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小学教育>>数学>>学科活动>>文章内容
常州市整数计算教学研讨会在天宁区博爱小学召开
信息时间:2009-09-28     阅读次数:

9月24日下午,常州市教研室潘小福副主任,各区教研员,市学科中心组成员,天宁区的数学老师聚集在博爱小学的演播厅参加由常州市教研室发起,常州市天宁区主办,常州博爱小学、解放路小学承办的关于计算教学的研讨活动。本次活动首先由博爱小学和解放路小学提供了2节研讨课,一节是博爱小学的张丽老师执教的《三位数乘一位数》,她借鉴了一种新的课堂模式——尝试让学生进行预习,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讨论多发言,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形成符合小学特点,有博爱特色的数学新课堂;一节是解放路小学的刘颖华老师执教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复习》,她重视估算,为培养学生的数感。两位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在认真解读教材和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过程,为全市数学教师展示了自己对计算教学的理解和把握。

课后,各区教研员、市中心组成员、天宁区中心组成员及部分兄弟学校老师就“计算教学如何加强数感、提升思维、关注习惯”为主题展开了深刻的研讨活动。中心组成员白娟芳和吴明珠校长首先结合两节计算教学课阐述了小组成员对计算教学的理解,并提出了计算教学要不要凸显法则,怎么教以及口算、估算有什么用这两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和讨论。特级教师卫建玫提出,估算教学应贯穿全课,使学生的认知由点状到线状,由无序到有序,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的深刻性。常州市教研室副主任潘小福更是系统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1)对于计算法则的教学,教师本身要有精确的表达;教学时必须对法则进行概括和提升并合理引导学生向更高位数迁移,而法则的形成过程必须是在教师引导学生充分的体验、准确的表达的过程中形成。(2)对于计算习惯培养方面,潘主任更提出教师要深层次的挖掘教材题组资源,通过引导学生在解题后回顾反思,形成心智模式,从而起到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更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的作用。(3)对于如何上好计算复习课,潘主任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复习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理清方法,形成法则;促成思维习惯,提高技能;合理计算,发展数感;举一反三,提升品质。而要做到这些,教师就必须认真的对教材课程标准重新研读,并有效的结合国家课程标准和校本课程重新开发,选择合适的问题解决策略。

本次研讨活动给大家带来的收获不仅仅局限于9月24日那一个半天,因为在这之前学科中心组成员已数次集中,大家就现今在计算教学中遇到的困难、碰到的困惑已作了交流于碰撞,可以说本次研讨活动是基于问题、源于困惑的,因此大家认为得到的收获也是具有实效性的,此乃收获之一;在定下授课内容之后的数十天中,中心组的成员更是三日一小聚,五日一大聚,在一起通过磨课这个载体,共同探讨对于计算教学的认识和看法,此乃收获之二;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研究并不是随着研讨活动的结束而结束,而是把在本次活动中得到的经验作为下一阶段研究的铺路石,我们相信这样的铺路石越积越多,那么计算教学中 “成功”之路也就产生了,此乃最大的收获。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