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初中教育>>语文>>教材教法>>教案设计>>七年级下册教案设计>>文章内容
三颗枸杞豆
信息时间:2009-05-27     阅读次数:
 
 

【教学目标】1、借助于文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分析三叔的人物形象;

             2、理解“三颗枸杞豆”的内涵;

             3、明确本文所要的表达的“珍惜时间”的主题,激励自己珍惜时间,珍惜青春,努力成才。

【教学重点】借助于文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分析三叔   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三颗枸杞豆”的内涵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生命就如那丁香花,花开时用热情绽放芳华,花落时用凄美感染世界,在我们课本中,也曾有这样一个故事,它以那艳目的枸杞豆给我们以生活的启示,请看课文《三颗枸杞豆》。

 

二、           整体感知:说说三叔的故事

提示: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准备用几句话简要的话说一说三叔的故事。

参考:三叔有着远大的理想(想做建筑师、想当著名作家、想成为生物学家),但都因为虚度年华,遇到困难就退缩,半途而废,没有坚持,没有毅力,以致最后悔恨终生,用亲身经历来感悟“我”,教化“我”,引导“我”。

 

三、           品味探究:品味三叔身上所具有的撼人的悲剧美。

提示:请同学们再次跳读课文,找出三叔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品析,说说:三叔是         怎样的三叔。

出示板书:                的三叔

(提示:在空格处填入适当的词语或短语,并能扣住三叔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分析理由。)

学生阅读课文,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参考:

1、浪费时间(做事半途而废、没有毅力)的三叔:(1)这是我一生的成绩三个O。(2)我从前老是忘记了去捉它,让它在我头顶上溜走了几千次、上万次,我仍然没有想到要捉住它。

2、瘦弱的三叔:“颤颤摇摇的身体”,“筋骨能从衣服外面数出来”,眼睛似“大大的窗户”。

        3、对生命留恋的三叔:拖着病体只身来到小树林

4、遗憾、悔恨、忏悔的三叔:“凄楚”,“苍白的面容”,“凄然的笑”,“时

间不多了”,“太迟了” 

5、追求、向往的三叔:(1)对野豆角花“仔仔细细地望”因为仔细望出了别人望不到的发现。 2)面对夕阳,三叔“两只枯瘦的手向前伸去”,其实三叔想要留住时间,抓住时间。

6、对时间和生命顿悟的三叔:把太阳捉住就能变成一个圆圆的金盘子。(抓紧时间,好好利用时间学习、工作,让生命有一番作为,只有去不停地奋斗,去创造新生活,生命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7、对我充满期望的三叔:这也是太阳?这也是太阳!

小结:对学生发言内容进行整合,概括出文章中三叔的形象:树立理想——浪费时间——悔恨终身——充满期望

 

四、  揭示寓意:

1、提出问题:我身上是否也有三叔的影子呢?后来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2、调皮捣蛋的“我”理解了三叔的行为之后,也就读懂了“三颗枸杞豆”的内涵,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三颗枸杞豆”的启示。

参考:

1)这是三叔留下的,它是三叔一生的教训、悔恨,似三个零——三个理想无成。

2)也似三滴泪,流在“我”心上。

3)凝聚着三叔期望的枸杞豆,让我悟出了“生存的意义”,从而以此为起点,摆正对生活、对生命、对时间、对困难的态度。

 

五、           学生感悟、老师总结

提问:三叔也曾经有过美好的理想,但终因浪费时间而留下了一生的悔恨,

三叔临终前送“我”三颗枸杞豆作为永远的纪念,实际上是将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寄托在“我”身上。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些对我们充满期望的人,学完这篇课文,你想对那些对你充满希望的人说些什么吗?

    学生畅谈。

老师希望大家也能从三颗枸杞豆中悟出生存的意义,摆正对生活、对生命、对时间、对困难的态度,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迎来美好的生活。

 

【课后反思】

整节课学生有一定的方式自读,教学要求基本完成。有如下不足:

1、“整体感知”部分,暴露出学生预习不够充分。应让学生预习到位,注意其中的细节。三叔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形象,在没读懂课文之前学生不能达到复述的要求。

2、课堂中读的训练被忽视了,要引导学生达到语文学习最基本的要求。如第一节,可以让学生齐读后再展开,效果会更好。

3、对三叔形象的分析,学生说的较多,也较全面。但是没有能够引导学生把他变成整体的感人形象,人物无形中被肢解了,影响全面、客观的把握。

4、拓展部分比较尴尬,问题的设计没有能够做到真正打开学生的思维,拓展的目的未能实现。如可以处理成让学生围绕一句名言来说出想说的话。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