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初中教育>>英语>>学科活动>>文章内容
帮助学生认识和积累有关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
信息时间:2009-02-16     阅读次数:
  1.握手

中国人通常见面时有相互握手的习惯;而西方人遇到正式场合才握手,多数情况下只是笑笑,说声“嗨!”或“喂!”。假如对方是女士,那么较为恰当的是由这位女士先伸手,男方不必主动伸手。按西方礼节,年长者应主动伸手同年轻者握手;主人应主动同客人握手。另外,握手时男士必须脱去手套,而女士则不必。此外,西方人在宴会或商谈事情的场所中想离开时,通常不必作正式的告辞,也不必一一握手,而只需对大家挥挥手表示再见。

 

 2.致谢

在中国,亲戚、熟人之间一般不说“谢谢”;你要这样讲,对方会觉得被当作外人而缺少亲切感。而西方人则从早到晚谢不离口,如:服务员送来咖啡时说一声“谢谢您”;收回找头时也会谢谢收款员;学生在回答问题后,教师要说“谢谢你”;在家里,丈夫谢谢妻子为他倒了一杯水,而妻子又谢谢丈夫帮她就座。正因为如此中国学生在国外有时就会显得不够那么彬彬有礼。在别人为他们做了一些琐事后,他们经常忽视这些小小的恩惠而不表示感谢。

 

3.表示谦虚

 中国人习惯于“自贬”。恰恰相反,当别人赞扬一个美国人时,他往往会说“谢谢”以表示接受。

4.进食习惯

西方人认为:一再问客人要不要添加食物或强塞食物给客人被认为是不礼貌的。美国人遵循“诚实是上策”的原则。而中国人却正好相反,热情的主人会在客人碗里不断添加菜肴,以示盛情。另外在餐桌上“避而不说实情”在中国是有礼貌的表现,而西方人对此却感到难以理解。

 

5.接受礼物

在中国,朋友、亲戚间相互送礼,人们一般是先要推辞,只有在对方坚持以后才能接受;收下礼物后一般不当面打开以免给人以“贪婪”的印象。而西方人与我们的习惯恰恰相反,收到礼物一般不推辞,而且为了表示对对方的感激,往往当面打开礼物并称赞一番。

 

那么,教学中,应怎样帮助学生认识和积累有关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呢?

1.充分利用图片、幻灯片、电视等直观教具,向学生展示与文化相关的材料

目前在我国电视英语教学节目中,如:“Follow Me”,等多套节目里,有很丰富的材料可供借鉴。

2.报刊选读

教学之余可引导学生读一些简易的英文版的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如:Reader's DigestChina DailyShanghai  StarEnglish WeeklyLookout等,提醒学生们留心积累有关社会习俗以及日常交际等方面的知识。

 3.听广播或磁带

 受教学时间和环境的限制,学生不可能按时或有规律地收听英语节目。教师可以将英语新闻节目进行录音整理,放给学生听。这样既可以让他们多接触外国人的声音,培养他们学英语的兴趣,又可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4.作讲座

教师可利用《英美概况》等材料以讲座的形式,分章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情况,如:姓名、衣食住行、教育、金融、节日等情况,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当代人的思维形式和思想观念。

 

综上所述,外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文化上的差异,而且要了解和研究这些差异,要把文化学习与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