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设计1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本章结构】
《技术与设计1》包括四个主题:“技术及其本质”、“设计过程”、“设计的交流”和“设计的评价”。
“技术及其本质”强调的是学生对技术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从总上知道什么是技术以及与技术相关的各种问题;“设计的过程”通过学生对设计过程的学习,使他们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实践的基本方法。“设计的交流”和“设计的评价”涉及到学生在高中技术课程中应该学到的有关技术交流和技术评价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他们也是技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模块主要强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面对技术世界的信心,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为此,需要学习各种基本的技术概念和过程。但应该指出的是,对于设计,不要死记硬背概念,不要机械理解过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设计过程”介绍的是一般的过程,不是规定的程序,可以根据情况变化运用。
设计应该追求创新,而创新的过程需要不同的思维碰撞,需要不断的反思。在教学中,交流和评价既是设计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设计过程成功完成的途径、方法和保证,他们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需要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这4个主题应该是融会贯通的,不能机械割裂。特别是第一个主题,它是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彻于技术教育的始终。
“设计图样的绘制”首先要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运用。能识读一般的机械加工图、线路图、效果图等常见的技术图样,能绘制草图和简单的三视图。
通过对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在正规的技术语言方面掌握一定的技能。这里针对不同的技术图样,有两类要求:一类是识读能力,一类是绘制能力。在技术活动中,识读能力很重要,有着广泛的用处。要求能绘制的仅是草图和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和其他课程(如物理、数学、美术等)的学习相结合。
【重点难点】
第一节:
教学重点: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能用恰当的方式和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能绘制草图来表达设计意图。能识读效果图。学习并掌握形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启发学生投入学习,动手进行图形的绘制。
第二节:
教学重点:掌握一般技术图样所采用的投影方法。能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学会标注简单的尺寸。了解一般的机械加工图、电子线路图所用的符号含义及表达方式,能识读一般机械加工图和线路图。
教学难点:视图绘制和尺寸标注。
【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数:
第一节:设计表现图……………………………1课时
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1课时
一、对全章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本章教学内容,从标题和安排顺序看,是为设计方案制定过程中绘制设计图样服务的。但是,从整个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来看,本章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技术素养十分重要的平台。纵观整个模块1,本章的教学内容,又是知识性更强的章节。因此,应该把本章看成是一个相对独立和系统的知识块,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工程素质的培养。其中包括:认识工程图样的价值、识读工程图样的基本方法、绘制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了解工程图样的基本规范、初步培养按标准绘制工程图样的良好习惯等。
基于上述认识,我把本章内容划分为相互联系的四部分,即技术语言、投影知识和三视图的绘制、轴测图简介和正等轴测图的绘制、工程图样及绘图标准。
二、对学生的分析及教学策略
1.学生在初中数学课中已接触过三视图的概念,但经了解,大部分学生已对此没有印象。因此,教学中既要利用学生已有的概念,又不能对此估计过高,对主要的内容,应从基本概念入手,不要跳跃。
2.由于前面几章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叙述性的,多为常识性的内容,需要理解的较少,学生对本课程的重视程度已不如前,为了改变学生对本课程的已形成的印象,在本章的教学中,还应适当加入课堂练习和作业。
3.由于工程图纸是工程界的通用语言,必须符合共同的标准,因此,教学中,必须严格按照工程实际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标准的习惯。
【问题讨论】
三视图的绘制及所应达到的要求。
很多同学对三视图这部分知识还是很了解的。但在初中数学中所学的三视图的相关知识严格上来讲,是比较粗糙的,甚至是有问题存在的。比如:对主视、左视、俯视图的位置要求。以前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只要在相关图形上方标注好哪个视图就行。可本章所学三视图在位置关系上要求更加严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在这些模糊不清的地方应该多加强调。
【参考资料】
1、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
2、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