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享中前行
2008年,对实小教科研而言是具有非常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学校新一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开始实施,学校核心课题《学会分享——一项促进学校主动发展的行动研究》纳入规划重点,以研究的形式促进学校分享文化的构建。科研兴校、科研兴师以切实有效的方式在推进。分享,已经融进了实小教师的生活,成为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
现将08教科研工作作一简单总结:
规划导行——让“规划制定”成为教师“谋变”的过程。07年12月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高标准获得评估通过,新三年发展规划在充分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于08年正式开始实施。新规划以课题统领,重点明确,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主动性凸显。在此基础上,学校启动了学校课程规划、教研组三年主动发展规划、教师个人主动发展规划的制订、修改与论证。为什么要进行教研组规划?如何定位各个教研组?三年中教研组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针对规划想做几件事?需要哪些支持与保障?这些都需要进行整体架构和目标指引。制定规划,不仅是教研组长的事,而且成为了教研组每位老师共同的事。专家参与规划论证、组员的集体答辩让分享内化为一种自觉,教研文化建设、教研品质追求、教研成效显现成为教研组成员自己的事。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则是教师立足自身优势与不足,为自己未来几年制定切实可行的一个成长规划。规划的制定,让教师的发展目标更清晰,措施更具体,变化更可感。骨干教师发展规划则是学校名师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省教科院基地学校及专家的力量,为一些骨干教师的发展进行规划,为这些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搭建更高的平台。通过规划,让这些骨干教师有了“凤凰涅槃”似的变化。其实,每一种规划的制定过程,就是一个对自身综合诊断的过程,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一个主动谋求变化的过程。
课题引领——让“课题研究”成为教师“清醒”的过程。课题为什么?课题干什么?课题怎么做?每个课题管理者都要经常思考。课题是一种理念、一个努力行进的方向、一个改善教学的工具。研究,教师需要保持一种时刻“警醒”的状态。需要对课题研究的意义价值有清醒的认识,要扎扎实实做真研究、解决真问题。
我校现有国家级课题三个,省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4个,校级课题若干,内容覆盖德育、学校发展、学生教师发展、资源开发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四级课题管理网络。学校建有教科研专题管理网站。每一个课题都有专栏,要求所有过程性资料都必须及时上传,课题研究有计划、有总结,期初有交流、期末有分享。学校有完备的教科研管理奖惩制度,有教研日、科研日确保研究的时间,有专家团队顾问的智力支持,每周四、周二下午都有专门的时间进行课题研究。《学会分享——一项促进学校主动发展的行动研究》是我校十一五省重点规划课题,作为统领学校发展的核心课题,学校以制度的形式保证研究的时间,确保课题研究按计划扎实推进,作为其核心子课题——《基于分享理念的课堂教学行为研究》课题组吸引了学校40几位教师参与,两周一次的课题研究日活动,大家集中一起或上课研讨、或专题学习、或聆听讲座,在体会专业学术生活的过程中感受研究的快乐。因为研究扎实,本课题在申报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时得到肯定,被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课题。所有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对课题研究的理解。扎实研究过程、提高研究品质,让教师在研究中时刻保持着一种教育的“清醒”。
阅读浸润——让“专题阅读”成为教师“丰厚”的过程。国家督学成尚荣曾说教师成长需要五块基石:读书、思考、实践、研究和总结。作为教师成长而言,读书积累、实践反思、研究总结是三位一体,缺一不可的。我校正全力打造书香校园、分享乐园,提供分享的内涵需要不断积累,分享他人的智慧需要话语的对等,前提都需要不断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厚自己的专业素养,需要阅读浸润。如何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是实小在努力的。《营造书香校园,分享成长快乐》是我们的课题之一,阅读节已经成为常规,阅读已经成为专业的必须,学校利用各种机会进行“专题阅读”,如数学组要求全体教师阅读
专项推动——让“主题活动”成为教师“展示”的过程。教师成长需要不断的激励与推动,需要不断提供“展示”的舞台。学校充分利用省教科院基地学校科研协进会、江苏教育理事会单位、市学科基地活动、城乡结对活动、校分享智慧工作室展示、分享论坛等专项或主题活动的推动,让一大批的教师快速成长。
作为省教科院的实验基地学校,学校充分认识参与此类活动的科研价值,积极参与每一次的实验基地学校科研协进会,在这种高规格的科研活动中学习、思考、分享、展示。先后参加了太仓会议、丹阳会议、镇江会议,08年12月我校承办了省教科院基地学校科研协进会,省教科院专家领导、太仓实小、丹阳实小、无锡玉祁、镇江实小、锡师附小、常州实小六校围绕“学校课程文化引领下的教学行为变革”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讨。参与教科院基地活动,我们每次都派出20位教师全程参与各个板块的交流研讨,都选定教师参与规划与展示,在一种开放的氛围中交流、对话、彼此分享,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在基地活动中得到最好的彰显。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参与与分享并存、欣赏与展示同在的关乎学校声誉的培训活动,教师们都倍加珍惜,在每次参与这些活动后教师们都对教科研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每一次参与,我们都进行专题式、主题式培训,注意活动的前延后续,让每一次活动体现应有的科研品质。
分享的前提是开放,分享需要而且必须开放。省教科院副院长
反思提升——让“论文写作”成为教师“转型”的过程。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需要进行及时总结,需要进行相对理性的提升,所有精彩的“闪念”只有记录成文字并加入适当的理性思考才能称之为“反思”。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是“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必须。实小非常注重教师论文撰写能力的提升,会经常邀请一些名师、专家来校与老师们谈阅读与写作,如邀请新生代教师张康桥,邀请教科研专家顾润生来校做论文写作的指导,邀请苏州大学
一些荣誉:
1. “学会分享-------一项促进学校主动发展的行动研究”继被省教科院确立为“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后, 08.7该课题被中央教科所、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立项。
2.学校是常州市2006~2009年度教科研基地,常州市首批信息技术特色学校。
3.学校成为省教科院实验基地“分享教育研究中心”
4.数学组被评为2007年度省“巾帼示范岗”,08年10月被评为江苏省教改实验先进集体,语文组成为常州市第二批优秀教研组,被评为常州市“红旗班组”,学校英语教研组07年12月荣获“第一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研工作示范学校”称号,江苏共有三个单位获集体奖,常州市实验小学是唯一一所小学获奖单位。09年2月,在全国首届新课程小学优秀课例(英语)评选中,倪燕萍老师执教的课例获得了一等奖,这也是江苏省唯一的一等奖。万蕴慧的小学品德优秀课例获得省二等奖。。学校是常州市数学、英语、科学、品德、综合实践活动五门学科基地。
5.2009年1月,学校被评为2004—2007年度常州市教科研先进集体,杨静娟老师被评为教科研先进个人。
6.学校高标准通过教育局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终结性评估。
7.一大批教师先后成长为各方面骨干,我校现有小中高人数达到了23名,特后3名。学科带头人18名,骨干教师11名, 教学能手3名, 教坛新秀6名。区级骨干教师3人。
8.张燕、张展、董琪、朱斌磊四位教师参与省优质资源送下乡工程,共拍摄优质课42节,张展老师被聘为专家组成员。张展、张燕、杨静娟分别被聘为市兼职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