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花絮>>文章内容
“踏雪寻梅”,情归何处?——记常州市实验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讨
信息时间:2009-01-04     阅读次数:

“雪霁天晴朗,腊梅处处香,骑驴把桥过,铃儿响叮铛。响叮铛,响叮铛,响叮铛,好花采得供瓶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由我国近现代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黄自作曲的这首《踏雪寻梅》,传唱了70多年,一直传唱至今。

20081225下午,我和金坛同仁十余人,来到常州实验初级中学,观摩了朱苏兰指导八年级(7)班同学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踏雪寻梅”,活动中浓浓的文化气息令人沉醉。

活动前,教室四周的墙壁上贴满了由同学们自己书写的从红梅公园中采集到的各种对联:“道有源头,立言立功立德;工无驻足,希贤希圣希天。”“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延陵世泽,让国家风”。等。

活动中,同学们从研究内容的产生讲起,分成建筑文化、传说历史诗词、绿化三个研究小组研究“红梅公园”的文化内涵。

建筑文化小组出示红梅阁图片,并详细地介绍了红梅阁。这是道教建筑,分为上下两层。古朴厚重,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传说、诗词研究小组,也谈到了自己的发现。先介绍了红梅阁前大石柱上的冰梅石

及其传说,引出红梅阁对联:“道有源头,立言立功立德;工无驻足,希贤希圣希天。”通过师生对话,领会对联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做人之道。

还分别介绍了红梅公园中嘉贤坊、文笔塔、知音舫等古迹,同学们从中了解了历史上“高山流水觅知音”的由来,以及“延陵世泽,让国家风”的季札让位的高风亮节等,从而了解到“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常州是注重教育文化的圣地,红梅公园中的这些古迹,寄托着常州人的美德。

绿化研究小组则另辟蹊径,从绿化角度探究常州人在文化上的追求。“梅花香自苦寒来。”同学们对梅花情有独钟。香而不媚,俏皮而又坚毅的梅花,傲立风雪,在漫天飞雪中,留给踏雪寻梦者的是轻盈的花瓣,温暖的回忆。

同学们从这些植物、建筑、历史传说中领略到了常州红梅文化的丰富内涵,触摸到了蕴

藏其中的深邃思想和情怀。

常州人民爱梅花的气节和风骨,追求种种美德。一座红梅公园的内涵是如此丰富多彩,

身为常州人,应为这样一座精神家园而自豪。但通过街头调查、校园走访,同学们遗憾地发现,人们对围绕在我们身边的特色文化不甚了了。

同学们提出重建红梅文化的建议,让历史悠久的常州红梅公园,重新赢得举足轻重的地

位。让我们在座各位,了解品质,展示给全世界。

说研究,道发现,品文化,通过这样的研究,同学们有了新发现和新思考。了解了红梅

文化的历史和演变过程。为了让常州成为红梅文化城,他们将继续今天的研究。

学校袁校长介绍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情况:

学校非常重视研究性学习,朱苏兰老师也花了很多精力研究这一课题。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认识到研究性学习是终身学习的一种能力,向两方面的拓展,一是主动地探究学习,二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树立四个意识:一是课程意识,严格按规定落实课时,在七八年级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为

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学校一共开展了153个课题的研究性学习,通过评比,评出40多个优秀奖。

二是研究意识。本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认真策划,不断摸索。目前学校开辟了“桥

文化”的研究网络平台。学校成立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规范学生的研究过程,从申报、开题、研究、答辩上,注重过程和方法的指导。

三是生本意识。强调以学生为本的自主学习,摸索培养优秀学生的模式。鼓励自主开发、

积极参与,主要由学生完成千变万化的选题。

同学们自由结合成各个研究小组,调动他们各自的才能。每一学年一个主题,充分利用

学生、学校、社区、家庭的各类资源。

四是超前意识。面向现实,也要放眼未来。不可能闭门造车,固步自封,成立校本课程

开发工作室。开发的“踏雪寻梅”校本课程,寻访常州历史,感受古城文明,获得常州市校本课程开发一等奖。

 

活动的指导者朱苏兰老师谈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整个活动,体现老师是怎样指导学生的。学生分成三个组:建筑组、文化组、绿化组。研究形式多样,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调查。

平时是分散活动的,如何展现研究成果?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成果碰撞,产生火花。

三组交流中,确实感受到学生思想火花的产生。再总结红梅文化的缘起,把大家思想统一了一下。大家对红梅公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都有所感悟。分享学生的调查发现,激发学生的参与激情。在老师的推波助澜、适时点拨下,学生思维、情感升华了,对常州文化的爱又增加了几份。

作为指导老师,我觉得在文化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没有一定的模式,这给了老师创新的

机会。今天的做法,仅仅是一家之言,自认为是创新。平时的指导和活动聚少离多,具有一定的机动性。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还需探究。课堂几分钟,课下数月功。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只有踏踏实实去研究,教师身先士卒,学生的研究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其他听课者也分别发表了看法:

1、朱老师的活动汇报课,上得有底气、有灵气,松驰有度,关注细节。既有过

程,又有成果。教师指导力量到位,关注新的生长点,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常州深刻的文化底蕴,触摸到无声的文化,历史的足音。

2、朱老师作为指导教师,起到很好的作用。身先士卒,自己先研究。在过程中,

作细致的钻研指导。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汇报形式和方式,看到了研究方式的多样性。

在课题之下,分成了三个小组,各有侧重。既有广泛性,又有深度,上了一个新台阶。研究的方向性强,目的明确,呈现的成果多样。将研究性成果形成体系。

3、该活动有新意,给人感受与众不同。有明显的文化主线,而我们平时的研究

性学习往往缺少清晰的文化脉络。建议加强过程性呈现,学生一段段说,没有情景展现。

4、综合实践活动的汇报,应该呈现各种研究的方法,展现方法的习得,学习各种研究的

方法,不能仅仅是成果呈现。应该有智慧闪现和碰撞,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提出建议和要求,受到启发,而不仅仅是单行线;应该注重经验的累积,为未来生活奠定基础,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

 

常州市教研室张小亚老师指出:目前,综合实践活动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我们要不抛

弃不放弃,冷静地认真地做下去,不能敷衍了事。

看了今天的活动,确实很感动。老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还是一个新手,能够有勇气上

这样一节课,非常感动。因为这样的课型,以前没有尝试过,与平时也不一样,呈现新的过程。也许这缘于朱老师本身的学科背景。

从上学期起,对局属初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观摩。以前市教研室定位在整个学校,现

在重心移向教学中,研究教学,真正推进。没有教学的发展,课程的实施就是空架子,教师的专业发展也缺乏平台。不管什么课型,都需要进行观摩和研讨,引发更多的反思。

老师通过自己长时间的积累,实施的校本课程已成体系化。通过“踏雪寻梅”的角

度,文化内涵非常强。选题非常好,贴近学生的生活,与生活联系紧密。可以说是抓住学生缺失地方文化这一问题,进行调查,结果与现状相同。整个教学给人一种很强的文化味道,始终与学生的认知相联系。增进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文化性挖掘得深。

这节课,对我们的教学结构,是一种全新的探索。今天这个阶段交流,意义到底在哪里?

老师的引导非常充分,尤其对红梅文化的挖掘。我们需不需要这样挖掘,像学科一样,进行集中式的阶段交流。交流分三个层次:一是对学生获得的研究信息的汇总、整合、分享;二是对各小组研究思路进行碰撞;三是挖掘老师的指导力。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需要把各小组研究的思想进行提升。内涵进行提升,就是一种思想的提升。集中教学的时间非常宝贵,更需要将各小组汇总后提升。

老师对阶段交流有一个比较深的理解,从综合实践活动的角度来说,是非常优秀的指导

教师。定位准确:一是交流。今天的交流,对话的成分还可充分些。学生之间,组与组,老师与学生之间,均或展开各种形式的交流。通过交流,让孩子认识到,后续的活动走向哪里?二是从综合实践活动角度来看,研究小组为基本形态,从选题到过程到结果,研究小组的形态,还可更完整地去展现。发言的学生和组长,非常精彩。但它应是一个小组与小组的交流,不仅仅是个体。应从更多的方面去展现,让交流再充分些。

 

其他各位老师也针对如何指导专业性较强的研究性学习小组,打破“隔行如隔山”的界限;

如何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分工合作同;如何发挥各教师学科教学本身的优势,扮演好各种角色,找到专业发展的融合点,从立足学科,引领研究,利用自身的特点特长,为学生服务。大家也渴望有更多的成熟经验和案例可供参考,从零开始,扎实开展,研究到位。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