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不同智慧的精彩呈现
记市九年级英语学科教研活动
12月11日下午常州市各校九年级英语教师来到常州外国语学校参加当日举行的教研活动。在这次教研活动中,两位教师就9A Unit 6的Grammar,即直接引语向间接引语的转化,进行了“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尝试,整个过程精彩纷呈。
两位课堂教学教师分别是清潭中学的顾萍老师和常州外国语的莫自贝老师。在对该堂课的教学设计中,两位教师对所授课程的认知与分析都非常透彻,但又有着各自的特点。顾萍老师主要对普通中学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设计。在课堂中,顾老师通过简单free talk很自然引入课堂,同时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名人的话等新颖、丰富的信息来充实课堂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语法知识的同时,更经历了精神上的洗礼,将新课程理念无痕地契入课堂。而大量的句法操练也是学生不断巩固所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顾老师更是以她的耐心将所授知识或演绎、或归纳地娓娓道来,在循循善诱中,学生不知不觉间逐步掌握课本知识,师生间可谓相得益彰。更出彩的是顾老师教学设计的结尾部分。影片《功夫熊猫》的片段不仅让学生眼前一亮,认真聆听并以间接引语的形式重述影片的句子,更可贵的是,这一结尾还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相信不少师生还会记得那句话: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mystery, today is a gift.
而作为一位年轻教师,莫老师则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她的教学设计清晰地呈现两条主线:语法主线和情境主线。这一形式避免了简单枯燥的语法传授模式,使学生的语法学习更具有趣味性和流畅性。在整堂课中,莫老师始终以A Christmas Party为主线展开一系列活动,形式多样,有听录音、玩游戏、写信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个体思维中穿插集体的智慧。而在语法主线上,莫老师则才用层层深入的模式将其分为三个环节:人称、时态、时间状语和部分地点状语的转变。在不停地用各种语境铺垫中,环环相扣,并不时指导学生根据呈现的句子自觉感知其内在的规律,在一步一步的指引中让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有序总结。在巩固学生对各知识的认知上,莫老师也采用了丰富多变的形式,如:填空、先翻译再改写句子、判断正误、连词成句等。形式的多变使原本枯燥的语法传授立刻生动起来。而通过写信再将其内容改成间接引语则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这就让学生有了充分的联想空间。而将间接引语改成一封e-mail则在某种意义上打破此前教学模式的直接向间接单向转换模式。其直接与间接引语间的双向转换更能全面、系统促进学生对这一知识体系的认知。通过对学生课堂的整体表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学生对整个课程设计比较欢迎,也很好地掌握了所授知识。
总之,通过同课异构,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教师在同一教材内容下迥异的形式、风格和展现出的个人魅力,但相同的,则是他们体现出的扎实的基本功和那种教学中不断散发出的睿智。
(外国语 赵刚)
因服务器受限关系,录像片段无法上传,请各位老师见谅!
莫自贝.rarGu ping.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