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号上午,在座无虚席的扬州新辰公寓四楼会议厅,我有幸听到了沈峰老师6B Unit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的课,那种潇洒的教学状态和充满灵动的教学过程,无不体现了沈峰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生学习状态及学习兴趣的把握,整堂课紧扣本次研讨会“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与小学英语教学”的主题,让我们一行人受益匪浅。以下是我摘录的几个教学片断,供大家分享,学习。
片段一:
在课堂教学一开始,沈峰老师通过让学生介绍自己,如姓名,年龄,爱好等来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拉近师生距离。当有个男生介绍自己叫Jerry,沈老师立刻问到:Who’s your Tom ? We know Tom and Jerry are good friends. We all know the cartoon Tom & Jerry. Jerry likes fish of course. 面对有那么多老师听课的课堂,学生表现出来的约束被细心的沈老师发觉到,通过这么一个简单而聪明的问题,让课堂的气氛一下子放松了许多,学生也表现的愈加自然。
片段二:
在Presentation环节,沈老师首先给大家操练了一个talk show,围绕提示词today, my English teacher 分别进行口语表达。学生的回答在老师的提示中不断拓展:Today we are having an English lesson. I got up at six today. I came here by a minibus. My new English teacher is not a man. My new English teacher is very beautiful.(Miss Shen 立刻答道, Remember, your new English teacher is beautiful, thank you.) My new English teacher looks younger .(Miss Shen 答道, I look young, but I’m not young. Maybe I look younger than your mother.) My new English teacher is a good woman.( Miss Shen 答道, Thank you!) 在多个学生描述了My English teacher之后,沈老师归纳性的做了个总结, I’m your new English teacher today, I’m beautiful, I look young, I am a good woman… 对于学生的造句,老师没有简单的让他说完就坐下,而是围绕他们的造句随机应变的和学生进行更近一步的讨论。学生结束口语表达后,老师能及时的把学生的造句整合成一个小语篇,不仅让学生思考回顾了刚刚的讨论,也为下一步引入正题做出准备。
片段三:
当大家讨论到用写信这种方式和异地的人交朋友时,沈老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If you want to write a letter, what do you need? 学生互相讨论,最后老师总结并一并归纳了和写信相关的一系列新词:Some stamps, some writing paper, an envelope… 把单词归类记忆未尝不也是一种记背单词的好方法。
片段四:
在老师给学生自习A部分课文以及在学完A部分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复述大意时,分别给了三个Leaning tips:
Learning tips(1): 当我们阅读较长的对话是可以找一些关键词语或句子,在下面划线以便了解对话的主要大意并尝试概括表达。
Learning tips(2):当我们在阅读时,如果遇到不认识的新单词或新短语,可以尝试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推断词义。
Learning tips(3)当我们根据课文内容交流或表达时,可议整理文中的关键词语作为提示。
有句古语叫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想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片段五:
本堂课沈老师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
主题为“penfriend wanted ”老师在PPT上出示了四个同学找笔友的信,在讲明任务之后把信件的打印稿发给了每个同学,要求前后桌四个同学互相讨论自己的笔友(四位同学拿到的是四封不同的信件),并谈谈打算如何回信。
如此有挑战性又新鲜的作业谁不愿意去完成呢?
总的说来,这节课的容量很大,但衔接自然而巧妙,处处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能大胆表达所学知识,灵活应用,表现积极。教学过程中师生是互动的,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语言活动为主的建构主义思想贯穿着整个课学过程。总之,不管是刚上课时的自由对话还是课文教学,或是作业的布置,课文的巧妙划分等等,都给了我不少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