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是推进教育改革的加速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是培养教师造就教师的有效途径,为此学校高度重视教科研,着力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创建优良的教科研文化,完善规范的教科研制度,构建合理的教科研网络,探索丰富多样的教科研模式,创新教科研评价机制。在这一年里,学校紧紧围绕建构学校课程体系、创新实施学校课程开展教科研工作,取得了新的较大进展,对学校教育教学业绩的取得起着极大的作用。下面就一年来我校的教科研工作作一简单总结。
一、重新认识教科研价值追求
原来学校开展教科研,说到底是为了学校、为了教育教学质量。主要靠行政推动,教师的主动性不高。如何让教师能自觉地参与、开展教科研工作,是学校新的领导所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校感到: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科学发展观,教科研不能只是为了学校发展,偏面追求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因是立足于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教科研是培养教师和造就教师的最主要途径。教师发展了,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就有保证。学校明确提出:提高生命质量和生活水平是教师发展的基础,主动发展、自我更新是教师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职业素养、专业能力是教师发展的主要内容,教育创新、追求卓越是教师发展的不竭动力,建构民主、和谐、合作、探究的学习型组织是教师发展的重要环境,培育杰出公民、为学生未来而教是教师发展的价值追求。为此,学校通过各种形式,不单从制度上、还从氛围上,让教师认识到教科研的价值追求:成人比成事更重要,教师追求自身发展与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并矛盾。尤其学校从实际行动上,做了大量有效工作,积极推荐有经验的教师申报市名师工作室,最终七位教师入围,目前在常州市,我校的名师工作室最多。教师个人要开展教科研活动,学校都大力支持。如我校郭家海教师的个人课题结题,想邀请全国中语界著名专家来指导,学校都一口答应,各部门都积极配合。
另外,学校还不断提升教科研的价值追求:不但要提高目前的教育教学质量,更要为了教育理想的实现。强调培育杰出公民、为学生未来而教,立足于长远,提升教育品质。在这一年里,学校紧紧围绕建构学校课程开展教育科研。在高一年级,探索设置活动课程、拓展课程、补尝课程、晨会、大中小课时课等,在课程实施上,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课程按学段实施教学,开展了头脑奥林匹克、模拟联合国等学生活动,组织科技节、合唱节、话剧节等,开展综合和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通过上述课程和活动,感受到学习的魅力、学习的价值。一位参加模拟联合国活动的同学说:外面的世界真精彩,方知山外有山,我们要更刻苦学习,向更高目标挺进。
二、更新规范教科研制度章程
我校早在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前期就制定了一系列教科研制度,如《校本教研规划(试行)》、《校本培训规划(试行)》、《关于开展校本教研课(活动)的意见》、《关于设立“名师研究室”的若干意见》、《教科研管理条例(暂行)》和《课题管理办法(暂行)》等,这些制度对推进我校的教改科研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实施中发现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如教科研奖励办法还不尽完美、强调年级组作用的同时有弱化教研组功能的倾向、如何提高教师开设校本课程的积极性、如何提高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积极性等。为此学校重新修订了《教科研管理条例》中奖励条款,提高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奖励力度;出台了《先进教研组、备课组评选办法》,每学期进行先进教研组、备课组评选;出台了《教师业务能力考核办法》,每学年对特级教师、特级后备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进行考评;在《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的研究。新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讨论稿)》、《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讨论稿)》、《教科研工作指南(讨论稿)》、《关于青年教师成长意见(试行)》、《学术性津贴实施办法(试行)》等推进教科研工作的有关文体。另外,学校还进一步规范师徒结对、青年教师成长规划、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等。努力使学校的教科研制度完备化、制度化、合理化,确保“制度促进”的真正落实,为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重建有效教科研组织网络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已形成:在校长室领导下、校学术委员指导下,教师发展处为职能部门,构建教研组(或备课组)、年级组、课题组、名师工作室、民间学术沙龙等纵向与横向交叉、紧密与松散结合、内联与外合相辅的立体教科研体系。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要将从教未五年的教师组成“青年教师成长营”,定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指导他们撰写教学反思。为教师有一交流平台,学校号召教师可自由结合成立“民间学术沙龙”,学校提供时间和空间以及活动经费。如语文组几位教师发起的教学沙龙,曾围绕教学目标的确立展开研讨。目前学校正在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系,准备成立“未来教育家学校”,选派优秀教师跟专家做课题研究,作访问学者,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在课题研究方面逐步形成:纵向有国家、省、市、校四级课题,横向有学校(或部门)、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个人的课题研究体系。目前学校每个教研组、年级组、行政部门至少有一个课题,每位教师至少参与一个课题研究。
四、丰富完善教科研开展形式
1、课题研究
2008年9月,学校经过多方论证,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确立了一个学校三年主动发展的统领课题——《资优生学习方式研究》。该课题一反此前的常规做法,采取先做再申报的方式,各子课题也在组建中,已开展多次研究活动,目前正准备申报国家级课题。除此之外,学校已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和校级各类课题27个。其中有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在动态生成课堂有效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的师生关系及学生评价研究》;国家级子课题一个《英语报刊教学的综合研究》。省级课题二个:《实施发展性评价,促进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研究》,《中学思想政治课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研究》;省级子课题一个《DIS实验系统在高中理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市级课题有《DIS实验系统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等。《基于新课程的学校自主发展研究》、《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探究性课堂》、《关于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等三个市级课题已顺利通过验收结题,获得了专家评委的好评。。另外我校还参与国家、省、市有关科研院所、大学的课题研究,并作为研究基地多次承办有关课题研讨会。目前我校正在组织进行新一轮课题申报工作。
2、教育教学研讨活动
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研讨活动。08年我校召开的研讨会有各年级教学工作研讨会(高三五次、高二高一各一次)、德育工作(一次)及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四次)、新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二次)、体育工作研讨会(一次)、学校管理工作研讨会(二次)、家校联谊会(二次)、教科研工作研讨会(一次)等。
另外我校还积极申办、承办各级各类研讨会和教研活动,做好提供研究样本、重点研讨发言、开研究课、后勤报务等工作。每学期初,我校都为化学、政治、体育市教研活动提供场地,我校教师都协助主持好研讨活动。我校作为市各学科研究学会理事单位,各学科都有名教师担任学会理事、副理事长或理事长,他们都能克服学校工作多的困难,积极参与学会工作:商定学科发展大计、评选年会论文等。我校有多位教师受聘担任市兼职教研员,协助市教研员开展了大量教研工作,市教研员出差后的市教研活动都我校兼职教研员负责。由于我校的特殊地位,每年都有教师参与省高考数学、语文、英语、化学等九科阅卷工作,开学初全市教研活动中的高考命题、阅卷分析报告,一般都由我校教师来作。在市教研活动中我校教师积极主动,每学期市教研室都在我校开市公开课或研究课,我校都努力完成各项工作,还有多人为市各科年级备课协作组组长,有多人为市新课程学科研训中心组成员,他们经常作教材分析、专题或中心发言、研究课点评、担任评优课评委等。
3、专题研讨
08年学校确定的课堂教学研究主题为“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讲授法的运用”。重点围绕这两大主题开展专题研讨,学校还为每位教师购买了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有的教研组围绕“教学目标的设定”展开一系列研讨活动:开课、议课、座谈、再上课,小结反思,撰写论文。另外,学校还提出多个结合具体教育教学实际的研究专题,如“初高中衔接教学”、“课标——教材——学业水平测试——高考关系”、“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班级常规建设”等,各教研组也各自提出阶段性研究专题。
为落实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和建构学校课程,08年学校全面启动各教研组制定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和建构学科课程,各教研组为撰写好发展规划和课程方案,组织相关教师,认真学习,广泛调研,草稿出来后,又组织全组教师研讨,有的组到论证前已是第六稿。学校邀请市有关学科专家对每个教研组的发展规划和学科课程方案都逐一进行论证,论证时全组参加。许多教师都说,通过规划和课程方案的制定与论证,学到了许多东西,更新了观念,拓展了视野,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
4、校本教研
本着“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我校十分重视常规的校本教研活动。既有制度保证,更有教师自觉参与的意识。各教研组每学期都制订完备的校本教研计划,规定每教师原则上都要开校级研究课,名教师要开示范课,青年教师要开汇报课,学校课程教学处统一汇总,一学期统一安排,分别列入每周工作计划。每次研究课后都进行校本教研活动。08年共开校级以上研究课90节。
5、专家引领
学校充分认识到专家引领的重要性,08年共邀请各类专家5名来校作专题讲座,还定期邀请市教研室学科专家来校进行课堂教学调研。学校充分发挥本校特级教师、特级后备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尤其是学科教学中研究引领。充分发挥校级科研员和教育硕士的科研引领作用,由他们吸收几个志同道合的同伴开展专题研究。学校目前正在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系,成立“未来教育家学校”,聘请专家担任导师,指导优秀教师快速、全面成长。
6、对外交流
学校也本着开放、多元、协作、分享的理念,与兄弟学校广泛结盟,其中有与世界十所著名中学结成的友好学校,有与南师附中、苏州中学、扬州中学开展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四校活动,另外部分学科也走出去和兄弟学校共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其中有沪浙皖苏“新语文圆桌论坛”等。我校七大名师工作室吸收了全市兄弟学校的许多青年骨干教师,共同开展教育科研。我校要接待大量外地教育行政、教研院所、兄弟学校的参观、学习、交流,他们对我校坚持素质教育、认真实施新课程的同时能取得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实绩表示赞赏,认为学校的教育科研起到了积极作用。08年还在市教研室支持下开展与市内老八所重点中学开展了同异构的课堂教学研讨,每学科三人上课,之后共同说课、评课,在全市产生了极大的反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08年是近几年来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最频繁之年。有一个人、有三四个人的小组、有十多人的小分队,也有几十人的大部队;有教师、有干部;有专项、有部门、有教研组;活动的半径也越来越大。
7、资源建设
在实践中,我校认识到教科研可以通过资料建设加以展开。为配合学科课程方案的实施,在我校与龙门书局联合出版的与新课程教材配套的各科《课时作业》的基础上,重新编写教辅资料。在编写过程中,教师共同深入研究学科《课程标准》、钻研不同版本的教材、反思以往教学中得失、比较各类教辅资料、创新设计新型试题,通过上述过程,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明显的提升。在各学科中编写《学案》的过程中,同样是极好的校本教研载体,同伴互助、经验分享得到了充分体现。我校还在校园网设置专门网页,建立学科教学资源库,每学期不断充实。我校教师还参与市教研室等机构的教学研究资料建设。每年都有若干名教师参与市教研室的高考“四市联考”、市统一模考、期末期终考试的命题工作。
五、创新探索教科研模式途径
近年来我校努力探索科学的教科研模式,目前学校已逐步形成:中期以课题为主攻方向、短期以专题为突破口、即时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专家指导为引领、以自我反思为基础、以同伴互动为形式、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重点的校本教研模式。教研组已逐步形成:从学生出发,以课程标准为指针、立足现有教材、对比不同版本教材、重整学科模块、研究国家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规范化、实施有效教学的校本教研模式。对课堂教学研究已形成:集体备课——个人备课——试验开课——共同评课——面上教学——个人反思——集体反思的校本教研模式。08年下学期学校提出“五个一”工程:要求每位教师开一堂组内主题教学研究课,完成一个教学视频案例,撰写一组典型教学案例(15-20份),撰写一篇教育教学思考论文,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
六、改革建构教科研评价体系
评价具有极强的导向和反馈功能,为此学校十分重视对教科研的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健全。不断完善校本教研的评价、考核、奖励办法。在实验中我们感到,教科研评价不能是封闭的,应该通过对“学生发展性评价”和“教师发展性评价”多角度多方位来全面评价教科研成效,我们准备将教科研评价纳入学校主动发展的评价体系中。在具体的校本教研评价中,我们强调过程性评价,要求各教研组和课题组要及时记载每次活动,并逐步要求各教研组和课题组建立校本教研电子档案。
学校加大对校本教研的奖励力度,建立校本教研的奖励基金。充分保证校本教研活动时间、空间(场地)、经费。用于奖励教师发表和获奖论文的专项奖金逐年递增,其他用于教科研费用也逐年增加,08年教科研经费达六万元多。学校还在研究教科研与评先、评优、晋级、评定荣誉职称等挂钩的关系问题。
七、教科研成果简报
一年来,通过教科研,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式不断优化。通过全校教职工的艰苦努力,我校各项教育教学事业取得丰硕成果,省学业水平测试达
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和各级各类获奖论文约达三百篇。
学校课程方案初步形成,通过了专家的论证。各学科的课程方案也经专家论证,并正在探索实施过程中。
08年有6位教师获得市学科带头人称号,有9位教师获得市骨干教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