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高中教育>>通用技术>>研训资料>>文章内容
技术与设计1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信息时间:2010-01-18     阅读次数:

技术与设计1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章结构】

本章是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的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苏教版),主要目标是要让学生正确、全面的认识技术及其性质。通过对技术的价值、技术的性质、技术的未来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求之间的关系,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让学生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理解技术对论理道德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及申请方法。让学生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

第一节《技术的价值》

本节是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的第一节,它从“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三个维度阐述技术的价值。这些内容是通用技术课程的开篇,是技术的入门。根据教学实际,结合《通用技术学科<技术与技术1>教学指导意见》和教学参考书的要求,在教学上将这节分成两个课时,将“技术与人”分在第1课时,将“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分在第2课时进行教学。

本节对于“技术的价值”的学习,是按照教材中的“按例分析”、“阅读材料”和“讨论”为主线,从多个学生感兴趣的实例出发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参与讨论和分析,了解相关知识,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最终达到学习目标。

由于本节课是通用技术课程教材的起点,是基础。所以,要想方设法在这一节课中结合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为以后的教学做好铺垫。

第二节《技术的性质》

“技术的性质”是《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也就是学生在刚刚进入《技术与设计1》的学习后就立刻需要学习的章节,从教材的位置的编排上,也体现了这一节的基础地位,不仅如此,编者在课文的内容上选择了从技术最基本的特性的角度出发,主要阐述了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等五个性质。我们知道,技术的性质还有很多,所以编者在课文的最后设置了思考题,要求学生具体举例说明技术好友那些性质,体现出了拓展认识的设置。

第三节《技术的未来》

技术的未来是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的第三节,是本章的最后一节,旨在引导学生展望技术的未来。还要对第一章进行小结,认识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认识技术与人,技术与科学、艺术等的关系,力求通过 案例分析阅读材料讨论为主线,从一个个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展开教学,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初步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的态度。

 

【重点难点】

第一节:技术的价值

重点:

  1、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要之间的关系

2、理解技术对个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难点:

 1、怎样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理解和对具体问题的讨论、思考等活动来加深对技术的价值的理解。

2、怎样通过对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了解技术、尊重技术、热爱技术的情感。

第二节:技术的性质

重点:

  1、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

  2、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3、理解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

  4、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及申请方法。

难点:

  1、能对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2、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技术中的人文问题,培养学生技术责任感。

第三节:技术的未来

重点:

1、领略技术世界的奥秘和神奇。

2、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难点:

  1、使学生能进行技术的未来的案例分析,形成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环保意识、伦理意识等。形成和提高理解技术、评价技术以及逻辑思考、批判性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2、让学生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探究欲望和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技术的发展,形成选择技术的理性态度。

 

【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数:

第一节:技术的价值………………………………………2课时

第二节:技术的性质………………………………………2课时

第三节:技术的未来………………………………………1课时

1、本章是本门课程的第一章,对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开始,有一种首因效应,学生对它既感到神奇又充满期待,所以我们应该充分把握好这个关键,认真备好课特别是第一堂课,比如: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运用一些案例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的兴趣在学习中得到延续和更大的激发。

2在对本章教学内容进行备课时,应该先通读本册教科书第二至八章的内容,这样可以领会到本章的编写设计思路,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要求。

3、教师应力求以通过一个个“案例分析”、“阅读材料”和“讨论”为主线,从一个个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参与讨论和分析,去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概念,在完成教与学的过程中,适时地了解有关的概念与思想,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

4、限于教材内容问题,本章没有安排动手制作题目,但老师应重视对教材里马上行动,思考等练习的讲解与评价。

【问题讨论】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的第三节“技术的未来”,我觉得教材在内容上是不是显得比较单薄,个人认为可以加入一些其他的未来技术的案例或阅读,如: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望一起探讨!

【参考资料】

1.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网 http://{域名已经过期}/6000.aspx

2、《技术与设计1 教学参考书》

 

【参考案例】

以下案例来自

http://{域名已经过期}/userlog18/41130/archives/2007/534048.shtml

稍做改动。

技 术 的 价 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要之间的关系,了解技术在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方面的价值。

2)理解技术对个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能对有关技术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学生之间的讨论促进学生对技术的理解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2)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对周边的技术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技术的新发展,培养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对案例进行分析和归纳;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

难点:学生活动的有效组织,使学生感知识技术对人类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时间:2课时。

三、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系统的介绍了通用技术这门课程,知道了什么是通用技术,为什么要学习通用技术以及怎样学好通用技术这门课程。现在我们首先来复习什么叫技术。技术就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以能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手段。从根本上说技术的产生源于人类的需要和愿望。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的世界里,可以这样说,生活离不开技术。那么为什么说我们生活离不开技术呢?技术对我们有哪些影响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技术的价值

情景设置:有的人买了汽车,给家庭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方便,不会应挤公交车迟到而发愁;出门旅游可以自己开着车去了;等等。同学们在生活中也会因为这样那样的需要而购买这样那样的物品,下面请同学们列举一下:

同学回答:(手机、电视机、mp3、摄象机……)

教师:我们购买物品是为了我们某方面的需求。那么这些物品在以前的时代有没有呢?是没有的。这就是说是技术的发展才使得我们现在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是有了技术的发展才有这些物品的出现,所以,我们可以说是技术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方面的内容:

一、技术与人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中,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技术满足人们那些需求:

衣:人类需要着衣遮身御寒,于是有了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食:人类需要进食以补充能量,于是有了食品烹饪加工技术以及农作物栽培、家禽饲养技术

住:人类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抵御外来侵害,于是有了建筑技术

行:人类要出行于是有车船制造技术

交往:人类需要交往、保持联系,于是有了通信邮电技术

讨论问题:同学们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来描述一下没有任何技术的社会将是怎么样子的。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在今天的人类活动中是一刻也离不开技术的,离开了技术,我们将一无所有,人类就又会回到那个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了,这是我们不敢想象的!由此可以看出技术首先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是因为人类的需要而产生的。

 

案例分析:教材P2  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

   同学们用三分钟的时间快速阅读并记忆,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电弧光灯的发明者是谁?哪个国家?发明时间?

(2)白炽灯的发明者是谁?哪个国家?发明时间?

(3)请在”光明之树”上标出人类已经制造出的灯的顺序。

学生讨论分组:

1、如果人类没有控制和利用火、没有发明灯,我们的世界将会是怎样的一幅景象?

2、我们人类对光明的需求,是如何推动了照明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学生回答)

请同学们阅读:P4    火与烹饪、制陶、冶炼技术

教师: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精彩。如纺织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人们提供了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的面料,而缝制技术的产生,则使服装的制作更加简易、快捷。色彩、面料、款式各异的服装把人们的生活装点得更加多姿多彩。

请同学们分析并回答下列技术的产生分别满足了人们的哪些需求。

印刷技术 

学习文化知识

农耕技术

吃饱穿暖

摄像技术

把美好的东西留存下来

B超技术  

了解身体内部奥妙

 

教师:上面主要讲技术满足了人类的需求,那么技术对人有什么作用呢?

1、技术具有保护人的作用

技术首先为人提供了抵抗不良环境,防止野兽、病菌等侵害的手段和工具,从而使人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生存下来。人往往需要依靠技术保护自己。

 

学生思考:

1)、原始人最初为什么要选择穴居或在树上栖居等居住形式?

2)、原始人随身携带磨制好的尖削石器,除了用来切割兽皮兽肉以外,还有什么用途?

3)、疟疾、天花、鼠疫、肺结核等疾病曾夺去数百万人的生命,为什么现代人对它们不再如此恐慌?

(学生回答)

2、技术具有解放人的作用

技术对人的解放作用表现为人依靠技术解放或延长了自己的手、脚、眼、耳、脑等身体器官,拓展了活动空间,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强了利用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地改造自然的能力。以人的体力解放为例,随着蒸汽动力、内燃动力、电力、核动力、太阳能动力等技术的发展,人的体力得到了愈加高效的解放。

学生分组讨论:

交通工具的发展使人们的出行便捷、舒适,但是也可能使人们过分依赖现代交通工具而缺乏锻炼,以致影响身体健康。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学生回答)

3、技术具有发展人的作用

技术发展的作用表现为人类在探究技术、使用技术、发展技术的过程中,不仅改变着客观世界,而且改变着主观世界。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到提高,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自我价值得以实现。

案例分析P5     通过技术活动实现自我价值——爱迪生的故事

结合案例并讨论:技术上的创造与发现使爱迪生得到终身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结合你的经验,谈谈参与技术活动对你个人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学生回答)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技术与人的关系,主要讲解了技术的产生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及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作用,那么技术与社会、自然有什么关系呢?首先来看一下技术与社会关系。

二、技术与社会

1、技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案例分析]P6     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

结合案例思考:生产流水线采用什么技术?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讨论:技术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辩论:有人认为,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也有人认为,技术发展提供了就业机会。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技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2、技术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

案例分析P7     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

思考:  采用现代农业技术的农民,其劳作方式将发生怎样的改变?

[看图分析] P7    比较技术使人们的衣、食、住、行、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哪些改变?

 

以前

现在

树皮、树叶、粗棉衣、的确良

西装革履

食物单一,简单

营养,丰富(色、香、味俱全)

山洞,树洞,草篷,睡地铺

高楼大厦,别墅,睡席梦思

走路,骑马,骑毛驴

坐车,坐飞机

交往

寄信

传真,电脑,手机

娱乐

露天电影,收音机

家庭影院,MP3MP4

教育

毛笔,粉笔教学

多媒体教学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技术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

3、技术改变社会的方式

案例分析P8     相同距离不同交通工具行驶时间对比图

学生结合案例讨论:交通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教师总结:技术的发展使得交通工具的行驶速度和方便程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说明了技术改变社会生活的方式。

学生自由: 技术在军事、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所起的作用

上面谈到的是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那么技术对大自然有哪些作用呢?

三、技术与自然

人类依靠技术,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

案例分析P8P9    都江堰——“活”的水利博物馆和荷兰风车

学生讨论:结合案例体会技术在人类利用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地改造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联系实际,谈谈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

如利用技术填海造田、退耕还林、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

人类在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人类和自然应该成为朋友,人类要利用和改造自然,更要爱护自然。

[马上行动]      分析技术给我们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哪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填入下表。

问题

解决方案

温室效应

严格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臭氧层空洞

减少氟里昂(CCl2F2)的使用

土地荒漠化

植树造林,防风固沙

酸雨

减少硫酸含量的排放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尤其是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

小结:人类的需求和愿望是技术发明与创造的动力,而技术的发展,为人类解放和发展自身提供了支撑,为人类改变工作和生活方式提供了平台。技术在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的同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推动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人类掌握的技术越广泛,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就越深入。人类和自然应该成为朋友,人类在利用自然,合理地改造自然的同时,应与自然和谐发展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