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校的教育教学科研立足于校情、立足于课堂教学实际,虽起步晚、但进展快、富有成效,科研兴校的意识不断得到强化,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科研网络日臻完善,研究领域继续拓宽,科研管理日趋规范,研究水平不断提高。通过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一、完善制度建设,推动教育科研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变弱势为优势,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以制度规范人、激发人的创造性,为此我校相继出台了《教育教学与教科研奖励基金实施办法》、《教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教科研制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学校三年校本教研规划》等一些制度。这些制度的出台有效地激活了机制,激发了广大老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的积极性,推动了教研组建设、课题研究的开展。
二、根据教学实际,开展课题研究
学校组建了课题研究中心组,为规范课题研究奠定了组织和制度基础。
以市教科研规划办“2004—2010年”“十一五”教科研规划为契机,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和新课程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精心选择课题的切入口,在2004—2007年第一轮市课题研究中,经市教科研规划办评审,我校刘霞老师主持的《探究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被确定为市级重点课题,李剑波老师主持的《在科技活动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戴黎军老师主持的《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中教师行为转变的研究》被确定为市级立项课题,并高质量地通过了结题验收,初步改变了我校教科研较为薄弱的现状。在2007—2010年市第二轮课题研究中,我校又有张慧群校长主持的《生命教育实践研究》被确定为市级重点课题、朱惠静老师主持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策略的实践究》、马郁茜老师主持的《初中美术欣赏·评述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补确定为市级立项课题并通过了中期评估。
本学期开始,根据我校生源构成情况的变化,为保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减轻学生的负担、稳定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七年级开始,探索学案导学研究,为此正在申报省级课题《学案教学的实践研究》。
为了大力推进课题研究,我校加强了对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近几年来,针对我校大部分教师课题研究能力不强的情况,学校专门邀请课题研究专家来校开讲座、作会诊;定期召开课题组长会议,规划布置课题推进;课题研究重过程、重研究、重实践、重理论学习;各课题组开展活动过程规范,每学期都有研究计划,既有理论学习,也有教学实践研究课;课题研究实现网络化管理,研究资料丰富、厚实。许多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感叹“这样的研究有收获!”。在2004—2007年第一轮课题研究中,我校刘霞老师主持的《探究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被评为市教科研成果三等奖,许多参与课题研究的青年教师论文写作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获市年会一、二等奖的比例明显提高,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我校参加省市各级各类论文评比获省市一、二等奖达数十篇之多。
同时,我们鼓励青年教师广泛参与由市教研室各科教研员主持的课题,以此来提升广大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据统计,我校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70℅以上都参加了不同级别的课题研究,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了条件。
三、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根据我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和实际情况,制定了学校2004—2007年及2008—2010年两个三年校本教研规划,强化“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明确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办公室主任、教导处主任、各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
开展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探索。设置专业引领、直接对话的教研环节;我们充分运用校内的优秀教师资源、优秀教研组的资源,进行学科之间的研究交流、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质量分析会、研讨会等,相互借鉴、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营造同伴互助、分享交流的教研氛围。
我们学校开展的校本教研,以新课程目标为导向,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以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主体,强调在理论指导下,在专业引领下的实践研究。一是注重教师工作中的实际需求,二是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提炼,三是注重教师认识与实践能力的提高,以此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校本教研形式的多样化:
专业引领:我们充分运用校外专业人员和优秀教师的资源,组织专家讲座、专题报告、听课评课,使广大教师不仅提升理论水平,而且能与他们直接对话交流。学校根据教师需求,先后邀请市教育局、市教研室有关专家作了专题报告,如: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如何开发校本课程、信息技术如何与课程整合、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等老师迫切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还聘请心理学专家和全国优秀教师进行专题辅导和事迹介绍,让广大教师了解未成年人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举措,更加坚定教育信念,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同时,邀请各学科教研员来校听课、评课,让老师和专业人员有更近距离接触和深谈,使他们受益匪浅。
智慧课堂:行动研究,注重实效。校本研究从学校发展实际出发,以教师发展为本,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人、讲究实效反对形式主义,提倡依托本校教研组、集备组、共同参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围绕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从构建“智慧课堂”这一主题出发,每学期组织不同形式的公开课、研究课,既有“同课异构”、“学案导学”、“自主探究”等,也有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开设的示范课,还有各教研组内的每周一课的“常态课”,使每一位老师都参与到校本教研中来,使每一位老师都能从校本教研中有收获,使校本教研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行动。从“上课——听课——说课——评课”,到课后的教学反思,围绕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而不断地调整校本教研的重点,从而来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反思论坛:我校的教育反思形式多样化,既有教师的自我反思、也有同伴互助,还有专业反思论坛。
积极反思、自我成长。自我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进行审视、分析、探究、研究,从而最终解决教学问题并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前提和基础。
学校倡导3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写课后反思,并在组内进行课后反思交流,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写出一篇较高质量的教学札记或教学案例分析等,以此促进教师养成反思习惯,形成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使“习以为常”的重复性教学活动成为经过自我反思后的创造性劳动,使反思成为一种职业生活方式,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灵魂,在宽松自由、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中,教师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共同探讨、交流思想、分享经验,既可以激发教师教研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保护了老师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为此我校大力倡导以备课组为单位,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开展同伴互助式的反思,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效果明显。
构建反思论坛:围绕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以构建智慧教育为主题,形成“智慧德育”“智慧课堂”两大论坛,每年寒暑假开展专题研讨,如“生命教育”“学案导学”“减负增效”等专题,既结合当前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又符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广大老师踊跃参与,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推进学科基地建设,辐射优质教学资源:在市教研室组织的第二轮学科基地评审中,我校又有数学、英语、物理、生物四门学科被评为市学科教研基地,成为市区初中校中拥有学科基地最多的学校。学校要求这四门学科基地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出一批学术成果、培养一批青年人才、创建品牌教研组、广泛开展校际交流,辐射优质教育资源。
在学科基地建设中,每个教研组做到有学期和学年计划,并结合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还制定了各教研组的三年发展规划和个人的三年发展规划,每学期各学科教研基地至少开设一节市级公开课、中青年老师每学年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通过学科基地建设,培养了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四门学科中五人被评为青年骨干教师,物理组的杨小春老师参加省物理基本功大奖赛荣获一等奖第一名,从而促使了一大批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当然,在教科研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有些老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还有待加强,科研实际与教学实际相结合还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