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教学案例>>文章内容
“校园周边环境问题调查”活动案例
信息时间:2009-03-27     阅读次数: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余家头小学  高文平
适用年级:小学高年级
 
一、活动总目标
1、认知目标
    (1)从现象、原因、影响等三个方面基本认识学校周边存在的一个环境问题。
    (2)知道调查与记录环境问题的几种常见方法。
2、能力目标
    (1)会用几种常见的调查与记录方法围绕环境问题开展调查活动。
    (2)能在发现、分析某个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3)会写简短的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4)会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调查任务。
3、情感目标
    (1)对调查校园周边环境问题的主题活动主动积极。
    (2)敢于同校园周边的居民围绕环境问题进行交流,增强自信心。
    (3)愿为改善校园周边环境做点实事。
二、活动的过程
 
第一阶段  选题
1、具体目标:
        (1)师生共同确定本次活动的主题:校园周边环境问题调查。
        (2)学生自主确定一个合适的课题。
2、课时:2课时,分散使用。
3、场地:(1)学校周边,即以学校院墙为线,200米以内。(2)本班教室
4、活动具体过程
    准备:(1)让学生到校外自由随意地观察校园周边环境现象。(2)制作情境录像。
    第一步  全班选定活动主题
    (1)让学生介绍自己观察到的环境现象。
    (2)放录象创设主题情境。
    (3)师生共同讨论并确定活动主题。
    第二步  小组选定课题
    (1)让学生交流自己在观察校园周边环境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如:油烟污染问题、生活垃圾问题、网吧问题、噪音问题、绿化问题、污水问题、火灾隐患问题……
    (2)指导学生按标准从中选定一个合适的课题。
    选题标准:①自己是否有兴趣;②能否调查清楚;③自己希望从中获得哪些发展。
5、教师指导重点
    (1)在学生选择活动主题时,老师应着力激发学生对校园周边环境问题调查的兴趣,使之产生开展此主题活动的欲望,明确此主题活动的基本方向。
    (2)学生选择探究课题时,老师应着力指导学生明确选择课题标准的具体含义,使之能依据标准选择一个适合自己探究的课题。
 
第二阶段  学习调查与记录方法,制订调查方案
1、具体目标:(1)知道几种常见的调查与记录方法 (2)制订一份简短的调查方案
2、课时:2课时,分散使用
3、场地:教室
4、活动的具体过程
    第一步:学习调查与记录方法
    调查方法:
     (1)观察法:眼看、耳听、鼻闻、手触。
          (2)访问:提问、对象、时间、地点、技巧。
          (3)统计:主题、项目、内容、数量。
          (4)取证:
    记录方法:(1)笔记本记录;(2)表格记录;(3)摄影;(4)录音;(5)录像。
    第二步:学习调查方案的基本要素
        (1)时间;(2)地点;(3)调查的主要问题;(4)人员分工;(5)调查的步骤;(6)调查的方法;(7)记录的方法;(8)调查工具准备。
    第三步:学生自主组成调查小组
        (1)具有相同或相似课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
        (2)每个小组3-5
        (3)自主选举一名小组长
        (4)在小组长领导下进行人员分工
    第四步:小组合作制订调查方案
5、教师指导重点
        (1) 对调查与记录方法的学习,是学生在此阶段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教师指导的重点之一。因此,老师应采取“做中学” 的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在模仿设计观察表、访问表、操作照相机、录音机等调查工具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几种常见的调查与记录方法。
        (2) 对撰写调查方案的学习,教师应将重点放在调查步骤的指导,使学生明确各个步骤应具体做些什么事,有些什么要求,应注意些什么。至于调查方案的形式,采用表格式或条款式均可,老师只需作简短说明。
 
第三阶段  实施调查方案
1、具体目标
    (1)每个学生经历一次调查过程,运用常见的调查与记录方法完成自己的调查任务。
       (2)每个小组能基本了解某个环境问题的主要现象,知道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对居民的影响。
2、课时:2课时,统一安排,集中使用。
3、场地:校园周边:即以学校院墙脚为线,200米以内。
4、集中培训指导教师
    (1)老师的校外指导极为重要,关系到此次活动目标能否真正实现,学生能否获得应有的发展。
    (2)指导的重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最有效地运用各种调查和记录方法开展校外环境调查活动,鼓励学生大胆与居民进行交流。
    (3)每个老师可以负责三个课题相同的小组,一般12个人左右。
    (4)注意安全教育和指导。
5、按班分配指导教师,师生见面,教师提出校外调查活动的要求。
6、学生开展调查活动,老师跟踪指导。(老师的指导应力求在点、适度、有效。)
7、教师指导重点
    (1)此阶段指导有很强的动态性,因此,老师应根据学生在校外调查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随时进行指导。
    (2)对观察访问统计记录等具体活动的指导,老师应引导学生围绕探究的课题,使学生抓住重点和要点进行调查。
 
第四阶段  展示、交流调查成果
1、具体目标:
        (1)整理好活动中形成的所有资料,进行登记。
        (2)完成调查报告。
        (3)展示交流调查成果。
2、课时:2课时,分散使用。
3、场地:教室
4、具体活动过程
    第一步:整理活动资料
    (1)将各种调查资料编号。
    (2)将已编号的调查资料进行登记。
    第二步: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
    (1)调查报告的形式:①表格式;②论文式。(教师均作指导,学生任选其一。)
    (2)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
    ①    调查的基本情况:调查小组、主题、课题、时间、地点。
    ②    现象:看到的、听到的、原始实证材料。
    ③  原因分析:居民的原因、社区管理的原因、自然的原因。
    ④  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⑤  建议:关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方法。
附:校园周边环境问题调查报告(样表)
调查人小组           主题      
课题              时间              场地      
现象描述      
原因分析      
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建议      
    第三步:展示、交流调查成果
    (1)同座互看档案资料或小组互看资料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调查档案。
    (3)小组推荐交流《校园周边环境问题调查报告》代表
    (4)全班交流调查报告
5、教师指导重点
    (1)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对此,教师应围绕调查报告的各个要素,结合学生调查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
    (2)在学生交流调查成果时,老师应重点指导学生按重点、有序地交流自己调查的成果;在某个学生交流的内容不完整时,可鼓励其他学生进行适当补充。
 
第五阶段:活动评价—写《收获与反思》
1、具体目标:每位同学写一份《校园周边环境问题调查活动收获与反思》。
2、课时:1课时
3、场地:教室
4、具体过程
    第一步:指导学生撰写《收获与反思》
    (1)活动的基本情况:时间、地点、主题、指导教师、调员及分工。
    (2)主要收获:获得的新知识,如对某个环境问题的认识、了解。如调查和记录的方法;发展的能力,如会写调查报告;增加了哪些方面的情感:如环保意识、自信心、敢于同陌生人交流。
    (3)反思:自己在调查活动中表现最满意、最成功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出色的表现?自己在调查活动中还有哪些做得不理想?今后怎么改进?
    第二步:学生写《收获与反思》
    第三步:交流《收获与反思》
    第四步:教师点评《收获与反思》
    第五步:家长评价《收获与反思》
    学生向自己的家长汇报活动情况,交流《收获与反思》,家长评价学生的活动,并在《收获与反思》上写评语。(第五步在课后的家中完成)
5、教师指导重点
    (1)对活动的基本情况,教师只要指导学生抓住时间、地点、主题和课题、指导教师、调查小组成员及分工等要素,进行概述即可。
    (2)对活动的主要收获,教师应围绕认知、能力、情感等三个维度着力指导,使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进行具体、充分的总结、自评。
    (3)对活动的反思,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表现,思考满意及不足的原因;着力指导学生思考自我改进的意见。
    (4)教师在指导学生撰写《收获与反思》时,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注重文字的层次要清晰,语句要通顺。,
 
教师指导建议
        1、紧扣活动的目标,整体把握,分阶段落实。一是认识活动的基本方向。即指导学生围绕校园周边环境问题展开调查活动。二是理解活动的总目标。总目标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维度设计,具体、明确、可操作。这些目标只是活动的主导目标。三是每个阶段的具体目标,体现了总目标的要求,而各个阶段的活动是为落实具体目标服务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逐个落实。
        2、充分利用学校人才资源实施活动方案。此次主题活动需要班主任、任科教师及家长的支持与配合,需要他们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和评价。因此,作为主导教师要与学校领导商定,聘请到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同时,主导教师要根据本次主题活动的特点和需要对指导教师进行适当的培训,使之对学生的指导更加在点、适度、有效。
        3、注意指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次主题活动方案中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学习内容。如调查和记录方法、调查方案、调查报告。设计这些内容不仅是为了使学生有效开展调查活动,更是为了使学生构建探究调查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的指导中,一定要注意指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之学以致用。
        4、活动评价,不要局限《收获与反思》。对活动的评价,老师可采取其他的方式方法:如档案袋评价法,星级式评价法、报告单评价法、成果树评价法……因此,对此主题活动的评价,老师不要局限收获与反思这种形式,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选用别的方式方法进行评价。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