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小学教育>>英语>>学科活动>>文章内容
常州市实验小学英语教研基地总结
信息时间:2009-05-27     阅读次数:

时光荏苒,转眼一年又飞驰而去。这一年来,作为常州市小学英语教学研究基地,我们全体英语老师在市教研员胡澄宜老师的带领下,悉心钻研教材、大胆教材重组、勇于尝试实践、乐于示范探索,从而在各个方面切实地履行了基地的职责,获得了不少收获,同时也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学期来,我们开展的基地活动主题主要有:如何对教材进行大胆合理的整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拼读法;如何长足有效地用好韵律儿歌来辅助英语教学;如何以教材、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实际为本,适时适量地加大语言的输入总量;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优势辅助英语语言教学等。

     下面则是我们组全体教师本学期的所感所悟和叙事研究(共九篇)——

规划与成长

年终岁末,共话科研。125日,常州市实验小学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分享盛会。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小学承办的为期两天的省教科院基地学校科研协作会活动在实小隆重召开。本次活动围绕“行走方式的改变——课程文化引领下教学行为的变革”主题,以教师论坛、课堂教学展示、发展规划与青年骨干教师成长、校本研修、专家讲座、专题论证会等形式,进行了积极且富有成效的研讨。

在英语课堂教学展示部分,镇江实小的宋蓓蓓老师和太仓实小的金晓吉老师分别执教展示了五年级《shapes》和六年级期中复习课。课后,常州实小的郝慧老师进行了点评。她在肯定两位青年教师的自身素养和勇于创新的同时,也对英语课的拓展度和复习课的有效性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引起了听课教师的共鸣。接着,郝老师进一步向在座教师介绍了近年来常州小学英语教学的特色和亮点:儿歌与拼读法、拓展阅读和中小学衔接。

随后,由省教科室的专家们对两位教师的个人成长规划进行了点评,提出了很多合理化的建议。专家们同时指出要求骨干教师制定发展规划旨在为基地学校推出更多的智慧型教师,促进教师更好地专业发展。规划教师的成长可以自我陈述、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多种方式进行。   (  )                                                        
                                                                           
                                                             

培养TEAM WORK意识-------从英语课出发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学习外语被赋予了更多的使命。了解异域文化,吸收异域文化中的精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国际性人才是我们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着眼点。

具有TEAM WORK (团队合作)意识是国际性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平时的外语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让他们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会合作,善合作,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是这样来做的:在教授每单元的A部分时,采取TEAM WORK 的形式,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的若干个小组,然后把A部分的学习要求和任务打印在一张纸上,发给每个小组。任务主要包括:词汇合作学习和学习课文后回答相关问题。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必须参与并亲自执笔相应的任务,在评价(记录分数)时,也是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小组成员的成绩是一样的)。所以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必须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只有自己的团队成功了,自己才能获得成功。

通过实践,同学们的TEAM WORK (团队合作)意识明显增强了,每次的合作也越来越和谐了。相信他们在未来会做得更好!                                                (葛小娟)

 

充电,让我们更充实

走进实小英语办公室,你会认识精通英语的郝老师、倪老师,热衷于韩语学习的葛老师,酷爱阅读的张老师,还有几位富有朝气、积极进取的年轻教师;你也会看到她们经常互相荐读一本好书,荐看一部经典的英文电影,共同回味一些精彩的课堂教学片段,共同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更会听到她们对教育现状的一些思考,对未来教育满腔的期待和憧憬。

     实小的英语组就是这样一支以自然的状态学习,时刻都在充电的英语团队。虽然没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但她们已把学习和生活融为了一体,学习成为了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一种内心的需要,就像呼吸一样。学习已成为了她们内在的需求,她们没有刻意的追求,却能时时感受到学习的气息,体会到学习的过程。为了提高自身的英语素养,老师们经常会利用假期,自费参加校外的口语培训班。 本学期,有几位教师正在进修英语本科,还有一位教师正为考研究生而做准备。她们不断充电,不断进取,收获着属于自己的精神财富,播撒在教育的沃土上。                           (邱优芬)

 

 

分享异国文化  感受欢乐圣诞

在一年一度的圣诞节来临之际,为了让孩子们度过一个难忘的圣诞节,了解和感受西方文化习俗。我校的英语老师们精心设计,提前准备,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特点举行了以“感受圣诞”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学唱一首圣诞歌,学说一句圣诞祝福语,学做一张圣诞卡,学讲一个圣诞小故事等等。

为了让三年级,刚开始学习英语的孩子们更多的了解圣诞节的由来、习俗等,老师专门安排了一节课,借助多媒体图片等,让孩子了解圣诞,并学唱了<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的歌曲。

四年级的老师除了教孩子们学唱了圣诞歌曲,学说圣诞祝福语,还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份圣诞小礼物,尽管只是一张小小的书签,但是老师在书签背后为每个孩子写的圣诞祝福的话让他们都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浓浓的爱和真诚的祝福。

丹麦老师向五六年级的孩子介绍了丹麦的圣诞习俗,学习一些圣诞歌曲,有些班级还举行了圣诞的演讲比赛,同学之间互道一声“Merry Christmas,互送一张自己亲手做的圣诞卡,孩子们再一次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熏陶。                                           (王佩华)

 

阅读给我带来的快乐

    爱上“美丽英文”系列的书是因为在一次听课中讶异于上课老师精湛的英语口语功底。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相比较而言就实在是相形见绌了。于是发疯似的在网上搜寻着既能提高英语水平又不枯燥的英语书。机缘巧合,“美丽英文”系列丛书映入我的眼帘。<The most beautiful moment in life>, <Never stop living>, <The passage for Spirit>……书中一篇篇短小精悍又不失哲理的小品文每天都充实着我的课余时间。我为伟大的母爱唏嘘不已,我为陌生人之间的关心感动无比,我又为迷失自己灵魂方向的人再次找到了船舵欢呼雀跃。是的,阅读的确是快乐的,它有一双光明的翅膀,带着我在书海中享受着纯纯的幸福。 (罗 婷)

 

                          学会规划   学会成长

125-6日,我校进行了主题为“行走方式的变改变——课程文化引领下教学行为的变革”的六校研讨活动,此次的活动通过教师论坛、课堂教学、校本研修、学术报告、校长圆桌会议等形式,进行了积极且富有成效的研讨。作为一名普通青年教师,感觉收获颇多。

一直以来,我想着要作一名好教师,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却对这个目的缺乏一种详细的规划:什么样的才算“好”?怎样才能做到这个“好”?什么样的教师才能受学生欢迎?自己要在哪些方面努力才能做到上述的呢?细细分析,却有一个又一个的问号冒了出来,但自己却从未有一种要给自己作规划的意识。在参加课堂教学活动时,在聆听来自镇江实验小学宋老师和太仓实验小学金老师的自我规划时,感觉自己欠缺了很多:尚未真正认清教育发展的规律走向、从未有深度地思考过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发展方向、素质优劣缺乏清晰的认识和理性地分析思索……

因此,我现在需要的是泡一杯清茶,细细回想自己的走过的这几年的教师生活,离自己的目标“一位好教师、一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还有多远,从而选择正确的发展策略,制定出详细的自我发展规划并予以实施,只有这样才能让我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越走越顺,并加快成长的步伐,逐步实现自身的价值。

                                                             (朱斌磊)

 

教学日志

今年教三年级,压力少了很多,教学反思也闲散了许多。这里摘录两段和大家分享。

《故事》

       圣诞节朗诵比赛要选拔小选手,学生很积极,踊跃参加,于是让他们先在自己班级表演。他们有的唱首歌,有的背一首小诗,很可爱,但距离比赛要求还是差了一大截。于是我选了一首朗诵诗 Let the sunshine in,教给几个兴致勃勃又跃跃欲试的学生,诗较长但必须背下来,然后再选拔。今天其中的一个学生周自衡说准备好了,我就让他来朗诵给大家听。他花了很多功夫,背得很熟,虽然有很多语音错误,我始终保持微笑,因为他能啃下这首诗已经是个奇迹了。朗诵完,我为他用力鼓掌,有些学生也跟着鼓掌。我知道他们没听懂,于是解释给他们听。然后,我又忍不住接着这首诗的意境把一个和sunshine有关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学生们出奇的安静,睁大了眼睛,似乎已经感觉到奇迹即将来临。讲完之后,我又把故事中“You are my sunshine”这首歌唱给他们听,孩子们完全沉浸在了故事和歌声中。虽然是story teller,但这个故事还是一如既往地感动了我自己。突然有学生问:“Anni,我能在网上找到这首歌吗?”“当然,如果你把歌名输进电脑。想不想把它抄在书上?”“想!”我清楚地听到了一片吆喝声中夹杂着那个平时最不会听课,最令老师和同桌头疼的史佳琦的声音。

       这节课,我们讲了很多中文,但我想:他们会喜欢英语的。

《鼓掌》

       领学生读了两遍儿歌“Green tea, 居然刘丽莎就站起来完整又标准地背了出来,大家都为她的认真和好记性鼓掌,可就是有几个学生懒得动手,一脸的不屑。我说:“大家一起来一遍,可以读可以背,然后我们再为自己鼓一次掌。好吗?”“好!”读完了,大家都笑着拍手,还是那几个在袖手旁观。“下了课我要教你们几个学会拍手。”我说。突然瞥见挂在黑板角落上一块小黑板上的一段文字,里面正有鼓掌两个字,原来是他们语文课上讲的关于掌声的一段话,Amazing! 于是我让大家一起朗读了一遍: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还没读完,大伙儿都会心地笑了,包括那几个不会鼓掌的学生。            (倪燕萍)

 

学生给我的感动……

当我吃完午饭回到办公室时,一群孩子手捧蛋糕唱着生日歌走进来。哦,今天是我的生日。这个学期的第二单元的话题是讨论生日和生日礼物,九月时谈及我的生日孩子们却深深地记住了。怪不得上周有的孩子问:“Sandi,你几岁啦?”、“Sandi,你属什么的啊?”、“Sandi,你最喜欢什么啊?”……隐约觉得孩子们有着小小的“阴谋”,所以我都用太极的方式糊弄过去了,可是没想到他们居然准备了生日蛋糕为我过生日。桌上已是堆满了生日礼物,有精致的贺卡、有自作的手工卡片、有可爱的小熊玩偶、还有一个小姑娘自己亲手烘焙的蛋挞等等。那个小熊玩偶上还有个字条,是个小男孩送的,稚嫩的笔迹写着:“Sandi: This toy bear is too expensive. I bought it from my lucky money. I like you very much. Happy birthday to you.”还有两个生日蛋糕,分别是几个男生和几个女生自发的用自己的零用钱凑在一起为我买的。这样富有意义和爱心的礼物太多了,多得让我心中的感动立刻如潮般涌出。我一直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是因为我热爱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纯真善良,你对他们好,他们就对你好,简单透明又暖心温暖。

曾记得当我怀着忐忑的心,带着羞涩的表情紧张的出现在当时还是五年级的教室门口,是你们好奇、欣喜的眼神宽慰了我,让我一眼就爱上了你们。

曾记得我总是喜欢提前几分钟进教室,为的是能与你们在宽松的氛围里聊会天。我们一同侃过明星、聊过柯南、争过各自喜欢的动漫……,我们是那样的志同道合。只因为我与你们一样,我心里是个孩子,一个不愿长大的小孩子。

曾记得在课上,你们与我的争锋相对、剑拔弩张。至今我还记得你们含泪委屈的眼睛。是师威让我暂时占了上风,可你们的眼神让我为之一颤。也许我有不当的评判,也许我也被怒火冲昏了理智,所以我道歉。惊喜的是我的道歉像是剂灵药,居然换来了我们之间的互谅理解。从此你我就像是有种心有灵犀的默契。你们不再是我头痛的调皮鬼了。谢谢你们让我明白老师的真诚才是通往你们心灵的唯一通道。

我该拿什么来感谢你们对我的喜爱呢,只有更爱你们。因为爱你们,所以我会你们上课走神发呆的时候提醒你,不是为了让你出丑,只是想让你回到课堂;因为爱你们,所以我会在你作业字迹潦草马虎的时候要求重写一遍,不是为了惩罚你,只是想让你明白认认真真的做每一件小事就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因为爱你们,所以我会在你默写进步的时候给你家长发个“红色报喜”短信,不仅仅是鼓励你,我也在鼓励为了你的进步一直在付出努力的爸爸妈妈,任何进步都是可喜的,这份高兴与进步大小无关……

明年的这个时候,你们已经毕业了。在小学生活的最后半年中,我一定会与你们一同携手,为快乐的小学生活留下值得回忆的一页!                                                 (杨 怡)

 

随堂听课有感

几周前,我溜进了郝慧老师的课堂,又过了一把学生瘾。

黑板上郝老师已将今天的sentence pattern 展示无遗:

What is he doing at the PE lesson?

Perhaps he’s …ing.

 

 

 

 


日常的问候和热身后,郝老师取出几张图片:

What is he doing?

He’s walking / standing / sitting / running / jumping / sleeping.

接着请几位同学拼读了这些动词的现在分词形式,然后带着大家很快把这些句子复习

一遍。随即点请几对同座进行了简单的pair work

这是一个典型的复习环节,由图→单词→句子→对话,由师生问答→生生对话,干脆利落,又步步到位。

就在我猜测着将如何引出今天的话题时,只见郝老师还是指着刚刚的图片:

Try to imagine where he is walking / standing / sitting / …

Perhaps he’s walking in the …

我顿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Perhaps he’s   walking in the park / garden / street.

               standing  under the tree

                        in the playground

               sitting on the chair (Yes, perhaps he’s sitting on the chair and reading a book or having a rest. )

               running in the playground

               sleeping in the hotel

学生的回答的确令人兴奋。 “What is he doing?”都是在描述一个正在发生的动作,

“Where is he walking / standing / running / …?” 需要同学想像这些动作发生的场景。这不由得使我想到无字书中的那只小老鼠,掀开白纸的一角,丰富多彩的画面争相涌入眼帘:在公园自在地散步,站在大树下翘首等待,坐在长椅上惬意地休息,在小旅馆呼呼大睡……这些就是学生脑海中的画面。这个问题设计得真是妙不可言。

接着,郝老师将大家的思绪拉回课堂:

Well, look at the clock on the wall. What’s the time now?

What are we doing?

Yes, we’re having an English lesson now. And my son, Chenchen is having a PE lesson.

随即拿出她儿子的照片,自然而然进入了今天的话题。

What is he doing at the PE lesson? Perhaps he’s …

这里,郝老师给出了一组简笔画给以提示,学生很快想像出体育课上的活动场面:

 

 

 

 

 

 

 


Perhaps he’s   running in the playground.

               jumping on the … (sandlot)

               playing   basketball with his classmates   

                        pingpong    (By the way, do you like playing pingpong?)

               standing in the playground and following the orders

              

… Well, I’m not sure what Chenchen is doing at the PE lesson, but I’m sure he’s having a good time. Because he loves PE lesson very much.

交流的信息层层拓宽,由谈论Chenchen在体育课上的活动场景→猜猜Chenchen的爸爸、

祖母此时在做什么→说说你的家人此时在做什么,学生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丰富充实:

My mother is going travelling. Perhaps she’s walking near Xihu. (She’s having a nice time.)

Perhaps my grandmother is washing clothes or sweeping the floor now. (Do you wash

clothes at home? I like to do some housework with my mother. )

    ­­­­­­­­­­Perhaps my grandfather is walking in Renming Park. And now my father maybe is having lunch in his office.

郝老师的这节随堂课使我感受颇多。首先在话题的选择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有表达的愿望与冲动,想说,有话可说,乐意说。而且,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老师专注地倾听,并给以真诚地、积极地回应。这点很重要,一方面是对学生的尊重,另一方面体现了语言真正的交际功能,老师与学生是在谈话,是在进行语言的交流、情感的交流。同时,传神的简笔画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语言情境,简洁生动的笔触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更大的兴趣。这样的英语课堂不正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吗?

                                                                   (张 佶)

 

一学期来,我们共同努力着,共同奋斗着,有成功的喜悦,有丰收的快乐,但也有些遗憾之处:我们的成员要更善于总结,勤于笔耕;我们要更善于从兄弟学校的英语教学中吸取优秀的方法经验,进一步完善基地的英语教学;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组内每个成员的潜能,让英语教学工作真正成为自己喜爱的、能体现自身价值的事业,并努力让这种观念通过基地的各种活动推广到全市每个英语老师的心中。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