上课所需要的学习材料,教具,有时午饭也来不及吃就给我们上课。在她的身上有很多难能可贵的精神:
第一、“候课”。我所说得“候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上课之前老师等候学生,等候上课;另一方面是指上完课后老师等候学生走出教室才离开,因为她担心我们学习上是否有困难,或是否有问题要询问她。在国内听课过程中,我经常发现,很多老师是踩着铃声走进教室的,虽然很多学校再三提倡“候课”,但真正能做到的老师并不多。在我们培训期间,我们亲身感受到了老外在教室里做好上课的所有准备工作,面带微笑地等待着我们一个个地走进教室,然后一一和我们说Hello.这是一种被人尊重,被人宠爱的幸福感。我们的学生是否也曾经感受到这种幸福感呢?
第二、偏爱“差生”。语言课采用的是混合式教学,即小学和高中的老师混合在一起,所以在班上我们就属于“差生”。Karen对我们非常厚爱,每每布置一个任务,她总是走到我们的座位旁边,或和我们坐在一起,给我们解释一些词汇或教我们如何进行分工合作。对于我们的作业,她也总是给于最大的鼓励和表扬。他们似乎把能够帮助弱势群体,能够让“差”的学生享受学习的成功作为自己最大的快乐。在这样的鼓励和帮助下,我们真地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不仅仅对待我们这些学员如此,在我们参观学校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国外老师确实非常关注弱势群体。在一所普通小学里,我们惊奇地发现,有两位教师正在手把手地教两位学生,经询问,这两位学生属于我们常说的智商有问题,课堂上不能接受老师教授的内容。其中有一位黑人男孩(三年级的学生),老师在教他3+8=?老师再三点拨,他总是答错,最后好不容易答对了,这位老师竖起了大拇指,连连称赞道:You’re excellent! 让我们目瞪口呆!要是在国内,老师不说“你怎么这么笨啊”才怪呢!
第三、作业批改。原以为,老外要求我们交作业也是走走形式而已,最多在作业后面写上一个日期或者打上一个分数而已。第一次作业批改发到手,我们无一不被他们一丝不苟的批改所折服,因为我们一般交的作业都是作文,除了整整一段话的总批,包括对你的鼓励,建议,还有各种符号的眉批,大到句型结构错误、语法错误,小到单词拼写、标点符号,整篇文章上随处可见老师批改的痕迹。试想,她除了本身大学里的教学,还要担任我们两个班近30名学员的语言课教学,这样细致的批改该花掉她多少的时间啊!
第四、独特的批评艺术。这是让每一位学员都刻骨铭心的一节课。第一次上完课,她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写一篇Essay,上课后,她告诉我们除了英语,她还兼修了西班牙语,她让我们拿出一张纸,她在黑板上唰唰唰的写下了一段我们看似天书的西班牙语,教室里的十四位学员都很认真地抄写着,写完以后Karen检查了我们的抄写,夸奖我们抄得很仔细,而且一字不差,我还自鸣得意,接着Karen问我们:你们知道这些句子所包含的意思吗?我们茫然的摇摇头。听到这里,我们心里都明白了,其实她是在教育我们,抄袭来的东西你并不明白它的内涵,丝毫不能提高你的英语写作,也在批评我们,因为我们中很多人的Essay不是自己写的,是抄袭来的。在不经意的过程中,她用这种独特的批评方式既维护了我们的面子,又让我们倍感羞愧。联想到自己平时批评学生的方式,真的是自惭形秽!
培训开始的时候,我们很多人也抱怨,为什么要布置这么多作业啊!为什么要对我们这么严格,写得不好还要重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是被他们的敬业精神感动了,也可能觉得这种严格的训练对自己是有提高的。在分别的时刻,我们与两位任教老师依依惜别,每一位老师的眼睛都是湿润润的,红通通的,我想这是离别的眼泪,更是不舍的眼泪,感激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