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发散性思维能力的锻炼。
一、在哪里去找问题:
1、观察周围的世界,尤其留意本社区特色的东西?例如壕畔街发展的历史
2、对平时非常熟悉的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大新路的垃圾处理,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
3、 比较相互有关联的事物,寻找差异
4、 平时讨论最多的问题。如911事件,明星的反社会行为。
二、在问题中找出关键词
围绕关键词,可以提出很多问题。采用大脑风暴法。
例如污染: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发散性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如:空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珠江污染,长江污染,工业污染,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酸雨,气候异常,水土流失
最后要引导学生聚焦到一个点上,这个研究点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研究的条件,使用的时间,研究的费用(也就是可行性的研究)
这个阶段学生易犯的毛病是:不善于观察周围的世界,觉得一切如常,没有问题可以研究;懒得动脑筋,人云亦云;不能很好地与伙伴磨合。固执己见或不愿发表自己的见解。
比较好的题目:《近五年来我市珠江河段水质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三、研究课题的表述方式:
1、陈述式:用叙述或描写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表述
《广州市西关建筑的历史及现状的调查研究》
《关于越秀区文化遗址与旅游业的关系的探讨》
《目前广州市面几种钙产品的钙含量与价格的比较研究》
《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制作》
2、问题式:采用提问、反问、设问的方式表述问题
《如何安全使用煤气热水器》
《减肥药品真的能减肥吗》
《我校学生喜欢哪些课外读物》
这两种表述方式没有优劣之分,关键要简明扼要,突出中心,使人一看题目就知道要研究什么?
四、选题和命题中的常见问题:
很好的题目,但不清楚要研究些什么?因为一个领域有很多问题,要引导学生聚焦(点)上。学生选题普遍存在的问题有:
1、题过大,口气很大,初生牛犊不怕虎,
例如:《中国的建筑问题的研究》;
《黄河的污染问题的研究》;
《国营企业的利与弊的研究》:(这些问题可能要留待朱总理来考虑)
都表明学生野心大,雄心壮志但眼大肚窄,不切实际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
2、题目过于抽象,要研究的内容连自己都不清楚怎样界定:如《美丽的珠江》
3、题目过于宽泛,没有任何时间、地点、范围、内容的限制;
例如:
《当前初中生健康水平的研究》 “健康”的定义很难把握,学生总不可能对
大家都验一次血,可行性不足。
(2)《我校学生道德水平的研究》,道德水平可以分为几等,每一等有什么的标准,没有基本的标准是很难研究。
(3)《当前我市中学生的心理水平的研究》,这类题目比较多。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改抽象为具体,加以更改:
例如《当前初中生健康水平的研究》改为《当前我市初中生身高体重视力的比较研究》利用学校校医室的体检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从时间上看也是可行的。
4、题目太小,象在回答一道练习题,甚至一句话可以回答的问题;
例如:《盲目瘦身对身体有害吗》?
《现代电脑会取代人脑吗》?
5、不会准确地表述自己的想法,题目显得累赘,不醒目。
6、开始确定一个研究的方向,后来又对其他的问题感兴趣,题目没有改,但研究的内容已经完全不同了。如由研究狗改为研究猫
7、 题目好,但题目的确定有问题?
科学研究的题目与小说散文的题目是不一样的。
例如:
(1)当前老年人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范围是什么,是世界的,中国的,社区的?老年人的概念很宽泛,是50岁以上还是60岁以上。
(2)广州市水质的污染,具体是处于什么时期,诸如动态性,时代性和阶段性的题目都应该加上时间的说明。《上海东方明珠的建筑特色》可以注明时间就没有价值。
(3)青少年的时尚,每个年代都有各自独特的时尚,没有明确的时间范围是很难去研究的。 那么如何介定题目是否定得合理,准确?也是把问题变成研究课题的方法:
WHAT ?它是什么?发生了什么?什么样形状性质
WHEN?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间发现
WHERE?在哪里发生,哪儿找到
WHY?为什么发生,为什么出现,为什么这样
HOW?它是怎么演变的,怎么工作的
WHO?谁做的,谁提出,谁负责。
7、走题:
建立好题目好,在开题报告和研究计划的确定,乃至研究的整个过程中,老师都应该帮助学生把握好学生研究的方向。
例如:有学生提出的《广州市交通事故的现状》
设计访问对象:交警大队大队长(正确)
设计访问地点:交警大队长(正确)
设计问题:
(1)请问广州市近几年交通状况怎样?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故呢?
(3) 交警每天工作多少时间?
(4) 现在年轻人愿不愿意当交警?
(5) 如何吸引年轻人当交警。
明显对自己解决问题不清楚,都是拍拍脑袋想起来就问。包括计划的设计中赶时髦,不从实际情况出发,别人搞问卷调查他也搞,别人访问他也搞。这就需要给予适当的指导。
研究性学习选题的基本方法
信息时间:2009-06-12
阅读次数:
黄自力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