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初中教育>>语文>>师生园地>>教师论坛>>文章内容
第三届教师学术沙龙选编3·如何更好地衔接中小学教育
信息时间:2009-09-14     阅读次数:
 

主持人:胡澄宜       地点:正衡初中

 

本次沙龙的的主题是如何更好地衔接中小学教育,参加对象是小学和初中的各科教师,主题是语文、数学和英语教师。大家能在会前认真准备、会中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通过对主题的热烈讨论,进一步提高了认识,中小学教师也借此机会更好的了解了两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和学生特点,增进了理解。活动中,主持人和每位老师首先“对什么是中小学衔接”做了概念界定,然后大家就如何衔接中小学教育、中小学衔接中的问题及困惑、问题归因及对策做了精彩的发言。现将发言内容整理如下:

一、什么是中小学衔接?

与会老师普遍认为中小学衔接是指在小学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这两个教学年级段上设立衔接点,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能力培养及心理特点等方面的衔接作为研究重点,使小学阶段为中学阶段做好铺垫,中学阶段衔接好小学的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升入初中后能较快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继续维持学习兴趣,缩小学科上的两极分化现象。

二、怎样在小学毕业年段开始铺垫,在初中起始阶段做好衔接?困惑及对策。

勤业初中老师:我们感到困惑的是1.音标教学。有一小部分学生已经学过音标,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学过,是否应该有个标准?小学生到底是否要学音标?2. 学困生的问题。有一些学生的基础相当差。每个班都有学困生,对英语学习已经没有兴趣。

在英语教学上的对策有: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和自编学案,加强预习和随堂反馈,效果不错。

胡澄宜:小学不要求掌握音标,但我们在六年级教学中也要渗透。另外,新市民学校的增加,确实给老师增加了负担。低起点或零起点的学生大大增加了衔接的困难。我们尽力而为,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来对待他们。

中小学衔接还要注意心理衔接。我们小学首先注重年级的衔接,也编写了学案。城市、农村师资不平衡,英语教师有不少是转岗的。教研室也在实实在在的搞研究。

在学习方法上提倡预习,教师要做好检查工作,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引导到帮助。树立榜样,激发兴趣。上课听课笔记,提醒学生哪些要记。教师课后要及时记录,特别是学生哪些方面掌握的不够好的。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布置作业。要让学生做到的一定要想方设法做到。教师要兼具人格魅力和学识水平。

刘芸:《小学英语课标》没有规定小学要教音标,现阶段我市七年级音标教学只要求学生认识48个音标,了解元音字母的规则发音及常见字母组合的发音,能拼读有规律单音节的音标。不要求写音标或默写单词的音标。一些小学渗透了拼读法,提前渗透了一些音标内容,但小学并没有要求一定要进行音标教学,尽管一部分学生有点基础,初中教师还是要从零开始教音标知识。教会学生识读音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单词预习能力以及记忆单词的能力。有一部分低起点或零起点的学生学习音标慢、困难大,教师要坚持坚持集中教学和平时渗透相结合。

解小老师:我班上有几个学生是“磨拖罗拉”,这样的学生到了中学怎么办?习惯差、作业拖拉、比较懒,我班女生普遍好,女生平均分要高于男生9分。这些学生倒多数是本地学生,而且多数是地段生,能直接上24中的。我以前教的外来工子女虽然起点低,但是很勤奋。慢慢地也能带上来。

胡澄宜:新市民子女的学习为何比地段生好,主要是有上进心。

解小老师:这些“磨拖罗拉”学生我们也联系家长,家长也说没办法。

刘芸:建议解小和24中建议合作关系。初中老师到小学家长会上讲案例,让毕业出去的学生给小学生现身说法。

胡澄宜:中学与小学衔接,中学生与小学生交流,中学生家长与小学生家长交流。

某小学语老师:中学的语文教学与小学相差甚远,小学注重情境、小学老师听名师的课也比较多,中学老师的课堂密度大,不像小学老师讲的细,小学生能适应中学的教法吗?希望小学老师能有更多去中学听课的机会。

胡澄宜:本身中小学就是两个不同的阶段,存在差异是正常的。请中学老师给小学生上课,能更好的了解彼此的方法,这就是请进来走出去。

刘芸:语文学科从小学到初中基本分化不大,而各校之间的数学和英语成绩的差距较大。学生在学科方面的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很大。

高鸿鸣(二实小):沙龙的形式很好,气氛很好。是站在“生本”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我校很注重中小学衔接,与外国语学校也多次交流。

我认为语文教学要帮助小学生固本。习惯非常重要:预习、笔记、课文自主阅读(经典阅读),课题节奏容量比较小,所以教课文时要大量拓展。

胡澄宜:讲的很好。我们也是受语文的影响,三年级开始学习儿歌,中高年级进行课外阅读。

外国语学校老师:小学的语文课文很短,一节课只上一部分。初中的文章有千把字,一节课上完。小学与中学的不同是小学注意朗读、感悟,初中注重的是大方向的把握,我建议小学老师要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这样对作为也有帮助。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时读什么,怎么读。

还有初中生对汉语拼音的标调不知小学有没有要求,从中考发下学生对拼音标调普遍有点问题。

小学老师:小学生集中学习拼音只有一个半月的时间,很多拼音规则到高年级已经遗忘。

高鸿鸣:标调贵在只有一两句话,学生认知水平高了,只有提醒一下就可以了。对于第一个问题说得好,读写结合。

任美娟:有的问题该在哪个年段解决就在哪个年段解决。小学比较注重语言文字,中学较注重语言文学。中小学衔接除了铺垫外,某些知识该在哪个阶段教就要扎实掌握。

高鸿鸣:作为小学教师,既要立足,又要有发展的眼光。

梁晓红(二实小):我们学校中小学衔接的意识强,一是得益于教研室老师的日常指导,二是学校重视衔接工作,三是注意吸取毕业生的反馈。我们会检查用英语授课,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全英语授课。另外,小学六年级开始涉及阅读和写作,为中学打下基础。引导学生看英语电视节目。在六年级段的3月,教音标,结合单词和句子一起学。4月,认识音标后,引导归类。5月,开始写音标,结合单词写音标,再造一个会有这个单词的句子。

小学数学老师:很遗憾,今天没有中学数学老师来参加沙龙。感觉小学与初中差距太大了,以后要多点这样交流的机会。

刘芸:今天的交流很热烈,大家开诚布公地谈了自己的困惑,也叙说了各自的教学经验,我们也互相分享了教育智慧。从大家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各位都有较强的衔接意识。为了更好地衔接好中小学教育,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 老师走进相对应的中小学进行交流,互相听课,了解各自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小学生提前感受中学课堂,可以让中学老师去上一节课。中学老师要理解小学老师,在初中起始阶段,对学生要“半扶半放”,在教学方法、理念上要尽可能适应学生要求。重在学习习惯培养和方法指导。要根据学生情况“降低难度、减少坡度、放慢进度、踏稳脚步”,在教学内容、理念、方法、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做好衔接工作。中学老师遇到不尽如人意之处,也要体谅小学老师。

2. 中小学教师要有“一盘棋”意识,对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教学内容要整体了解,小学教师除了完成教学内容方面的要求外,还能培养好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为中学阶段做好铺垫。

3. 学生进入初中,有的会有失落感,有的不适应新环境和新集体,尤其小学阶段师生关系更亲近,所以中学老师接新班时要提前了解学生,对学困生更要以情动人,更多地给予鼓励、安慰和善意的批评,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让他们有成就感。中学老师要注重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总之,在如何衔接中小学教育方面不能仅盯着教学内容,还要注意习惯、方法、心理等的衔接,同时这个课题需要教师和学校行政的支持,这是一个长期研究的过程。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