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民办初中校联校教研评课记录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湖塘实验学校
记录人:沈鑫涛
主持人:张 春(常州市教育教研室)
这次活动的研究课《宇宙里有些什么》有很多值得探究的话题。同单位教师尽量集中先议一下(时间3-5分钟),每校推荐1人发言,发言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发言人:余 青(星辰实验学校)
本单元还未上。宇宙离我们还是比较遥远,怎么处理科学与语文的关系是思考重点,“关注科学,在科学中学语文,在语文中学科学”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从三个角度入手处理课文里的知识。了解一些知识,学习一些方法,渗透一些思想。第一部分放在课前自习,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课堂交流补充,对课文有比较完整的了解。没有明确说是说明文单元,在说明方法上淡化,注重语文的工具性,特定加进写作的环节,让学生意识到如何去做,还有哪些不足。在人类和宇宙的关系上,我们常用的“征服”一词太过霸道,思想上着重放在探索宇宙,和平利用宇宙上。
主持人:张 春(常州市教育教研室)
两位老师都比较注意单元教学上的整体把握,第一目标都定在了解文本内容,第二目标的达成途径和效果有较大的差别。我们可以观察老师是否带领学生建立了一个有效的“学习场”,有没有了解并利用学生在地理课上学习的内容,是否了解学生关于宇宙的科技知识的背景。能不能融入这个场,老师的预设目标、方法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吻合度如何,我们也要多加关注。
发言人:胡小凡(武进湖塘实验学校)
感谢各位来到本校指导,
主持人:张 春(常州市教育教研室)
发言人:高建伟(常州外国语学校)
针对这个主题,同题异构给我们很多启发。第二堂课让我想起了李白的浪漫风格,课堂进行了精心的准备。第一节
发言人:吴双(常州正衡中学)
两节课各有特色、各有千秋,一实二新,一沉静加冷静、二热情加激情,一似水、二似火。课堂设计从事物特征到说明语言,由几个主问题串连起来,版块清晰。读写结合,学以致用,课堂很活跃。有一些问题的提出,学生表面反映还好,但是不是难了一些,其余学生是否理解到位了?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了,学习情境设
主持人:张 春(常州市教育教研室)
很多老师在慢慢形成自己一定的风格。给学生一定影响是不容易的,面面俱到是要出问题。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不要太相信“取长补短”的说法。更实际有效的做法是让你的“长处”变得更“长”,让它成为你教学上一个突出的强项。当然,“短板”也要处于能保证正常教学的状态。“木桶原理”在这里的运用要作一点特殊处理,比如普通话不好,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提高普通话水平,倒不如去钻研、强化你的长项,张扬自己的风格。效果上,
发言人:
两堂课都像一朵花,百合花、玫瑰花,各有特色。一侧重
发言人:
两节课重点突出说明文特征,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生动,感觉实在,完成了教学任务。个人感觉对文本的读少了点,是不是可以把一些好的句子读一读,“银河系像环”体现了科学性和语文性,可读。第二节课美、新。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得到美的享受。
发言人:张五芳(金坛华罗庚实验学校)
课堂上的共同点读写结合,单篇与单元的整合。大与小的关系,感觉文本内容多。大宇宙、小表格,把庞大的知识体系整理在表格,第二节课把大宇宙整理到一个手册里,带给大家艺术的享受。都有读写的结合,勇敢而大胆的指导学生。第一节课放在整个单元里处理看待,这是一个科学单元,在语文中学科学,在科学中学语文。科学与文学关系的处理,他们是两位巨人,在山的两边他们是要汇合的。作者本人就是穿行在科学与语文之中的,学生创作时要提倡创作精神。学生欣赏语言时,准确是第一的,生动是第二的。教学探索精神就像探索宇宙,是无穷无尽的。
主持人:张 春(常州市教育教研室)
七位发言人给大家提供了评课的很好的样例。再补充几点供大家思考:品味语言上还有拓展空间,这正是凸现语文学科性的地方。反思:宇宙是发展的、物质的、无穷无尽的,但也是“可以认识的”,这一点上老师有些忽略,这也是宇宙的特征。我们讲科学要批判反科学、迷信。本单元课文文体复杂,很难把握。“保护宇宙”不是很自然贴切,多少有点脱离本节课的中心,在这方面,学生了解的信息还不够,教师不要主动往这方面引导。平实说明是说明文的本质特征,生动说明和记叙文里的生动又有天壤之别,应该提一下。小组交流第一节课没有,第二节课有一次。小组交流中,每个学生都有压力,都开口讲,评价别人的话,合作互补。这是一个值得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教的思路怎么样转换为学生学的思路?如何暴露学生学的过程?
感谢湖塘实验学校的精心安排!
感谢余青和史春兰老师的精彩奉献!
谢谢大家的热情参与!
4146.ppt
4147.doc
4148.doc
4149.ppt
4150.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