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团队
随着新一轮课程的全面展开,品德学科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它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基于对品德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我们组建了品德教研组这个团队,为品德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并以此为抓手,不断健全组织,从而推动学科的发展,有力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们
在师资配备上,我们在统筹全局的前提下,人员安排相对集中,相对稳定。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掌握品德学科的教学规律,另一方面也有利与推动品德学科的发展。我们挑选出12位师德好、肯钻研、能吃苦的老师担任品德兼职老师,并成立了低、中、高三个备课组,分别由周彩英、杨维霞、朱伟维任备课组长。
团队实践
教研组团队已经成功组建,那么如何进行扎实、有效地教学实践呢?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我们每学期都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设计好教学活动,让教研组内的老师明确研究内容、活动安排,从而有序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每学期结束时要回顾一学期所做的工作,对平时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如教案设计、课件等都建立相应的文件包),并写好总结,做好各项资料的归档工作,使品德学科的教学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总结。
2、开展形式多样的、丰富多彩的教研组活动。
(1)学习为先,积淀底蕴。我们加强了组内老师的理论学习。一开始老师对品德课程标准比较陌生,教研组长带领老师学习、探讨,并对其中的关键词进行认真、详细地解读。比如“回归生活”“活动性”“开放性”等等,让老师对品德课程的基本内涵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还要求教研组的老师每人订阅一份《小学德育》,平时注重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充实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只要辖市区有品德学科的培训、研讨活动,我们都会尽量
(2)我们积极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示范课引路:教研组长首先带头,以身作则,在学校先后上了《过家家》、《在爸爸妈妈的关心下成长》等示范课,为组内的老师如何上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充分体现了组长在这门学科的引领作用。研究课探路:其次,每个备课组都要有计划地推出一堂展示课。(比如第一学期一、三、五年级;第二学期二、四、六年级)这堂展示课的推出,不是个人行为,而是集体的智慧。要求从教材的选定,到教案的设计;从资料的搜集,到课件的制作;从一次试教,到多次磨课,备课组的老师都要全程参与。那么像这样的活动,我们每学期搞一次。因为我们都是语
打造团队
成长必有路径。对于品德学科教研组内的老师,如何引领他们确立并努力实现各自的专业发展目标呢?我们采用的方法是整体关注、梯队培养。
整体关注:
对于教研组内的每一位老师,我们对他们进行了定位:要求他们成为我们学校这门学科的骨干,教好语文,兼好品德。每一个老师一学期要上一堂自己认为最满意的精品课;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写一份教学案例或反思;撰写一篇品德论文。
梯队培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要积极上进,努力成为市、区级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每个学期除上好校内公开课,还要争取上市、区级公开课。另外还要求他们积极撰写论文,争取获奖、发表。
对于这些业务精、能力强、对品德学科情有独
反思与对策
我们在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我们觉得与市级优秀教研组还有很大的差距,取得的成果还不是太明显。教师的理论水平不高,发表、获奖的论文不多。今后, 我们掌握和分析教学现状,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带着研究专题,开展一系列的研讨活动。通过不断地实践,解决教学中的困惑,从而促进教师在探讨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由于我们品德学科教研组成员的特殊情况,因为都是兼职老师,对这门课的教学,在时间和精力上投入不够,钻研不深,再加上受当下功利思想的影响,认为品德教学对今后的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没有用处。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要加强评价机制,加大奖励力度,对于教研组内的老师,在论文获奖、上课等方面给予更高的奖励,从而促进教师的发展,推动整个品德教研组的发展。
各位领导、全体同仁,我想,我们品德学科在建设过程中,还有许多的不足与困惑,但是只要走在路上,我们就会不断创新,不断进取,走出自己的特色!因为只要走在路上,我们就会看到每一个灵动的生命在品德学科的天地中绽放出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