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初中教育>>语文>>教材教法>>教法探讨>>文章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哲学意义 ——《看山老爹》教学设计说明
信息时间:2009-11-26     阅读次数: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习得方法的主阵地,真正优质的课堂应该是和谐而哲学的。无论是度的把握、量的控制,还是点的平衡,都应力求恰到好处,又充满哲学理趣。

一、教学内容的哲学化

1、教学素材的选择(如何引进资源的问题)

教学内容永远比教学形式重要得多得多。选择《看山老爹》作为本次上课的素材,源自与苏教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的启示。此单元中,编排了散文《绿》,记叙文《囚绿记》,说明文《环球城市风行绿墙》,纪实文学《一双手》,现代诗歌《绿》。这是以“绿”为主题的系列作品。上周,我引进了散文《染绿的声音》,重点学习了通感与博喻的修辞艺术,引导雪上感受并体验了绿的生命长绿,意在引出朱自清的《绿》。本次,我引进《看山老爹》,只在引出《一双手》,一个是绿色的守望者,一个是绿色的栽培者。他们都把“绿”当作生命的最圣洁的领地,天天、岁岁年年,在走着一条朝圣的路。这个内容充满了生命美学的意义,值得玩味。

2、教学内容的选择(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通过精读文本,我把老爹于不同时间段的看山内容;多角度描写老爹的方法及自拟话题话主题作为本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块内容揭示了老爹一天、一年、一生的看山经历,小处引大,大中含小,短歌长调,不变中藏万变,引出老爹哲学的一生。此内容耐读耐品,值得回味!

第二块内容借助描写角度的比对,想像联想的拓展,对句赋句的点染,为人物的活动铺上浓郁的抒情基调。

第三块内容则借助自拟话题的方式,来捕捉深蕴文中的哲理美学。

此三者,分别体现文本结构形式的美,语言手段的美,思想内涵的美。

二、教学结构的简约化

这篇千字文内涵丰富,主旨多元,怎样在45分钟内既完成读的敏悟,又得到写的提升,需要理清头绪,简约环节。我的环节很简单——

1、什么时段什么内容?

2、构思有什么特点?

3、用什么语言形式?

4、什么话题或主题?

这样,一堂课对怎么读、写什么、怎么写、我来写的问题,就经济地融为一体了!努力朝读写自然链接的目标迈进!

当然,环节的简化,不以伤害整体性与艺术性为代价!文本本身在结构上是前后圆融的;我的课堂设计在导语与结语部分也力求前呼后应。白龙马、林业工人、看山老爹的化身,他们为了心中的那片绿色,那片圣洁,一直在走着一条朝圣的路,他们是大自然之子。

这样,教学环节简化了,教学资源功能最大化了。

三、语文训练的有序化

本堂课的重点目标,就是读写链接。

第一问,一方面解决文本写什么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第二问捕捉结构艺术做了铺垫。

第二问则从两个角度提炼了文本的构思艺术,这就是在给学生创作的启发,对叙事写人类的作品,我们在选材时可以“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与笔端”。在结构思路时,则可三线交织,前后圆融,层层递进,形成行文的层次美。但这一练为构思能力的培养,但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第三问,看似欣赏文本写作艺术,实则在为后面的片段写作张本!如此优美诗意的语言形式,无非是要和盘托出老爹,一颗至善的内心(至善为之至美)。就这样的语言风格,站在老爹的立场来描摹他想像中的绿色王国。这样,训练就落到了手上,我手写我心,自然顺畅多了。

第四问,又回归到文本本身,反向命意,让学生尝试从命题者的能力,来自拟话题,并说明理由。有两个用意:一是本文主旨多元,二是以此来训练学生归结文本主题思想的能力;实则也是对构思立意的写作训练。从学生的回答来看,有一元、二元话题,并有精彩的点评性文字,巧妙地提升了主题思想。

这样,三个环节,由读、析、品、悟到说、写、思、感,完美地把读写糅合起来,尽力做到语言训练的有序化、梯度化。

这样,课堂教什么、怎么教、练什么的三个主问题也就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所以说,人创造了课,课也完善着人。

 

真正优秀的课堂,总能做到动静适宜、疏密相间、张弛有度、善始善终。这正是我教学教研之路上的一座山!这座山在远方,但只要我做好登山的准备,养成登山的习惯,那么,必定会培养出登山的素质来!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