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我妈妈的手,唉……
小时候,我牵过妈妈的手,也牵过爸爸的手,朦胧中觉得爸爸的手宽大又温柔,很舒服,妈妈的手正相反。于是我经常挣脱妈妈的手,跑向爸爸。
长大些,都说女儿跟父亲亲,我的爸爸对我百依百顺,我和老爸经常是没大没小,勾肩搭背。妈妈一向对我管教比较严,动不动就“训”我,我有意无意地与她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我一直以为“严”可能是我惧怕妈妈的唯一原因,直到那一次饭后,爸爸突然握着妈妈的手,叹了一口气,说:“你的手怎么不像女的,硬梆梆的。”“就是!就是!别人家妈妈的手又长又细,而你的手有短又粗,都没有爸爸的好看。”我撇着嘴随声附和着,抓起爸爸的手亲了一下,从此,在我的脑中便烙上了“妈妈的手难看,不舒服”的印象。从此,我的手再也没有近距离地和妈妈的手接触过。
今年暑假的一天上午,我九点才从周公那回来,家里静悄悄的,看着阳台上晾着的衣服,摸着一尘不染的地板,闻着香喷喷的豆浆加鸡蛋饼,我确定妈妈买菜去了。我赶紧洗漱完,汗已经两三身了,天真热得发了狂。我翘起二郎腿,边看动画片,边吃起了冰淇淋。正当我笑得前仰后合时,“嘟——嘟——”,我十二分不情愿地拿起通话机,“瑶瑶,快下来帮我拎鸡蛋,我还要拿菜和西瓜”妈妈气喘吁吁地说。“不是吧,就这点事还要我帮忙,我没空,挂了。”我懒洋洋地哼着,斩钉截铁地挂上了话机,又马不停蹄地回到屏幕前。再见她时,已是衣服湿透。饭后,妈妈火急火燎地对我说:“瑶瑶,快来洗一下碗,我还要赶去开会呢?”我正啃着西瓜,吹着空调,连想都未想,说:“你动作快一点不就得了,我刚刚吃完还未消化呢?”妈妈什么也没说,只听得一阵楼梯响。晚上,妈妈给我端来一杯牛奶,接过牛奶时,我碰到了妈妈的手,感觉刺刺的,拉过手一看,不由得鼻子一酸,原本应是细滑的手,如今过早地起了老茧而变得坚硬。抬起手细看,有的皮已经翘起,而手心上还有一条条似乎是被勒出来的划痕。
我的思绪一下子蔓延开来,除了妈妈是老师,长期受到粉笔的腐蚀外,妈妈的手更多的伤害来自于我,小时侯的我,调皮,据说每天要换N套衣服;现在的我,爱干净,天天换袜子。暑假里的我,不知道妈妈当时是怎样的表情,怎样的心情。我家住在6楼,来回一趟等于走12层楼,花时间不说,妈妈硬是一个人把东西搬了上来,湿透的衣服说明了一切。现在,我终于知道了妈妈的手为什么那么粗糙了,那是由于洗洁精、肥皂粉的腐蚀以及塑料袋的勒索,长年累月的辛苦而变成了茧。我突然感觉自己很自私,妈妈那么忙,我竟然回答她“没消化”而连碗都不肯洗,14岁的我至今连一只碗都未洗过。我接受了妈妈太多太多的爱,付出的太少太少了。
教师节那天,我特意到大润发,决定用自己的零花钱帮妈妈买一盒护手霜,挑选了最有效最贵的蛇油膏,我对着它暗暗发誓: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多出成绩,回报妈妈的无私付出。
收到礼物的妈妈,喜笑颜开。我趁机拉过妈妈的手,感觉不再粗糙,不再隔膜,有着从未感觉到的温柔,亲切,我把脸轻轻地贴在上面,久久地,久久地……
推荐理由:
作者抓住“手”这一细节,写出了对它的情感变化,从厌恶、疏远-理解-回报的过程,特别是自己与妈妈的态度对比,无言的母爱更凸显亲情的无私、伟大。真实、真情流露,是难得的亮点。
指导教师:蒋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