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初中教育>>语文>>考核评价>>试题精选>>七年级下册试卷>>文章内容
常州市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七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
信息时间:2009-06-25     阅读次数:

常州市2009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七年级语文试卷第1-3题(积累)评卷分析

 

基本情况:

本校共有785名学生参加考试。积累部分共11分,平均得分9.9分。其中,第12分,平均得分1.9左右,难度系数0. 94; 27分,平均得分6.7分左右,难度系数为0.97;第32分,平均得分1.3分左右,难度系数0.68

主要问题:

1题,拼音与汉字互写:学生误将“拔”写作“拨”,“婀娜”的“婀”误写作“娥”;给汉字注音的错误主要由于学生对《汉语拼音方案》掌握不扎实,如误将“qú”写作“jú”或“qǘ”,将“yè”写作“yiè”等。

2题,默写:学生的错误主要出现在将“竞”写作“尽”,将“逸”写作“易”,理解性默写也略有偏差。

3题,名著阅读,考察学生对《西游记》的熟悉程度。其中选择A的同学大约占10%,选择B的同学大约占3%,选择C的同学大约占28%,选择D的同学大约占68%

评价反思:

1题的材料选自教材《荷专题》中的文章《芙蕖》,考察的几个字都是常用字,故难度不大。学生的错误主要是因为平日里没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以及小学里《汉语拼音方案》掌握不够扎实有关。这道考题的导向很明确,提醒我们教材中字词的基础教学不容忽视,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以及如何巩固部分学生的拼音知识,也应成为初中的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2题默写考察的都是考试范围内的古诗词,且没有回避重点,难度也不大,参考答案又放宽了理解性默写的范围,学生的错误暴露出部分学生对要记诵的内容缺少理解。这提醒我们诗词的教学不能停留在简单的背默上,而应加强理解。

3题名著阅读依然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所给选项都是《西游记》的内容情节,考得比较细致。但选项C在灵山与落伽山或南海的关系上有问题,命题者还需要更细致一点。学生不但需要认真细致地将名著阅读落到实处,还要有一定的辨析能力。D选项中的“不曾送钱物给佛祖”和“流沙河”两处错误是比较明显的。本题进一步提醒教师,名著阅读应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应切实扩大学生的阅读积累。

(常州市正衡中学   吴 双)

 

常州市2008——200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阅读理解(一)评卷分析

本次试卷中课内阅读部分是《三个太阳》(节选),题目难度不高。但相比较而言,第7810题失分的原因还是值得深思。其中第7题共2分,平均得分1.47分,得2分的占68.2%1分的占18.7%0分的占13.1%;第8题共3分,平均得分2.4分,得3分的占43%,得2分的占54.2%1分的占2.8%0分无;第10题共3分,平均得分1.8分,得3分的占43.9%,得2分的占15.9%1分的占4.7%02.1%;在阅卷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答题有以下几种情况比较突出:

主语的确认上发生偏差。

如第7题出现如下的答案:a.我们凭借坚强的毅意志与暴风雪进行搏斗。b.写作者和南极人与暴风雪进行搏斗的过程。

如第10题出现这样的答案:“我”就好像那一颗星星,挂在莹莹蓝天上,闪着光芒,“我”就像那颗星星一样在这本该属于男子汉的领地,做一个勇敢、有意志力的人。

一部分学生将选文中的她(女画家)曲解为“我”或作者,暴露出一些学生在概括选文内容时,并未认真斟酌主语的角色,而是按照以往的定势思维不假思索地直接确定为作者或“我”,实际上也是平时回答问题的不精细习惯导致的。

审题不精细,回答扣不住审题要点。

7题的审题要点是“简洁”和“选文”,出现如下的答案:

不简洁——a.夜里,女画家正在速写,突然来了暴风雪,于是女画家与其他人用自己的毅力和暴风雪搏斗,紧张卸货,暴风雪过后,女画家看着天上的星星,她也感觉天上的星星仿佛也在看着她。

这类答案的出现是学生答题时,未能大胆地舍弃选文中的细枝末节、抓住主要事件概括。

脱离选文,大而化之——a.女画家来到南极乔治岛艰苦的生活。b.写女画家在南极的经历和心理感受。第10题出现如下答案:头顶上一颗星星是画家的父亲,因为自己的女儿帮他完成了去南极的心愿,所以感到很欣慰。

语文基本知识缺失使得学生回答问题没有抓手。

8题在阐述环境描写的作用时出现如下答案:a.表现暴风雪很大,表现人物的不怕困难的精神。b.表现风来得很大、很猛、很令人恐怖。

参考答案是:渲染环境的恶劣,反衬了人物艰苦卓绝,不怕牺牲的团队精神。

学生的答案中很难得见到“反衬”或“衬托”的这样的语文术语。

答题习惯中缺少对答题章法的掌握。

8题在阐述环境描写的作用时出现如下答案:a.表现暴风雪很大,环境很恶劣。 b.表现风来得很大、很猛、很令人恐怖。

学生在以往的答题习惯中,未能掌握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所以在回答时只是就事论事,而涉及不到“对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有何作用”。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注重语文专业知识的积累。

表达方式、写作方法、表现手法、修辞等是语文阅读、思考的抓手,如果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不积累强化这些语文专业术语意识,学生在答卷的过程中将很随性,无章法,会直接导致失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走马观花是存在在不少学生身上不良的审题习惯,直接导致一些答题要点的丢失。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一个细心人,教给学生审题过程和方法。教师自身养成这样良好的教学习惯后,就会潜移默化内化为学生的审题能力。

三、紧扣文本,进行深层对话。

学生的答案之所以很空洞,就是因为扣文本不紧或干脆就脱离文本。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为学生与文本搭建很好的对话平台,养成学生答题到文章中寻求依据的良好习惯。

(常州市勤业中学    范宇航)

 

七年级期末试卷语文阅读理解(二)分析

情况概述:

12题,整体得分率69%左右。第13题,整体得分率74%左右。第14题,整体得分率83%左右。第15题,整体得分率89%左右。第16题,整体得分率91%左右。

典型案例:

12题。正确答案如:

1、“可以轻易找到北斗七星和猎户星座;迅速找到一个地址或者一家商号;在曼哈顿西村的老街坊附近进行虚拟游览;帮你找到适合自己心意的房子。”

2、“可以从外太空俯瞰地面上的景象。寻找一个地址或商号。发现一处环境更为理想的房子。了解陌生城市。”

3、“地图服务中心有世界各地100多个城市的图像,能俯瞰着地面上的一切。看看新出现的酒吧以及专卖流行服装的小商店,一些年代久远的夫妻店;能帮助人们找到一所理想的房子。”

4、“地图服务能帮助人们从太空俯瞰地面上的景象,可以立刻寻找到你要的一个地址或一家商号,并可以浏览该街区,还可以对一个陌生的城市‘了如指掌’。”

错误答案如:

1、“可以与卫星同飞;让你在空中飞翔可以看到地面上的一切;让你在陌生小城市用‘锁眼’可以让你‘了如指掌’这个城市。”

2、“地图服务中心能够让你从太空俯瞰地面上的一切,实现你与卫星同飞的梦想,坐在躺椅上幻想,可以轻易找到北斗七星和猎户星座。”

3、“在空中飞翔,和感觉你对这个世界了如指掌。”

4、“能为迷路的人服务,能为环球旅行的人帮助,还可以为开车的人帮助。”

13题。正确答案如:

1、可以用“锁眼”观察宇宙的奥秘,可以利用“街区视图”找到更好的旅游景点。

2、可以让自己选择一条便捷的道路,可以让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

3、可以用来找工作,参观世界各地,畅游地球。

4、街区是否堵塞;去某地的路是否有更近的路。

错误答案如:

1、让我们了解城市和城市地面的标志,让你了如指掌。

2、寻找地址或商号,观光。

3、观察天空,星座,浏览要买的房子周边环境。

4、工作得顺利或不顺利,每天的生活应该怎样过。

14题,第二小题。正确答案如:

1、不能。因为如果删去了,句意就更加肯定,好像有了“锁眼”就能立刻找到一般,缺乏了真实性,也强化了“锁眼”对方便人民生活的优点。

2、不能。因为“可能”只能表示部分情况,而不能表示所有情况。

3、不能。因为不一定能发现更为理想的房子,这只是一种可能,这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4、不能删去。因为“可能”只能推测而不是肯定,如果删去表达的意思就不符,这样还能更加突出语言的准确性。

错误答案如:

1、不能。如果删去就没有了意义,而“可能”却能体现出它的价值,使人们有点不敢相信。

2、不能。因为“锁眼”只是为了让你看到街区视图,不一定就知道你的理想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3、不能。“锁眼”虽然是虚拟的,但地球会跟着时代而改变。

4、不能。因为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

评价分析:

12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在答法上关键是结合文章各段的内容,清晰完整地罗列。错误原因要么是因为答不全;要么是因为重复;还有就是有很多同学把锁眼或街区视图认为是一种飞行器可以载人在空中飞行,甚至可以遨游宇宙。

13题侧重于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关键是要审题清,看清题干里“除了文中提及的功能”这一要求,才能更好地完成本题。错误原因有重复文中内容;或创新不合理。

14题由两题组成,第一小题绝大多数同学能说出“精确是非常准确,更能体现卫星摄影技术的先进”,故不再详说。第二小题就错误较多。错误原因多半是没看懂那句句子造成的。

15题是选择题绝大多数同学没有审题障碍,都选对了。

16题是一道拓展题。因对紧扣文本回答要求不高,故只要做出判断,并自圆其说即能得分。

反思建议:

1、答题时要审清题意,明确任务,有的放矢。

2、可以根据分数,以及题意揣摩答题要点,做到全面系统答题。

3、出题时,尤其是阅读理解中的拓展题,最好在题干中强调紧扣文本答题,

比如结合文中内容说说你的看法等,这样也可以有效的避免不看文章也能答好题的尴尬。

 

                                 (常州市花园中学  朱光琪)

 

常州市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七年级语文试题作文评卷分析

一、阅卷总体情况分析

本次作文题目切合七年级学生水平,要求贴近生活和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可感可发,学生能选择自己生活中的材料,抒写对生活的真实感受,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从阅卷情况来看,学生能完整填写题目中的内容,语句通顺,且贴近生活,拟得较好的题目有:《捧着那双鞋的滋味》、《一碗绿豆汤的滋味》、《奋力奔跑的滋味》、《住在掌心的滋味》、《母爱的滋味》、《挨打的滋味》、《幸福的滋味》、《温暖的滋味》、《阳光的滋味》、《被冤枉的滋味》、《被老师忽视的滋味》;大众化的题目如:《读书的滋味》、《成功的滋味、》《失败的滋味》《当家的滋味》、《淋雨的滋味》,即题干上的提示语中的内容。

从文章内容来看,大部分学生能扣住题目,既叙写事件经过,又描写“滋味”,两部分文字分配适当,没有失重之感;也有学生边写事件,边抒写感受,两部分之间达到水乳交融的佳境;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记叙事件文字过多,滋味写得太少,只在结尾略微点一下,主题表现不充分,得分较低。

 

二、例文点评

一碗绿豆汤的滋味(得分:90分)

 细雨时候,轻轻翻开以往折叠好的岁月,往日的清凉又扑面而来……

骄阳似火,灼热的暑气让我异常烦躁,焦躁不安的我在房间中来回走动,可哪儿都是一片炎热。

“来,喝口绿豆汤吧。”这声音如微风细雨,轻轻地抚慰着我烦躁的心,一丝清凉落入我的心田。

哦,是妈妈!接过盛满绿豆汤的碗,靠近唇边,一股淡淡的凉意扑面而来,呷一口绿豆汤,顿时,凉丝丝的甜意灌满了我的口腔,直达我心灵的深处,再呷一口,那清凉就像瞬间开出的花朵的芬芳,沁人心脾,驱走了沉闷的暑气、无名的烦躁。

此时,我无意识地抬头一瞥,愣住了:一旁的妈妈额角布满了细细的、密密的汗珠,脸上挂着恬静而又充满爱意的慈祥的微笑,目光亲切而又柔和,静静地看着我。我低下头,大大地喝了一口浓浓的绿豆汤,泪水滑进了碗中,一种名叫感动的情绪油然而升。

在那一刻,我尝到了清凉的绿豆汤的滋味,那里面还包含着如清风般清凉的母爱。哦,绿豆汤的滋味,母爱的滋味,感动的滋味……

啊!那滋味,令我久久回味……

 

简评:本文作者感情细腻,抓住了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细节,浓笔重绘,抒写真情,炎炎的夏日,凉凉的饮料,浓浓的母爱融化在一杯淡淡的绿豆汤中,这真是作者的匠心所在,没有太多的絮叨,没有说教的议论,有的只是细细的体会和切切的感动,小作者紧扣“滋味”,重点突出,把它写得有形有实,感人肺腑。

 

例二   成功的滋味(得分:75分)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令自己感悟的事,我也不例外,那一次,我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一次体育课上,老师要我们跑1000,我一听,傻了眼,“什么,要跑1000?”我问完同学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因为我最怕长跑,无奈,我来到了起跑点。

 老师一声令下,我们一组4人犹如离弦的箭一样,飞跑出去,我使了点力,很快冲到了第一,我觉得也没什么难,阳光是那么的灿烂,在一旁准备的同学也在为我加油、鼓励。我跑得更快乐,可是,好景不长。就在我还有一圈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力量正一点一点地消耗,这时的阳光也不再灿烂,照在我身上生疼疼的,在一旁的同学此时也在三五成群的讲着话,我一下了被到最后一个,两只脚像灌了铅一样又累又重,对我来说每一步都是沉重的。就在我想要放弃时,老师对我说;“加油啊,还有半圈。”我一听,仿佛又有了劲,虽然脚上依然那么沉重,汗水如同断了线的珍珠一样止不停地往下掉,可我仍是咬牙坚持着,我离终点越来越近,我努力跨向终点。

我成功了,我为我跑完全程而骄傲,同时,我也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简评:本文作者截取体育课上的一个镜头,着重记叙了自己跑1000的过程,语言流畅,描写细腻,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把跑步的感受写得淋漓尽致,但题目中的“滋味”只在结尾匆匆点过,犯了许多学生在本次作文中的通病,即记叙事件过程用笔较多,感受写得少,偏离了文章的中心,也是审题中的大忌。

 

                   (二十四中  七年级备课组)

 

 

 
常州市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七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