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
针对以上的想法,曹志娟老师教学过程中有一些亮点值得大家注意。
首先曹老师在阅读前创设情境,教授一些主要的生词如escape, fail, robbers, police uniform, push, van等。教escape和fail两个词时用了一张汶川地震中遇难者露在废墟外面的手,说道: “Many people wanted to escape in the earthquake, but some of them failed. They died in the earthquake. Were they lucky or unlucky? The people had an unlucky escape.” 曹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很大的震撼,印象很深刻。
然后曹老师整体地讲述了a lucky escape的故事,边讲故事边教授robbers, police uniform, push和van等词。
接着曹老师指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 Who has a lucky escape? Are the robbers in the police uniform? 这个环节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在精讲课文的过程中,曹老师把文章分成了三部分,Line 1-8 the twins go to the Hill building to help Susan Line 9-25 The robbers push the twins into the van and the twin escape Line 26- end The twins help the police catch the robbers 在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后,对于每个部分设置了一些任务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并进行释难解疑。 9-25行的阅读任务是在地图上画出双胞胎逃跑的路线,并设计了why do the twins take different route?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培养学生的思维。第三部分的问题是what makes the police stop the robbers and take them to the police station? 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些问题的设置都很有质量。
针对平时的阅读训练中教师不够关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的现状,曹老师设计了一个归纳题。The twins are lucky. Why are they lucky? Find out some reasons.这个题目促使学生对文本信息作进一步的整合。
为了促进信息的输出,
请各位老师认真参与现场听课和研究主题交流“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技能”,并于会后在网上留言。谢谢! (刘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B unit
常州外国语学校 曹志娟
一、 情况介绍
我今年担任初三年级的英语教学任务。受市教研室中英组委托,同时也作为初中英语教研中心组成员之一,我承担了开设7B unit 3 reading 第一课时的公开课任务,希望借此和各位就七年级阅读策略的培养进行切磋和交流。
二、 设计思路
下面我就把我的设计思路向大家陈述一下。
读前(pre-reading):由5.12汶川地震导入关键词 escape,fail,应用众所周之的大事件导入并不罕见,汶川地震中不幸的人们可以反衬出我今天的lucky escape。由于这篇文章篇幅较长,生词较多,要将所有生词都一一导入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倒入关键词或影响这篇文章理解的词才是重中之重。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大部分生词都出现在文中第一个场景,而第一个场景理解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整个一篇文章的理解,因此,我采取由我自己描述第一场景并配以动作,将生词情景化,图片化,给学生留下对这篇文章的正确第一印象。
读中(while-reading):考虑到七年级同学的接受能力,我们的起点不能设的太高,任务的难度不能一步到位,而是应该循序渐进,因此我把全文的分析设计成总分总。
应该说,经过第一步的处理,大部分学生都有对文章有了一个印象,但是他们但对后来发生什么并不知道。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快速浏览,任务是让学生知道从整体上感知这个故事,为下三个任务做好铺垫。这也就是一种整体教学。
接着task2 是处理第一部分,由于学生听我叙述过一遍,同时自己看过一遍,也没有生词障碍,因此完成细节辨错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Task 3 是分析双胞胎如何逃离,是本文的重点。基于7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突出,因此选择使用主观性极强的地图作为辅助。那么在处理之前要让学生对地形熟悉一下。所以我让学生把地图上的名字读一读,说一说。为他们进行下一步的阅读扫清障碍。通过阅读,学生面前能在地图上指出route,但是他们还不能说出这个路线。文章只要学生能简单描述路线,体现在使用两个词组walk along 和turn left(right)into。。。,那么这里我进行了一个机械操练,将walk along … turn left/right into….带读之后,让学生复述双胞胎的路线。在这过程中,学生必须要能准确说出这两个词组,不能有错。目的也是为下一步找另外的路线打基础。紧接着,我让他们找另外的线路就比较方便了。
Task 4 要求学生超越字面意思进行略高一级思考,为什么双胞胎选择不同的路线逃离,由此可以看出他们个性,这样文章的层次就显现出来了,也由此激活他们的思路。
Task 5 是对文章结局作了一个处理。双胞胎成功逃离,到达警察局时,发现抢劫犯已在那里。因此,提了两个问题,此时他们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抢劫犯会在他们之前就被抓了呢?
Task 6 是基于整个文章的基础上,对文章作一个点题。这篇文章的标题为 a lucky escape,那么到底lucky 在什么地方。但是如果把进行循序渐进地引导的话,学生很难回答这个问题,最多能想出一个the door is open,但正如我们所说,无巧不成书,仅凭这一点还不能说明他们有多幸运。因此我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为没有刀能打开门么,第二个问题为没有红灯不亮能跳车么,第三个,车后门不开着警察能带抢劫犯到警察局么。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你看他们多么幸运。
到此,读课文暂时告一段落。根据当时情景,我设计了一个警察报告,来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回顾。学生在经过生词学习,3-6共四个任务之后,完成这份报告障碍不会很大。又给了他们讨论的空间。对于初学者,经常让他们参与小团体的讨论,以增强他们的安全感,这是非常重要的。
读后(post-reading) 读完课文之后,我设计了另一情景,双胞胎回到学校,朋友们围上来询问这件事,这在生活中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本来,安排的是一个新闻发布会,后来,觉得与生活比较脱节,就改成朋友间的问答。目的是力求融入生活,不仅仅为上课而创设情景。
最后一个task 更是需要学生调动已知生活经验,因为晚上单独回家,被人跟踪是一个非常现实也极有可能的事情。学生的回答远远超出了我的预设,对于他们不同的解决方案,要提出合适的建议。也算是一种生活经验的交流和传授。
三、对七年级阅读策略培养的一点个人见解:
1.一些误区
“课文教学不教课文,这似乎不合逻辑,但却是事实。课文教学只注意词汇、语法,不重视篇章、内容。这样名义上是教课文,实质上不是教课文。”体现在 “讲解以分析语言为主,练习以掌握生词和语法点为目的。”那么阅读教学的目的与意义何在?
2. 个人理解
我认为,英语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在于知识和解题技能,还需有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任何脱离了生活的教授,注定是苍白的没有生命力的。
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我们首先要分析我们教授的对象,七年级学生,他们英语功底较薄弱,语言积累少,对于阅读更是陌生。因此,教给他们一些阅读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中学使用的阅读策略主要有预测、略读、跳读等;同时,要将这些阅读策略/技能培训与思维训练相结合;进行总结、分析、推理等。这对高年级的阅读应试也是有奠基作用的。其次,词汇不能单独教授,要将它们放入情景和语篇之中,这样才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教师要发挥自身表演者,引导者的功能,必要时要十八般武艺样样上阵,目的只有一个,提升学生兴趣,让学生全面参与,爱学敢说。第三要注重语篇层次的教学,要让学生对课文整体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精加工,进行细节处理。提问要有有效性,渐进性,本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程序,将课文层层剥开,逐步引导学生去体会,去理解,最后产生自己的理解和看法。第五,要注重挖掘课文中的思想和人文内容,将语言学习与人文素质的养成相结合。在这篇文章的最后一个问题(what will you do if someone follows you when you go home alone at night?),一些学生的回答,如:I will kill him,I will throw a big stone at him等等,表明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生活经验多么薄弱和不足。做为教师,我们应该适时地告诉他们该怎么做,让他们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学到超越知识以外更多的东西。
第四、关于纠错
七年级的同学英语准确性和流利性都比较低。我认为在做机械性的操练时,需要强调语言的准确性,这时对学生的要求要严格一些,纠正得要多些;而在做有指导性的练习时,则稍微缓和一些;而在做完全自由的练习时,则要少纠正,即使纠正也要非常温和,不要打乱学生的思路,不要破坏练习的气氛。总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知识与生活,技能与思想相结合,寓教于乐。
以上仅为个人粗浅之谈,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
7b unit 3 reading 新.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