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7日,常州市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在戚墅堰实验中学举行,来自常州市区及辖市区的一百多位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由市教研室主办,戚区教研室和戚墅堰实验中学承办。戚墅堰实验中学初二1班全体同学在指导老师毕海青的带领下,对研究性学习之“戚区文化研究”的两个子课题进行了方案论证。在论证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学生们环境保护的意识以及对地区文化的关注之情,更看到了学生身上隐含的勇于探索、善于质疑和实践的潜质。这些意识和探索虽然显得稚嫩但却十分的宝贵,显示出这门课程无限宽广的前程。
随后,戚墅堰实验中学教务处周松副主任从组织机构、方案制定、课时安排、学校组织活动开展的“四个阶段”、教师指导实施的“九个阶段”及活动形式等方面介绍了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
之后,前来观摩的老师们围绕“课题论证”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开展了深入的研讨,他们都认为该课的教学目标明确、结构清晰,指导老师收放有度、指导到位,给予学生研讨的时间十分充分,体现了这一类型课程的特点。同时他们也就课题研究的范围、方法和活动的进程等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市教研室张小亚老师作了讲话,她要求,各校应强化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化”意识,要成立专门的教研组,建立和完善课程评价机制,各个学校要像重视其他学科一样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要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她认为,今天的课题论证教学结构清晰,论证的重点和要求明确,学生的小组合作充分有效、思考有深度,指导老师的准备非常充分,能给予学生以必要的评价和指导。针对研讨中大家提出的问题,张老师也作了解答,她指出,课题论证课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八个课型之一,这种课型是第一次开课;课题论证可以在开题时候进行,也可以在初步探索以后。她要求各校积极开展对不同课型的教学结构的研究,加强课程的常态化建设,进一步推动这门课程的有序开展。
戚墅堰实验中学沈君副校长作最后讲话,她对市教研室把此次活动放在实验中学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前来参加活动的老师表示热烈欢迎,并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开展这样的活动。戚区教研室蒋晓敏副主任全过程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