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第一节 模型
教学目标:1.能够列举生活中模型或原型的实例,知道模型或原型及其功能,理解模型制作在产品设计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作用。
教学内容分析:1.本章是实践性较强的章节,其内容也隐含着一定的思想方法。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是技术设计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学生掌握技术设计的过程,实现方案到产品的转化具有重要作用。
2.本章在第一节中专门设置了“模型在不同阶段的作用”一小节,强调了模型方法在设计的各个环节中的作用。这里,模型不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模型,它还被赋予了思想方法的内涵。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接触到的模型是不少的。如婴儿用的奶嘴、用橡皮泥捏的小人、用木头削制的手枪……从纵向上看,学生认识模型的深度和广度是在不断地延伸和扩展着的,但从动手制作模型的角度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制作的模型远不如在幼儿园和小学来得的多。这并不等于学生制作模型的热情和兴趣随年龄的增长而呈递减的趋势,问题在于学生在进入中学阶段以后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因此,利用这么难得的2个课时来重新认识模型和动手制作模型,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冲动。
教学策略:要积极引导学生讨论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或听到的模型的功能,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模型在构思、试验、改进和交流中的作用,鼓励学生动手利用模型做一些简单而生动的小试验。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出示课题: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一、模型及其功能
模型(Model)是根据实物、设计图样或构思,按比例、生态或其他特征制成的与实物相似的一种物体。
▲案例分析:“神州飞船”中的模拟人
●出示图片:装入“神州三号”的飞船模拟人
▲.“神舟三号”中的模拟人有什么特征?
为什么要进行“模拟人”试验?
●出示图片:北京奥运会主会场模型、“神州飞船”模型、张衡天体运行的模型——浑天仪。
马上行动:你接触过哪些模型?请写在下面:
▲案例分▲▲模型或原型及其功能的认识,理解模型制作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案例点评: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二、模型在不同阶段的作用
●出示图片
案例点评:
第二节 工艺
1、教材内容分析
根据全册教材分析:教材前三章学习设计的基本知识、设计的一般过程和一般原则;第四章至第六章是学习构思设计方案的方法和手段;第七章是本书学习设计,实践体验,对设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本主书动手操作,技术实践,体现设计思想和感受设计成果的重要部分,也是本书最吸引学生之处。而在动手实践,体验设计与制作模型或原型时,又必须要学习制作的基础——工艺,引导学生了解工艺,初步认识工艺,会选择合适的工艺及方法,使用合适的工具、设备对不同的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模型或原型。
因此,本节是本章的桥梁和纽带,在学习了上节模型,了解模型及其功能与作用后,就要学习设计,实践体验,制作模型。而制作的工艺和方法,就自然成了承上启下的纽带,为后面章节的学习制作模型打下了基础。
本节重点是
1、认识工艺,知道工艺是产品制作的基础和方法,是产品质量保证的前提和手段,是
企业生产的重要核心。
2、了解工艺要求和加工设备,能够选用合适的工艺方法、工具设备进行材料加工和模
型制作。
2、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a、知道工艺的含义和常用工艺的种类,
b、了解常用的工具和设备,知道根据工艺要求选用适合的工具制作。
c、学会金属、塑料、木料常用材料的加工方法。
②、过程与方法
a、以设问引入工艺的课题,以生活案例讨论启迪;
b、以观察实物和ppt图片分析,师生互动,课堂讨论;
c、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工艺概念;
d、知道工艺含义,了解常用工艺的种类;
e、明白工艺就伴随我们左右,身边就存在着工艺;
f、了解工艺加工的设备和工具,认识划针、角尺、划规、样冲、手钢锯、锉刀、桌虎钳、手虎钳、钻床、丝锥与扳手、板牙与扳手等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g、会用常用工具进行金属、塑料、木材等常用材料的画线、锯割、挫削、钻孔、连接、表面处理的加工。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在进行工艺课程的教学中,从了解工艺含义到明白工艺处处存在我们生活中。知道工艺对工业生产的重要性,同样的材料,不同的工艺技术会产生不同的产品,工艺的好坏决定着产品质量的优劣。从而树立工艺要精湛,产品才能优秀的理念,培养学生对技术的正确态度以及良好的技术理念和素养。
b、在学习工艺以及用常用工具进行技术实践中,体验技术活动的过程,感受技术
活动快乐,培养崇尚技术的思想和情感。
c、在工艺教学技术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
3、教学对象分析
a、处在高一学期的学生,尽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工业生产却一无所知,基本都
没去过工厂,不了解工业生产的情况,更不要说对生产工艺的了解,甚至连听也没
听说过,这对工艺这一节的教学无疑带来了难度,因为缺乏感性认识和相关工业生
产的知识。但对处在现代科技发达的社会,尤其是深圳的学生,他们对现代新技术
的产品和使用都有相当的了解和体会,如手机、手表、MP3、洗衣机、电冰箱、
空调、电视、音响等。他们已有较丰富的生活使用经验,因此,以相同的材料,为
什么会生产出不同性能、不同质量的产品?为什么相同功能的电视机、手机会价格
不一样,使用寿命会不一样?人们为什么会崇尚名牌?仅仅是广告的作用吗?等等
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工艺、了解工艺,知道工艺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b、由于社会的现状使城市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受到很大的制约,对常用工具的
认识和使用方法都缺乏经验,因此,结合本章节,在传授工艺知识,进行工艺制作
时,结合实际,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和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一些常用的材料如:铝合
金、塑料管、木板等,让学生学用工具和按照一定的工艺要求,进行加工练习,为
下一节课学习——“制作模型”做准备。在课堂上要加强集体指导和个别辅导,学
会正确地使用工具,规范技术操作,建立工艺概念。
4、教学策略与方法采用
Ÿ 运用经验感受、分析启迪、实践体验、逐步建构法教学。从结合生活,展示图片,分析案例,观察思考,分析感知,逐步认识,实践体验来学习。将难以理解的工艺概念化解为材料相同,制作的方法与采用的手段不同,就会使产品质量的不同。使学生易以理解和接受。
Ÿ 提供工具和材料,创设技术氛围来实践体验,感知和加深对工艺的的理解。
5、教学资源收集
Ÿ 收集了与工艺内容有关的教学材料:如汽车制造、计算机芯片等相关的图片、文字、案
例。准备了制作的铝合金、塑料管等材料、提供了实践所需的工具,如样冲、划规、角
尺、手工钢锯、锉刀、桌虎钳、手虎钳、钻床等。
Ÿ 实验器材准备
铝合金、塑料管 各48块 手工钢锯、锉刀、桌虎钳 各48个
样冲、划规、角尺、钢直尺 各24个 丝锥与扳手、板牙与扳手 各24付
手虎钳、钻床 各一台(个) 铆钉若干个、拉钉枪 8个
6、教学流程
7、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及预期目标 | 设计思路 |
导入新课 | 提出问题:德国汽车和Inter cpu处理器为什么会成为世界的著名产品?同学们制作的便携式小凳什么会不同?为 什么相同的材料,会生产出不同性能、不同质量的产品?为什么相同功能的电视机、手机会价格不一样,使用寿命会不一样?人们为什么会崇尚名牌?仅仅是广告的作用吗?等等。 建立产品与生产技术和制造方法有关的概念,导入工艺新课。 | 学生思考后,知道由于技术和制造方法的不同,也就是制造工艺的不同,会造成产品的优劣,为引入工艺概念作准备。
| 用ppt课件打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建立初步的工艺概念。 |
认识工艺 | 让我们走近工艺,认识工艺,介绍什么是工艺。
| 建立工艺的概念 | 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明确什么是工艺 |
分析案例知道工艺有很多种 | 引导学生观察门窗,回答: 1、门窗由哪些材料制成?这些材料加工方法是否相同? 2.它由哪些零部件组成?装配这些零部件技术要求是否相同? 3.门窗的表面采取了哪些处理措施? | 学生代表观察门窗,回答 问题后,知道根据生产的目的和功能不同,工艺分成为很多种,
|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讨论和师生活动、生生互动,知道工艺分类很多。 |
工艺应用 | 介绍金首饰的制造工艺的应用
| 了解金首饰的制造工艺, | 案例介绍:了解不同的工艺应用 |
同样材料,不同工艺,产品会不同 | 提出问题:为什么茶会有绿茶和红茶? 展示分析:绿茶和红茶的制造工艺 | 通过分析知道同样的原材料,工艺不同,制作出来的产品会有很大的差别 | 通过案例知道同样的材料,不同的工艺,产品会不同。 |
学生代表动手实践体验 | 让学生用4个螺丝安装盒盖 回答:螺丝安装顺序不同,盒盖的拢合紧密程度会不会相同? | 引导全体学生思考,通过用螺丝装配盒子的试验,知道不同的安装顺序(不同的工艺)会有不同的生产质量。 | 让学生动手体验并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知道不同的工艺,会有不同的生产质量。 |
阶段小结 | 和学生一起小结,展示小结语:明确工艺与技术的关系,工艺对生产的作用 | 知道工艺与技术的关系,知道工艺对生产的作用。 | 在前面教学活动基础上得出工艺与技术的关系及对生产的作用 |
工艺的一般过程 | 展示与介绍工艺的一般过程
| 知道工艺的一般过程 | 展示与介绍工艺的一般过程 |
加工工艺及金属材料的基本加工方法 | 转入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 介绍金属材料加工的一般步骤 | 知道金属材料加工的一般步骤 | 利用图片和讲解知道金属材料加工的一般步骤 |
展示:划线工具图片 | 知道划线工具的使用要求 | 利用图片和讲解知道常用金属加工工具的使用方法 | |
展示:正确使用钢锯图片 | 知道正确使用钢锯的要求 | ||
展示:各种锉刀 | 能识别和知道各种锉刀的作用 | ||
展示:正确使用角尺检查工 作面垂直度的图片 | 知道用角尺检查工作面垂直度方法。 | ||
综合实践 | 通过用钢锯和锉刀,割锯塑料管,体验割锯和锉削的感受 | 全体学生学习正确安装锯条,学会起锯的方法,会用钢锯割锯工件和用锉刀锉削工件。 | 通过动手操作、技术试验,学会使用钢锯和锉刀,能正确掌握割锯方法。 |
钻孔及相关知识 | 展示图片:介绍钻孔及相关知识和要求 | 知道使用钻床的要领和钻孔的要求 | 知道使用钻床的要领和钻孔的要求 |
综合实践 | 展示在 L 铝型材上划线和钻孔的要求 | 全体学生,在L 铝型材上作划线练习,请个别学生到钻床上钻孔,并介绍自己的体会 | 通过动手实践,学会划线和钻孔 |
机械加工常用设备 | 展示图片:机床 观看教室的车床、铣床 | 知道机械加工可以提高制造工艺和质量。 | 机械加工设备是提高工艺质量的重要手段。 |
综合实践 | 展示用铆钉连接的铝板,介绍铆钉及其规格、铆钉拉枪的使用方法,演示连接过程。 | 让学生观察铆钉连接铝板并学习连接技术 | 体会连接的要领和观察连接的效果,从工艺角度评价。 |
综合实践 | 展示板牙与扳手,先介绍套丝 的规格等预备知识,然后,边演示套丝的过程,边讲解使用事项和注意的方面。 | 让学生做套丝练习,每二人一组,相互练习,相互观察,相互交流,体会套丝技术要领。 | 通过练习,学生相互评价,老师点评。 |
综合实践 | 展示图片丝锥与扳手,先介绍丝锥的规格等预备知识,然后,边演示攻丝的过程,边讲解使用事项和注意的方面。 | 让学生做攻丝练习,每二人一组,相互练习,相互观察,相互交流,体会攻丝技术要领。 | 通过练习,学生相互评价,老师点评。 |
教学总结 | 展示总结语,帮助学生回忆,强化工艺的相关知识,复习加工工艺及常用金属材料基本的加工方法。 | 全体学生明确: 1、工艺是生产过程中的程序、方法和技巧,它体现了生产活动中的知识、经验、技术等。 2、同样的原材料,工艺不同,制作出来的产品会有很大的差别。 3、手锯要领: 4、锉削要领: 5、使用台钻要领: | 通过展示、介绍、师生互动、动手试验,初步掌握工艺概念,能运用加工工艺知识,学会常用金属材料基本的加工方法。 |
课后练习: | 1、分析自行车、铝锅、铁锅的生产中用到了哪些工艺? 3、举例说明工艺的作用。
|
第三节 制作模型
一、 教材内容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制作模型这节课的内容是技术与设计1中第七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它是本章内容从理性认识到具体的动手实践,是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到实际中。学生从中可以体验和领悟到技术操作的要领和方法;它又是本教材中综合利用前面的知识构建出来的必然结果,也是为后面的评价环节作测试准备。这一节课要上得好,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以后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2、 教材的重点
模型的制作方法
3、 教材的难点
对模型制作把握的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
1、 分析学生
学生对模型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如:生物中所用的人体模型、人体器官的模型,物理中用到的弹簧振子等模型。
学生对动手操作的能力不是很强
2、 分析环境
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学校很重视不够。学生对学习通用技术的热情不是很高,一般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所学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
1、 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地操作。
2、 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
3、 制作成功后,对产品的外观谈谈加于润什么样的色。
四、 教学策略
1、 在实现教学的过程中,围绕着教学的目标展开。
2、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要边走边观察学生操作,及时帮助解决疑惑的问题。
3、 演示过程中,留给学生一些疑问,让学生在操作中注意,引起重视。
4、 分组合作,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建构模型。
五、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学器材
教学器材以60人为一个班级,分为6组,每组一套以下配置:
划线工具:铅笔、直尺、角尺、橡皮
粘贴工具:双面胶、透明胶、厚纸
采剪工具:剪刀、刮纸刀
用木制作好的书架一个,凳子一个。(都可以折分的)
2、 教学场地
专用教室一间
六、 教学过程
序号 | 教材内容 | 教师引领 | 学生活动 | 作用 |
1 | 导入新课 | 提问模型的概念,再引导学生想不想自己新自动手制作模型 | 学生回答 | 回忆旧知识,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准备 |
2 | 展示书架模型 | 在制作模型之前,首先来了解一下书架模型各个组成部分(结构) | 学生观察 | 让学生了解书架的构成 |
3 | 制作模型的步骤 | 教师板书 | 学生看书、 观察 | 让学生了解制作模型的一般步骤 |
4 | 制作书架模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指出制作过程的注意环节,特别强调怎样能节省材料 | 学生观察 | 提醒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重视的环节及不随意浪费材料 |
5 | 工具的使用 | 在利用剪刀或刮纸刀要注意安全 | 学生听 | 人文关怀 |
6 | 学生制作书架模型 | 教师边走边观察 | 学生分组分工,合作模型的制作 | 学生从理论到实践,既能提高兴趣,又增强操作的能力。老师边走边观察能够及时解决学生的疑惑。 |
7 | 让学生讲解书架模型的制作过程 | 各小组由一名代表展示自己的模型以及讲解制作过程 | 以小组代表讲解,其他学生观察、讨论 | 让学生比较各小组制作的优缺点 |
8 | 小结 | 总结各小组的优点 | 边听边讨论 | 学生进一步深入认识模型的构造
|
9 | 模型制作的拓展 | 引导学生从书架模型制作后,自己能不能制作一张小凳子等一些简单的模型 | 边听边回答 | 进一步深入制作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