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之行,颇有收获。尤其是北外张连仲教授的名为《Effective and Efficient English education》的讲座,把我们平日思考的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几点思考,愿与全区的英语老师分享。
专家视点一:“不要把单词等同于汉语的字,单词是意义单位”。
单词是一个意义单位,但从语言角度看,意义单位还包括词组、短语等语用功能。所以我们要尽量在语境、语段中学习单词。记单词但不要记 “单”词,更不要“单”记词。单词学习应与技能同步发展。一些老师课堂上将单词教学置于情境之外,忽略单词的使用;作业布置就是抄写单词而已;复习阶段,包括复习课上,把单词的听写和默写作为首要任务。固然我们大家都知道,单词是基础,学生单词都不会写怎么去做句子和对话呢?但是我们成人学习英语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句子、语段、语篇中记忆单词要比纯粹的记忆单词更有效果。
“记背的能力,只是知识堆积的过程,没有内化的过程”。心理学的观点也指出,超过五遍的模仿,重复已经成为反作用了。所以特级教师鲍当洪在与大家交流中谈到了他的“单词造句”。如果今天教了八个单词,他不是让学生回去抄写八个单词几遍,而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六个单词各造一个句子,第二天让前后四个同学进行小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实际上是进行了二十四个句子的阅读。
专家视点二:“关注学习过程,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设计”。
备课过程中,很多教师只关注设计哪些教学活动,忽视学生如何学;上课过程中,只考虑到自己如何一步一步的实施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忽视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声音。把师生间的对话交流仅仅看做句型操练的需要,全然不顾和学生进行一种自然的语言交流和思想交流。请看在郝慧老师执教的6BUnit 5《Seasons》中一段师生间的对话:(多媒体上出现春天孩子们在公园放风筝的情景):
T: Look, what are they doing?
P: They’re flying kites.
T: Do you like flying kites in spring?
P: Yes, I do.
T: How many kites do you have?
P: Three.
T: Where do you usually fly kites?
P: I usually fly kites in the park, too.
虽然教师也是为了操练People usually fly kites in spring.这一句型,但是通过这样的交流,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真的是和自己说话,在交流思想,就像日程生活中的闲聊一样。而且,通过这样的交流也复现了以前学过的现在进行时,一般现在是,How many句型。使整节课的语言交流不仅仅局限在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in spring?
所以,在设计一节课时,我们不应该站在我们教师教的立场上,而是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去思考,去设计。我们的教案,不应该是单维度的,应该是三维的乃至多维的,即既要有教师的活动,更要有Student’s activity,而且学生的活动是核心部分。
专家视点三:“Learning how to learn”“给学生一些能带的走的东西”
英语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重要的是规则,要让学生 Be able to use. 我们不能把语言看成一种“知识体系”,而要把语言看成一种“学习规律”。有很多公开课,看似上得很顺畅,其实学生只是在流动,而没有定向的形成系统。
请看沈峰老师在进行6B Unit 7语篇教学中给学生呈现的三个Learning tips:
Learning tips(1): 当我们阅读较长的对话是可以找一些关键词语或句子,在下面划线医疗界对话的主要大意并尝试概括表达。
Learning tips(2):当我们在阅读时,如果遇到不认识的新单词或新短语,可以尝试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推断词义。
Learning tips(3)当我们根据课文内容交流或表达时,可议整理文中的关键词语作为提示。
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学能从知识的传递走向语言的运用,直至走向语言策略的形成,那么很多年以后,当我们的学生进入高中,进入大学,乃至踏入社会,他还会深深地记起,她的启蒙英语老师曾经教会她的一种学习策略,一种思考的习惯。
专家视点四:“在语境中学,为语用学 ”
在听课中我们经常发现,一节课四十分钟,很多老师花了很多时间在进行枯燥的单词学习、句型操练,直到下课前几分钟,为了体现语言的交际性,呈现一个对话情境,让学生进行一下小组合作,仿佛是在告诉听课的老师:你看,我也有语言运用这一环节。在平时的随堂课中可能就是学学单词学学句型,听听课文读读课文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
张教授的讲座中谈到,教师要创设情境,“提醒知识的可用之处”,即提醒语言的使用之处。我们起码要有十分钟的时间通过提供给学生一些自然情境,让学生在这些情景中使用你这节课所教的语言,因为“训练在自然情境下的反应能力是更高意义的知识”。其次,根据每节课的教学情境,我们要尽量挖掘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情景可以提供给学生进行语言操练,走出课本,使语言情境化,真实化,语义化。
专家视点五:“语法是学习、应用和内化的过程,学生和老师一起去体验然后再去提炼知识,学会一种思考习惯”。
Form ,Meaning, Use是英语语法的三个维度,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更多的是关注的它的形式,张教授指出,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meaning和use(意义和使用)。语法规则不是由教师在黑板上通过讲解告诉学生的,而是应该让学生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提炼其中的规则。有些老师认为,这样做太费时间了,还不如直接在黑板上讲解一下,但这样做知识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没有上升到能力。
所以,小学英语教学要逐渐从 E-learning到I-learning,即I-learning(我在学),information(信息), individual(个性化), integration(整合), interaction(互动), internalization(内化), independence(自主), intelligence(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