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常州市中考语文作文评分建议
一、关于审题立意
“传递”意为“由一方传给另一方”,“辗转递送”。“传递”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实实在在的物与物之间的传递,如接力棒的传递、信息的传递、话语的传递、奥运圣火的传递等;二是虚化的精神上的传递,如爱心的传递、孝心的传递、坚韧精神的传递、友爱善良的传递等。从高处想,一个民族的生命在于传递,没有传递就会终结,中华民族文化也正是通过传递不断更新。一般而言,文章立意如果能注重一种精神上的传递,或能够做到虚实结合,当比实写物与物的传递为高明。另外,文章也可以从反面批评一些丑恶思想的传递,如生活在某些特定环境中的孩子会受到成人社会的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传递)。
以上种种,都是把“传递”这个动作行为和被传递物相结合来构思立意的路径,自然也可以不关注被传递物,而只着眼于“传递”这个动作行为来构思立意,比如谈“传递”的行为特征、目的、意义和价值等,至于具体传递什么则不去论述。能从这样的比较抽象的哲理层面来构思立意的考生可能非常少。
二、关于文章内容
可以从自然、社会、家庭、学校生活等几个方面来落笔。比如放眼自然,燕子南飞,生生不息,代代延续,传递着对生命永不停息的追求;放眼社会,公交车上的一个让座的身影,传递着爱的温暖;放眼家庭,父母的一言一行,则向孩子传递着潜移默化的教育。还可以穿越时光隧道,把目光聚焦到历史,或是把历史和现实交织起来写,从一个发展的过程来看一种精神的传递。如“中华民族不屈的探索精神的传递”“大国民族‘礼’的风范的传递”“中华民族传统的以和为贵的理念的传递”,还有“尊老爱幼”“天人合一”“谦让”等等。无论哪种,都应重点落笔在传递的过程,揭示传递的意义。
三、关于文体和语言
文体大体可以分作叙述类、议论类、抒情类三类,之所以不用“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文”来界定,是中考作文在文体方面的要求应低于对高中学生的要求。写作时,不要求考生文体先行,重要的考察点在于能够有感而发,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观察,是以叙述描写为主,或以叙述议论为主,或带有比较明显的抒情色彩。
相较于文体,作文评分应更注重考生语言表达的基本能力,或考生在语言表达方面体现出来的才华和天赋。
四、关于评分的具体操作
1.符合“四个基本”的作文可给基准分46—48分。
四个基本: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语言基本通顺,结构基本完整
2.在此基础上,从立意、构思、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分别评判,只要考生在上述某个方面或某些方面做得比较好(“有亮点”),则每个方面可以上浮3分乃至6分,上浮的分数可以累计。
例如在符合“四个基本”前提下,作文的构思立意较新颖或深刻,内容充实(体验真切,感悟比较深刻,人物事件具体实在)。语言方面如词汇比较丰富且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文句有一定的表现力;若干文句有意蕴,给人遐想或启迪……符合其中一个方面的要求给3分,符合其中两个方面的要求可以给6分,或者某一个方面做得特别好也可以给6分。
3.如作文不符合题目要求,另起炉灶写了一篇不相干的作文,不能超过36分;不太符合题目要求,感觉似是而非,其他方面做得尚可,最多不超过40分。
4.语言不够通顺,不时有病句出现,酌情扣3—6分。
5.结构不清晰或结构混乱,不区分自然段,酌情扣3—6分。
6.未完篇的作文,如不足200字,原则上不能超过20分;不足400字,原则上不能超过30分。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7.字数不足,每50字扣1分,就低不就高。
8.错别字扣分,每两个错别字扣1分,不重复计。扣分就低不就高。
五、关于评分等次及评分示例
| 一类卷 (54—60) | 二类卷 (48—53) | 三类卷 (42—47) | 四类卷 (36—41) | 五类卷 (35分以下) |
内容 | 切合题意 中心集中明确 内容充实 材料较新鲜 情感真挚 体验真切 |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情感较真挚 体验较真切 |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情感不够真实 体验不够真切 | 有些内容符合题意 中心不够明确,但能看出一些观点态度 内容单薄 情感不够真实 |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内容空洞 情感虚假 |
表达 |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构思巧妙 语言流畅 |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 大体能看出文体 能完篇且分自然段 语言不够通顺,有少量语病 |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
书写 | 文面整洁,书写美观,加2分。原则上控制在5%以内。 | 错别字 | 每两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3分为止 |
评分示例:
例文一:
切合题意,但立意较一般。内容充实,感情真挚。以叙述和描写为主,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采用列小标题的形式,体现了一定的谋篇布局的能力。语言通顺。
二类上52分
例文二:
基本符合题意,有较明确的立意。叙事清楚完整,但比较概念化。结构完整,语言比较通顺。把老师和母亲对“我”的“管教”说成是一种“传递”显得比较牵强。
三类上46分(基准分)
例文三:
切合题意,构思和立意时虚实结合,颇具匠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体现了较强的谋篇布局的能力。语言通畅。内容略显单薄,开头和结尾的议论有些累赘。
一类下56分
例文四:
属比较典型的议论类,观点明确,能用列述分论点的方式来结构文章,有理有据。分析比较简单。
二类上52分
例文五:
议论类文章,观点比较明确,语言比较通顺。还停留在以例代证的层次,选例也比较随意。
三类上46分(基准分)
例文六:
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但观点和材料之间不一致,反映出作者的思考比较混乱。
三类下42分
例文七:
抒情文,中心明确,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有些感悟和思考有启发性。前半部分的排比段,内容尚欠推敲。
二类上52分
例文八:
草率成文,构思时缺少整体观,写到哪儿是哪儿。思考肤浅,语言表达基本功比较差。
五类上33分(其中错别字扣2分)
4561.doc
4562.doc
4563.doc
4564.doc
4565.doc
4566.docx
4567.doc
4568.doc
4569.doc
4570.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