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研究方法的指导研究”课题组立足湖塘中心小学,吸纳有志于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多次召开研讨会,明确研究方向,分解研究内容,形成研究方案。通过上汇报课的形式,渗透课题研究意识,将实践和研究并行。
“课程多样化实施模式研究”课题组进行了相关理论学习,理解模式与课型的区别。通过模式研究,与龙虎塘小学的其他资源整合,使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更有特色。
“课题资源管理机制研究”课题组,基于新北中心小学学校层面的课程资源开发,全面探讨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管理方式。
“教师教学行为指导规范研究”课题组,成立了金坛市中心组和课题组,进行区域推进。中心组由综合实践活动中坚力量组成,目的是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课程指导队伍。课题组成员在进行全市招聘,择优录取,目的是培养青年骨干力量。并成立了相关子课题组,通过上专题汇报课,组织专题研讨,鼓励广大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脱颖而出,尽快走上专业发展之路。
承担“不同课型教学结构研究”课题组的戚墅堰区教研室,整合辖区内七所学校的资源优势,成立课题组,明确各成员之间的分工和研究重点,围绕“评价与反思”、“成果交流与汇报”课型进行专题研讨。翠竹小学则利用学校社团这一平台优势,组建研究性学习小组,确定一个个小课题,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进行“多样化评价方式研究”的常州实验小学,立足原有的研究基础,突破固有的框架局限,进行深入研究,逐步提炼出更科学更合理的多元评价方式,形成多种基本评价模式。
张小亚老师在认真听取各课题组汇报的基础上,一一进行点评和指导。她要求各课题组能对所研究的内容进行再次梳理,提高研究价值。每一个子课题研究,要明晰研究思路,把握研究方向,注重研究过程。七个子课题,要突出各自研究的重点,明确各自的研究任务。同时,能够积累一些初步的研究案例,撰写一些研究论文,出一些阶段成果,从而进一步提升研究的品质和价值。
通过阶段汇报,弥补了研究中存在的缺憾,坚定了研究的信心和方向。各课题组组长相信,在省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