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与上海市有关单位共同主办的全国“做中学”科学教育研讨会于2008年10月10日—12日在上海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委员叶叔华,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何积丰,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欢成等著名科学家和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程东红,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王定华、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王延祜共同主持。
国家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副主任林仕梁,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翁铁慧,上海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孙正心和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等参加会议。来自全国部分省市“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科学教育项目组成员及幼儿园、中小学一线科学教师,科学教育专家、上海市科协所属学会专家代表、部分省市科协代表等200多人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7年来的成果,为参与该项目、的科技界、教育界专家和一线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深入研讨如何进一步做好“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
程东红书记在研讨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她高度评价了“做中学”科学教育试验项目7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对“做中学”项目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协支持下,中国科学界第一次有组织地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科学界和教育界携手共同推进科学教育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做中学”项目已经成长我国小学科学教育课程的中药试验样板之一。
韦钰院士在大会上做了题为《“做中学”科学教育七年探索的启示》的主题报告,认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变革,在中国要实现这个变革必须依靠教育界和科学界的通力合作,并且从基础队伍的建设着手”。
来自美国、法国的科学教育专家也在大会上就如何开展科学教育作了报告。
会议就以下方面达成共识:
一、各地区7年来采取不同的方式推进“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实施项目的共同经验是:一是实现教研体制上的突破,以项目为中心组建团队推进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围绕项来开展教师培训,将教师教学中需要的科学知识和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师的专业发展中;二是地方教育部门和地方科协联合成立项目办公室,制定项目近期、中期和远期的目标,在组织上保证教育界和科学界的密切合作,并有专项资金的支持推进项目执行,由科学家、—教育专家和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研究小组,在课堂教学研究方面围绕核心概念搭建脚手架,集中精力研究每个教学主题。三是在师资保证上,有些地区通过教育部门支持,制定特殊政策吸引优秀教师参与改革试验;除了通过适合的项目专业培训外,通过专家对教师给予长期和稳定的技术支持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做中学”科学课教育的胜任能力。-四是在“做中学”科学教育教师培训的方式和内容方面,采用国内专家培训与国际专家培训相结合,科技内容与教育内容相结合,创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二、在“做中学”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的讨论中,大家认为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幼儿园应与小学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帮助幼儿充分感知周围事物,初步接触科学现象。中小学教师需要去配合孩子的学习,围绕科学概念来组织教学,充分考虑到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依次设计后续的课堂活动。
三、关于“做中学”科学课程内容标准和资源开发,要注意以下五方面:二是教材内容应体现“做中学”内容标准的要求,来自生活实践;二是立足国内,同时注意吸取国外优秀资源建设的经验;三是教学资源的开发要精心取材,树立精品意识;四是教学资源要体现教师指导下,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发罗。过程,培养发展儿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要重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研制和应用。
四、“做中学”项目学生成长与发展评估方面,与会专家提出,教学实验已经证明:“做中学”对儿童情绪和认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儿童科学素养应该在观察中进行全面而有效的评佑,通过评估有效促进儿童科学素养的发展。
五、各项目实验区遇到的一些共性问题是,“做中学”教学方式的实施效果受到班级规模过大的影响;教师对教学模块的使用和再次加工能力需要提高;对儿童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评价存在困难。
“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已经成为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与“科学教育培训工程”的重要行动项目,各地区的教育部门和科协系统应该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角度认识和理解“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项目的重要意义。教育都,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作为这项工作的实施单位,将充分利用纲要的平台联合协作推动项目的实施。各地区要在巩固“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的基础上,立足本地实际,充分发挥“做中学”科学教育试验成果的引导、辐射和示范作用,稳步推进“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