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
第一节 设计的一般过程
一、教材内容分析
《设计的一般过程》主要阐述了设计是一个有计划的创新活动,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基本程序,即发现和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和维护。本节内容与后继各章节(第四至第八章)形成总分关系,为深入学习后面各章节作铺垫。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体验到科学合理的设计过程有助于设计活动的顺利开展,理解遵循设计的一般过程的重要作用,从而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和技术素养。
二、教学对象分析
针对普通高中学生以前很少有设计认识的基础这一情况,如何让学生能较完整的掌握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呢?这涉及到学生能否对本教材有一个完整认识的关键。因此,让学生尝试先实践后理论的方式,从模仿制作的便携式小凳子的实践中获得对设计的一般过程的感性认识,从实践中总结理论知识。这有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达到新课标的理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
(2)知道设计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多个方案。
(3)理解设计过程需要不断优化。
2、能力目标:能运用设计的一般过程指导设计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设计应遵循的一般过程。
2、难点:能自觉地将科学合理的设计过程应用在设计活动中。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
1、本节的教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景—解决方案-解决过程—总结提升”的模式展开,以便携式小凳的设计为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2、教学方法:探究、合作学习方式,多媒体教学
3、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技术世界因设计而愈加精彩,设计是技术发展的关键。我们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解决人们的实际需要。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世界上这些实用的产品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吗?是凭空想象的还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呢?是的,任何一种产品的设计不是一步到位、立竿见影的,设计是一个有计划的创新活动,它有着科学合理的基本工作程序。这节课我们将通过便携式小凳的设计和制作,大家一起来学习和体验设计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实践的基本方法。学完这节课之后同学们要学会制作出自己满意的便携式小凳。我们先将便携式小凳制作的要求告诉大家。任务:设计出一张便携式小凳子,用厚卡纸制作小凳的模型。
要求:(1)材料:16开卡纸两张,透明胶,棉线
(2)工具:笔、尺、刀、剪、针
(3)要求:凳高8-
卡纸的剪裁、折叠方式不限;
不得使用上述材料之外的其他材料 ;
组装拆装方便,自重轻,承重大;
拆卸后体积小
(4)评价:自评、互评相结合
二、讲授新课
那么这张便携式小凳子有什么功能,是怎样制作呢?要经过哪几个设计的过程呢?大家翻到课本第46页,我们共同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大致把设计过程分成五个阶段。但这是一个普通的一般过程,不是一个规定的程序,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这种过程可能发生变化,也可能产生反复。现在我们来看第一个阶段是要做什么呢?
1、发现与明确问题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发现身边使用的东西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问题?有没有想过要自己去改进?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陈晨同学在平常的生活中是怎样发现便携式小凳的设计要求呢。同时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是陈晨,在这个便携式小凳的设计项目在确定之前需要做哪些事情呢?填写书上第47页的马上行动。
经过环节
具体工作
调查需求
问卷调查、访谈、查找文献
分析信息
整理归类、制成图表
明确问题
小组讨论、全班讨论
确定项目
设计便携式小凳
最后他们得出了便携式小凳的设计要求:结构简单、稳固,易于制作;自重轻,体积小,携带方便;成本不高于5元。
从上面可以看出,设计来自于生活,来自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设计必须从调查需求、分析信息、发现与明确需要解决和值得解决的问题开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设计项目,明确设计要求。
2、制定设计方案
问题明确了,设计便携式小凳这个项目确定了,现在我们应该着手制定具体的设计方案了。那么在制定设计方案这个过程中我们又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1)收集信息
我们平时收集信息的途径有哪些?其实途径是有很多种,比如可以通过用户调查、专家咨询、查阅图书资料、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浏览互联网等渠道收集有关的信息等等。我们来看看陈晨等同学是通过什么途径收集信息的?收集到了哪些资料?
(2)设计分析
通过对设计要求和所收集到的各种信息的分析,大家发现,要设计好一个便携式小凳,必须解决好小凳子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携带方式等主要问题。
面对设计要求和约束条件之间的相互矛盾,为了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应该提出尽可能多的设想,以便于权衡利弊,做出选择。
(3)方案构思
方案构思是设计过程中最富有挑战性的环节,它要求学生根据设计要求,大胆构思,努力挖掘自己的创造潜力,提出解决问题的多个设想。
思考:为解决设计分析阶段提出的三个关键问题,请同学积极思考,根据书中列举的材料、结构、连接方式的资料提出符合设计要求的多种材料、结构和连接方式。
(4)方案呈现
构思过程中产生的设计想法常常是模糊的,为了使其具体化,我们通常会用草图把它们转化为视觉形象。同时,这些想法又是零散的,从中我们并不能看到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所以我们还要对这些想法进行综合。
阅读:同学们阅读书中提供的四种方案草图并以小组为单位,在纸上绘出你们认为最合适的便携式小凳设计草图。
(5)方案筛选
当多个设计方案产生以后,我们就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对这些方案进行筛选,确定最终的方案并加于实现。
制定设计方案包括:收集信息→设计分析→方案构思→方案呈现→方案筛选
在制定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始终明确:
1、运用不同的材料,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设计方案
2、任何设计方案都有改进的可能性,好方案决不会仅有一个。
3、制作模型或原型
设计的方案已经确定下来,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动手制作模型或原型了。一般来说,模型制作包括两个阶段,即绘制图样和制作模型或原型。今天的作业就是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设计的一般过程制作出便携式小凳模型,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三、课后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便携式小凳的设计和制作来阐述设计的一般过程,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大致把设计过程分成五个阶段,即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和维护。今天我们讲到了前面三个阶段,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设计的一般过程的后面两个阶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品展示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同学们对设计的一般过程有了深刻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布置了作业要求你们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制作出便携式小板凳,现在,我们有请每个小组,来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设计方案,展示一下自己的产品。
学生汇报,汇报要求:设计目标明确、问题来源、信息收集、材料调查、设计分析、方案构思、方案呈现、方案筛选、制作模型、初步优化。
作品展示:组装好放在展示台上。
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让我非常感动,看了同学们的作品,让我十分激动,首先要肯定同学们认真、塌实的工作作风,看看这些作品,件件都是如此精美,倾注了同学们的心血。不过,我们设计的产品,要想最终能够被人们使用,就要对所设计的产品进行一定的测试、评估及优化等工作。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上的设计的一般过程的第四个阶段——测试、评估及优化。只有对产品进行测试、评估及优化,才能知道我们设计出来的产品是否达到用户的要求。
二、讲授新课
4、测试、评估及优化
(1)测试
测试的目的是检验产品在操作、使用过程中,在结构和技术性能等方面能否达到预定的设计要求。测试是检验产品能否正常工作、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重要措施。测试的内容有对产品的性能、稳定性、强度、载重等方面的测试。
(2)评估
在测试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对设计方案和产品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通过评估我们可以得到较理想的设计方案和产品。这种评估,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反复进行。
案例分析:对便携式小凳的评估
(3)优化
设计方案的优化是在对设计方案进行测试与评估的基础上,对设计方案的改进和完善的重要环节。我们都知道小凳子最大的功能就是坐,但是要把小凳子作为一个产品拿去销售,那么除了坐的功能之外,还要坐的舒适、携带方便、美观大方等等功能,就是要对产品进行优化。
案例分析:对便携式小凳的优化
5、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如果别人要使用我们的小板凳,我们就要向使用者介绍我们设计的产品的使用方法和特点。同时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正确的使用和维护既可以使产品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又能延长其使用寿命。为此,我们通常要设计一份产品使用说明书。就产品说明书是指导用户选择产品、使用产品的“路标”和“向导”,可以帮助用户了解产品特性,使用户正确、安全地使用产品,像我们在家使用电视、在学校使用多媒体电脑一样。
案例分析:便携式小凳使用说明书
6、课外案例分析:家用餐厅装修的设计过程和生态垃圾桶的设计过程。
三、课后总结
这两节课我们主要通过便携式小凳的设计和制作来阐述设计的一般过程,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大致把设计过程分成五个阶段,即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和维护。设计的一般过程是按照一定的、科学的、合理的程序过程,但设计同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一项具体设计中,有些阶段或步骤可能会发生变化,有些步骤之间则可能出现一定的循环,因此,设计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灵活安排。
四、课后作业:
为小组制作的便携式小凳附上使用说明书。
第二节 设计的一般原则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创新原则、实用原则、经济原则)。
(2)理解设计上除经历科学合理过程外,还应遵循一些原则。
2.能力目标:培养按照原则思考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提高审美情趣和技术素养。
(二) 教学重点: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创新原则、实用原则、经济原则)。
教学难点:经济原则的体现
(三)教具: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欣赏图片】常见的生活用产品:钟表、电话、水壶……
(由这些产品导出设计及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2、 出示教学内容:(略)
3、 新课教学:
(1)创新原则
【要 点】:创新就是通过引入:
新 概 念
新 思 想
新 方 法
新 技 术
【案例分析】观察课本61页 《洗衣机的变迁》
【讨 论】1、洗衣机的诞生和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时间效率。)
2、比较相邻形态洗衣机的发展变化,并填写P58页表格中:
3、你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某一个产品在哪些方面有创新吗?
(注意引导提示,以学生举出的例子为主,如果学生没有特别的产品则给出:水壶、笔、钟表、自行车,分析其创新的表现)
【归 纳】:创新是设计的核心,一般可以从原理、结构、技术、材料、工艺等方面改进和突破,以及使用最新的技术成果和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2)实用原则
【案例引入】 设计了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水杯,但它不能盛水,这个设计还有意义吗?
【要 点】:设计的产品要实现其目的而具有的基本功能。
物理功能:性能、构造、效率、可靠性
生理功能:方便性、安全性、宜人性
心理功能:造型、色彩、机理和修饰
社会功能:显示个人价值、兴趣、爱好和社会地位
【课堂活动】 学生欣赏1985年格雷夫斯设计的水壶,从实用性出发分析其功能,
完成课本59页连线题。
【强 调】一个产品如果失去了基本功能,也就没有了价值。
(3)经济原则
【案例引入】圆形手纸卷改成方形手纸卷和纸芯,体现了什么原则?
(引导学生分析园形与方形没有创新,实用性相同,结省了包装空间……体现了什么?由学生得出结论。)
【要 点】以最低的费用取得最佳的效果(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思考讨论】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降低成本,体现经济原则?
【引导得出】材料、技术、管理、工艺(加工方法)、包装、运输、仓储……
【案例分析一】阅读P60《木桶与塑料桶》,进行比较填入表内。
【案例分析二】镙钉的变迁是怎样体现经济原则的?
(展示传统的镙钉(镙丝、镙母)与自攻镙钉,从材料、安装上进行比较,一个镙钉少用一个镙母,一个产品往往有几十个镙钉)
【案例分析三】P6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是从什么角度体现经济原则的?
(改变设计,适应流水线生产方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强 调】 如果只追求形式美而不了解生产工艺,就会无法生产或成本很高。体现经济原则是多方面的。
4、 课堂小结:(1)设计上除经历科学合理过程外,还应遵循一些原则,
除创新原则、实用原则、经济原则外还有其他原则吗?(为下节课做准备)
(2)这些原则是孤立的吗?
(3)这些原则能同时遵守吗?
5、课后练习: P67《练习》1、2。
(第二讲)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
(2)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个产品。
2.能力目标: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提高审美情趣和技术素养,培养面对技术世界发展的信心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
(二) 教学重点: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
教学难点: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个产品
(三)教具:多媒体课件、咖啡壶(实物)。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引入:
提问: (1)洗衣机的变迁体现了设计的什么原则?
(2)从哪些功能体现设计的实用原则?
2、 出示教学内容:(略)
3、 新课教学:
(4)美观原则
要点:好的产品也能让人们从产品的外观和造型上得到美的体验,享受精神上的愉悦。
【课堂活动】观察课本61页手表设计实例:选择自己喜欢的手表样式
强调:产品设计中的美观原则是多元的,它受到消费者、功能、技术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影响。
(5)道德原则
要点:产品设计必须考虑它与人、社会、环境的关系,必须遵循道德原则。
要有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技术成果的道德观念。
【案例分析】 毒瓜子,毒大米,毒豆芽、黑心汤圆、毒火腿、用工业染料染黄的腐竹、死鸡做成的扒鸡、黑心棉、假酒、假烟、“大头奶粉”……
盗取银行卡密码器:假键盘套取客户密码
思考提问:道德原则对于产品设计有何意义?
(维护社会治安、完善社会伦理道德、推进人类文明。)
强调:不道德的产品设计将被一票否决!
(6)技术规范原则
要点:※ 技术规范:有关开发产生技术的知识、领域、方法和规定的总和。
※ 技术规范的有强制性的,也有推荐 性的;
※ 技术规范是有发展的。
【案例分析】移动电话在全世界上百个国家自由地漫游通话;
飞机上圆形窗户。
产品质量认证标志
思考提问:如果没有技术规范将会怎样?
(不方便交流,而且会出现各种质量和安全方面的事故。)
(7)可持续发展原则
要点:产品的设计要考虑到人类长远的发展,资源与能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的平衡等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技术产品是与生态、环境、资源等等紧密相连的。
【案例分析】列举设计中涉及能源、环保的例子
4、 归纳:技术设计的一般原则
(一、创新原则;二、实用原则;三、经济原则;四、美观原则
五、道德原则;六、技术规范原则;七、可持续发展原则)
要点: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是互相关联、互相制约、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关系。
马上行动:讨论分析这两个咖啡壶,在技术设计上怎样体现了设计的一般原则。
要点: ※ 引导学生从创新、实用、经济、美观、道德、技术规范、可持续发等原则分析产品;
※ 对学生的讨论及时加以点评;
※ 讨论小结。
5、课堂小结:
6、课后: (1)思考除了课文的七项原则外,设计上还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2)上网查询 各是什么认证标志?
第三节 设计的评价
一、教学内容分析
“设计的评价”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中的第三节,内容有:对设计过程的评价;对设计最终产品的评价;设计的评价与设计的交流。
本节内容建立在本章“设计的一般过程”和“设计的一般原则”的基础上,即“评价”与“过程”、“原则”联系紧密,“原则”是评价的标准,“过程”是评价的内容之一。因此,本节的学习具有总结性意义。本章与后续各章节属于“总”与“分”的关系。通过本节的学习,能使学生对“设计的评价”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自觉地把评价的意识和方法运用到后续的学习中。
二、教学对象分析
此前,学生已学过“设计的一般过程”、“设计的一般原则”,制作“简易谱架”(模型)并交流,已涉及初步的评价,但评价多属随意性,缺乏理性。从作品及交流中可以看出,许多学生显然没有评价意识,设计中缺少评价环节,表现在作品实用性差,有的设计脱离实际。如:设想用可发光的材料制作简易谱架、不按比例制作、不知如何连接和固定等。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应使学生对设计的评价的认知有根本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 “设计过程”和“最终产品”的基本评价方法,懂得“设计的交流”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设计过程中每一阶段和要求评价,树立质量管理意识。
(2)能够根据设计要求对设计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多方面和评价,并写出设计总结报告。
(3)能够在设计过程中和设计完成后,用恰当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并能在交流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
3、情感目标
认识设计评价的重要性,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形成负责任的设计思想。
认识设计交流的意义,树立交流学习、合作学习意识。
4、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设计要求对设计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并能够写出设计总结报告。
5、教学难点
能够在设计过程中和设计完成后,用恰当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并能在交流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
四、教学策略
1、采用教师讲授、问题探讨、实物分析、习作评价、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等方法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2、本节教学内容分两个课时完成,将“对最终产品的评价”的教学内容提到第一节课来完成,“对设计过程的评价”和“设计评价和设计的交流” 教学内容放到第二课时完成。这样安排是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一般都将评价的目标指向最终产品。这样就可以从对学生习作(最终产品)的评价着手,顺理成章地上溯到设计过程的评价。
五、教学准备
1、几种生活用品:三种削皮器;方、圆、大、小不同的矿泉水瓶;穿针器。
2、选择几款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简易谱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设计的一般过程和设计的一般原则,同学们在制作简易谱架及其交流中展示了自己的设计才华。在交流中各组都有自我评价,那么,同学们对作品的自我评价是否切合实际?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是否理性?应当怎样评价设计作品?这节课我们将探究这些问题。
(二)问题探讨
问题:什么是设计的评价?
答案:设计的评价是指依据一定原则,采用一定方法和手段,对设计所涉及的过程及结果进行事实判断和价值认定的活动。
问题:为什么要进行设计的评价?
答案:因为它对设计者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强化质量管理、高质量完成设计任务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设计中的信息交流和工作反思。
问题:P68如果没有评价,一项设计将可能出现哪些情形?。
答案:如果没有评价,可能出现产品达不到设计要求,甚至出现安全隐患等其他危害。(学生交流,老师总结)
问题:评价对象和评价者各有哪些类型?
答案:
评价对象由两部分组成:设计的过程、设计的成果;
评价者由两部分组成:自我评价、他人的评价
问题:最终产品的评价依据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最终产品的评价有两条基本依据:一是参照“设计的一般原则”进行评价;二是依据事先制定的设计要求进行评价。两者是相互结合的。
问题:设计的一般原则有哪些呢?
答案:创新原则,实用原则、经济原则、美观原则、道德原则、技术规范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问题:这些设计原则有否轻重主次之分?违背哪些原则将“一票否决”?
答案: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设计者可以有所侧重。违背道德原则将“一票否决”。
问题:不同的设计对象有不同的设计要求, “简易谱架”的设计要求是什么?
答案:轻便、实用、耐用、便于收藏、易于制作。
(三)交流评价
1、老师展示几款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简易谱架”,要求学生们踊跃评价。
2、老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评价意见进行辩论。
3、老师总结同学们的评价,并提出自己的评价观点。
4、老师对本次学生习作的优点和存在问题进行总结:
优点:部分学生的作品(模型)制作较精细,有实用性(如通过伸缩调节承载面的大小)
缺点:
(1)绝大部分设计没按给定的尺寸比例,脱离实际。
(2)都是厚纸制作,许多同学未考虑原型用何材料以及连接方法。
(3)“简易谱架”制作宜简易,而同学们大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甚至认为复杂是优点。
论述:模型是根据原型制作的,首先应保证比例正确,其次是能清晰反映原型的结构特征,至于连接方法、所用材料等其它内容,应有相应的说明和图解。
(四)评价实践
问题:对一个日常用品,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
答案:可从其功能、形态、效率、创新性、安全性、操作、性能价格比、美学因素,对社会、环境、资源的影响、市场前景等
问题:教材中介绍了哪些评价法?还可以有其它的评价法吗?
评价实践1——方、圆、小型三种不同矿泉水瓶的对比评价。(小瓶底有蒜瓣型设计)
评价实践2——两种削皮器的对比评价。(先两人削萝卜皮比赛,然后展开评价)
评价实践3——穿针器的评价。(通过手工和用穿针器穿针的对比试验)
(五)作业
就上述“评价实践”中的某一种产品设计一份评价结果。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教师:通过上节的评价,我们发现:同学们的许多设计作品都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这是因为没有遵循设计的一般原则或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其根源在于设计过程中缺少评价环节。如果同学们在把握住设计原则和设计要求的同时,又能在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和反思,就可以避免这些失误。有资料显示,一项设计最终产品质量的60—70%是由设计过程的质量所决定的。下面我们要学习“对设计过程的评价”。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设计一般包括哪些过程?
(二)问题探讨
1、“对设计过程的评价”是否指设计过程终结时的反思?
答案:“对设计过程的评价”不仅指设计过程终结时的反思性评价,还包括设计过程进行之中的及时性、阶段性评价。
2、对设计过程的评价有着丰富的内容,以设计“简易谱架”为例来说说具体有哪些?
(小组讨论、提纲总结、班级交流)
3、分析本组“简易谱架”设计存在的问题是源于哪些评价上的失误?
学生交流、老师总结:
(1)对于材料选择(设计分析)缺乏对比优选,一般只谈及木板、铁皮(或铝皮)。最佳材料是什么?从综合来看,应以胶合板为最好;其次是泡沫板,材料易得、加工容易,又轻便(表面易损可用广告纸蒙上)。此次没有发现用铁丝为骨架的设计,说明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缺少多样性研究。对于材料选择面窄,也是因为不熟习各种可用之材,说明“收集信息”方面也缺乏反思。
(2)对谱架结构得合理性(方案构思)缺乏评价,有的缺乏实用性、有的不符合稳定性原理、有的设计纯属多余、有的不简洁,造成浪费。
(3)对方案呈现缺乏评价,缺乏方案草图或方案草图没有标注尺寸。
(4)缺少优化评价,有许多设计是完全可以改进的。
(5)对小组合作缺乏反思,有的小组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
4、对设计过程的评价内容因个案的不同而不同,P70的评价角度是否合理?还可以补充哪些角度?
5、对于“设计的评价有何意义?”有人总结为“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你认为全面吗?
引导补充:
(1)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2)利于提高设计水平;
(3)利于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4)利于设计中的信息交流和工作反思。
6、设计的交流通常有哪些方式?各有何特点?请列表表示。(P73马上行动)
7、在“设计的交流”中,应注意什么?
引导阅读P73,要点:
(1)对他人提出的理念、信息、评价要作出客观、有意见、实事求是的分析;
(2)要敏感地抓住他人意见、建议中的有益部分,改进自己的设计。
(三)综合实践(作业)
通过“对最终产品的评价”和“对设计过程的评价”及“设计的评价与设计的交流”的学习,我们已领会了设计的评价的意义和方法,现在要求各组写一份完整的设计总结报告。
报告撰写参考要目:
●题目:简易谱架设计总结报告
●设计方案
材料与结构
方案示意图
设计说明
● 对设计产品的评价
● 对设计过程的评价
● 对设计交流的评价
(四)小结(P74《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