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小学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活动>>文章内容
《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9课 我来试试看
信息时间:2009-01-07     阅读次数:
   

常州市觅渡桥小学     袁焕玲

本课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尝试、敢于面对困难的积极心态,知道只有不怕失败,才能取得成功,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2.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与同伴合作、交流,通过交流,分享感受和活动成果,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

3.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生活的技能,培养自我服务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不怕困难、挑战困难的生活和学习好习惯。

1课时

一、课前准备

1.准备游戏用环若干副,供每组使用。

2.准备若干个活动供学生尝试。

3.设计课件《乐乐猴试试吧》、两根长短一样的小棒(1根黄色、1根蓝色)。

4.小空盒及若干个玩具小动物。

二、教学过程

(一)试一试,出真知

1.过渡:在我们《品德与生活》书里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

教师扮演书中的人物——乐乐猴(与学生亲切打招呼)

设计思路: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参与氛围,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体验真情。课一开始老师扮演书中主人公 “乐乐猴”与他们热情打招呼并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活动,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2.谈话: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最近,我——乐乐猴开了一家小店,可有点特别,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出示课件:乐乐猴试试吧)今天,是“我”

——乐乐猴试试吧开业的第一天,欢迎小朋友去玩一玩,小朋友你们可要把握好

这个机会哦!不过要打开这个“乐乐猴试试吧”的大门有一点点小小的难度,如果你们掌握了打开大门的小秘密,就能顺利打开。

小朋友,你们看,试试吧的门前挂了一张图,这张图非常奇怪,你能判断出

这张图上的蓝线长,还是黄线长?

3.学生判断后交流:

(见图)

 

4.小结:判断的方法1:用尺子量     方法2:两根线对齐比一比

这是一个小小的游戏,有时候我们的眼睛也会骗我们,使我们产生错觉。

怎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呢?只有动手摆一摆,动手试一试,从玩中受到启发,这才是最高明的玩呢!

出示打开了试试吧大门,小秘密也出来了——试一试  出真知板书

设计思路:喜欢猜谜、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围绕教学目标,充分顺应儿童这一特点,创设活动场景——乐乐猴试试吧,又通过尝试前的谈话及动手试一试,激发学生勇于尝试的热情和兴趣。

过渡:(出示课件)打开试试吧大门,出现三个厅:第一个,挑战厅、

第二个,智慧厅、

第三个,求助厅

“试试吧”为我们准备了三个厅,这三个厅不仅好玩,还非常有意思,里面藏着试一试成功的秘诀呢,如果在每一个厅里找到成功的秘诀,我们才能继续往前冲,记住我们试试吧成功的秘诀——试一试,出真知,大家都来试试吧出示课件(二)试一试 要勇气

在“挑战厅”里摸动物(游戏一)

    1.过渡:挑战厅里为我准备了什么?哦,今天在挑战厅不是要挑战别人,而是要挑战自己。

2.介绍玩游戏一:(出示盒子一个)这里有一个盒子,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盒子,可里面装的东西可不一般,有的吐着长长的舌头,有的身上毛茸茸的,粘粘乎的,有的摸到它还会动呢!谁敢伸出自己的小手到盒子里去摸一摸,试一试?

3.谈话:(学生举手后随机采访几位不举手的同学)你为什么不敢去摸一

摸,试一试?

4.学生一:游戏。(游戏完后请参加游戏的同学举起小手,让同学们看一

看“小手”)刚才你为什么敢把小手伸到盒子里摸呢?学生交流。

        5.学生二:游戏。谁还敢来试一试?(请第一次不敢举手,第二次敢举手了的学生为什么这次敢来试一试呢?(学生伸手摸小动物,游戏完后也举出小手让大家看看同时亮出盒子中的小动物。)

6.小结:如果你明知道摸的动物有害,会伤害你,那你就不能摸,这不叫有胆量,有勇气,而叫盲目。我们在挑战厅里收获的成功的秘诀是:

试一试  要勇气出示课件并板书

设计思路:借助于“采访”这一形式,鼓励学生自主体会和总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检测了活动效果,又使学生体验到了克服困难、勇于尝试取得成功后的快乐,初步形成对待困难的正确认识和积极心态。同时再引导学生交流自悟,从而明白力所能及的、对自己的发展有益的事情可以尝试;危险的、不文明的事不要去尝试。这样的设计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的理念。

(三)试一试  勤动脑

1.在“智慧厅”里玩五环(游戏二)

过渡:我们继续往前玩请记住我们试试吧成功的秘诀_——试一试,出真知大家都来试试吧!

2.谈话:现在我们来到智慧厅,智慧厅里的“智多星”已经在等我们了,他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乐乐猴”也不会,小朋友你们能帮帮乐乐猴吗?

3.介绍游戏二:一根长线上栓着5个环,中间1个是红色的,两边各有2个白环,现在要在“绳不断”、“环不破”的规则下,取出中间的红环。

4.请学生一上台演示。

5.让我们一起来动动手,动动脑,小小组讨论讨论,看哪个组想的办法多。(小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取“红环”游戏:大约78分钟)

6.学生上台演示:办法1,先把绳子打个结,把一边的两个环穿过去,再解开绳子,中间的红环就取出来了;办法2,把中间的红环曲折从白环中穿过,红环就取出来了。)

7.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刚才在动手试试之前,很多小朋友感觉无从下手,可动脑、动手试一试之后却发现其实很容易。看来很多事情应该勇于动脑、动手试一试。(试一试  勤动脑   出示课件并板书)

设计思路:玩五环游戏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因为在 “绳不断”、“环不破”

规则下取红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小组合作能彼此

沟通、互相启发,获得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试一试  会求助

在“求助厅”里听故事(游戏三)

1.过渡:如果我们既动手又动脑,还是想不出办法,那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一起去求助厅玩一玩。

2.学生听故事(故事见附件)

3.谈话:听了这个故事后,你知道了什么?

4.学生交流: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困难,你会向谁求助呢?(长辈、书、词典、电脑等)

相机出示课件:遇到难题别害怕,

快请书本来帮忙;

别忘了我们还能上网,

请求英特网来帮忙。——试一试  会求助    板书

设计思路:听故事也是小朋友喜欢的一项活动内容,这样避免了老师空洞的说教。

(五)总结今天,小朋友在“乐乐猴试试吧”玩得快乐吗?因为我们既玩了游戏,又悟出了道理:试一试,要勇气;试一试,勤动脑;试一试,会求助。

(六)师生打招呼:(小朋友跟乐乐猴再见!)

三、课件制作和使用的设想

1.(画面一):乐乐猴试试吧(卡通式城堡房子)

         试一试,出真知,大家都来试试吧(插入)

2.(画面二):三个厅: 第一个,挑战厅(卡通式的小城堡并标上挑战厅)

第二个,智慧厅(卡通式的小城堡并标上智慧厅)

第三个,求助厅(卡通式的小城堡并标上求助厅)

3.(画面三):挑战厅:(卡通式的小城堡并标上挑战厅)

                 试一试  要勇气(插入)

4.(画面四):智慧厅:(卡通式的小城堡并标上挑战厅)

(画面五):小男孩摸着头+问好?+勤动脑

         试一试  勤动脑(插入)

5.(画面六):求助厅:(卡通式的小城堡并标上挑战厅)

         故事:试一试  会求助(插入)

6.(画面七):         遇到难题别害怕,

快请书本来帮忙;

别忘了我们还能上网,

请求英特网来帮忙。

四、对本课时教学的简短提示与建议

1.教师按要求做好充分的准备,如:画一张“乐乐猴”的人头像,上课时别在胸前;玩具小动物若干个(毛茸茸的);空间稍大点的空纸盒一个等。

2.小小组以6人为佳,玩“五环游戏”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合作。

3.每次游戏完要给学生思考、交流、讨论的空间,让他们逐步悟出道理。

本课教学设计总体评价与反思: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这是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现在大多数独生子女依赖性强,心理也比较脆弱,针对这一状况,本课的主题活动旨在通过游戏和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勇于尝试、敢于面对困难的积极心态,知道只有不怕失败,才能取得成功,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与同伴合作、交流,通过交流,分享感受和活动成果,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生活的技能,提高自我服务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不怕困难、挑战困难的生活和学习好习惯。

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围绕以上教学目标,充分顺应儿童的特点,本课创设了活动场景——乐乐猴试试吧,设计了学生喜欢玩的活动,让学生在课中“开开心心玩游戏”、“高高兴兴来尝试”、“真真切切悟道理”,在参与中获得发展,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1精心设计活动  学生开开心心“玩”

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首先要想到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参与氛围,努力做到精心设计、组织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悟,保证活动的有效性;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真情体验。如以上一课的设计:课一开始老师扮演书中主人公 “乐乐猴”与他们热情打招呼并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活动,这样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接着学生在挑战厅里摸动物、在智慧厅取红环、在求助厅里听故事。同学们无拘无束地参与活动,学习的情绪非常高涨。

2课堂设计有序  学生高高兴兴“试”

整节课每个活动设计能给予学生探索的空间。特别是智慧厅里玩五环游戏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因为在 “绳不断”、“环不破”规则下取红环对于

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小组合作能彼此沟通、互相启发,获得

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实践表明,学生间的小组合作学习,要比个体学生的效率高出30%,更为重

要的是合作学习有助于促进集体和个体的共同进步,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以上的设计改变了以往活动成为一些佼佼者的“专利”现象,而是面向全体,面对每一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高高兴兴“试”,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了尝试的体验,更让每个学生都品尝着成功的欢乐,哪怕是失败的教训。

3、活动层层深入  学生真真切切“悟”

新课程特别强调,让学生获得探究新知识的经历,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本节课设计的活动层层深入,能成为教和学的中介。当然,学生的“悟”不是盲目的,而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的积极思考,是一种在事实面前的顿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省悟。在以往的德育教学中,学生在形成某一道德观念时,也许会有“感”,但不一定有“悟”。所以,这种道德认识不一定会长久保持,而以上活动化教学的设计教师能通过科学的“导”,通过师生间情感的互动,通过教师对学生的不同道德理念,进行适度归纳,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道德体验。

以上层层深入的活动设计,能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相互启发中,获得的真切感悟更能逐步深化。通过判断图上两根线的长与短,悟出了“试一试,出真知”的结论,玩“智慧厅”的亲手摸一摸的游戏,悟出了“试一试,要勇气”;“智慧厅”里取红环悟出了“试一试,勤动脑”;最后 “求助厅”里听故事悟出了“试一试,会求助”的道理。整节课的设计避免了空洞的教师“说教”、“学生”表白,给学生充分体验与感悟的过程,从而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促践行。

 

 

 

 

 

 

附件:故 

    一天傍晚,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儿子在树林的小道上散步,走着走着,他们看见一块大石头压着一棵小树苗,父亲对儿子说:“你要尽最大的努力,你一定能把石头搬开。”小男孩使尽了吃奶的力气用手推,可石头动也没动一下,他又找来一根木棍想把石头撬开,可石头还是一动也不动,小男孩累极了,坐在地上气喘吁吁对父亲说:“我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我搬不动石头。”父亲摇摇头说:“不,你没有尽最大的努力,你还没有请求别人的帮助呢!”说完,父子俩一起很轻松地把石头搬开了。父亲拍了拍手上的尘土严肃地说:“你在自己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你要尽最大的努力请求别人的帮助呢!”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