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设计2》 第四单元 第一节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备课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控制的含义,学会从技术角度理解控制现象,着重了解控制的手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实物案例,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并发现问题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了解控制、研究控制的兴趣与热情。
教学重点:理解控制的含义
教学难点:从技术角度理解控制现象
教具资源准备:多媒体展台,电影片段截取,网络搜索相关文字图片资料,便携式人工发电手电筒(卸下半边外罩)
课型:新授
教 学 设 计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1、播放电影《摩登时代》的片段 2、提问: (1)影片中的那台机器是用来做什么的? (2)影片中的人们为什么要发明那台机器? “同学们,影片中的机器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一个缩影。在自然环境中,事物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结果可能是人们预先期望的,也可能与预期的目标不相符,甚至是不希望得到的。如果人们想达到某一特定的目的,就必须借助适当的手段来实现。比如,我们想要达到类似影片中‘饭来张口’的目的,就不可能指望在没有任何特殊措施的前提下,食物自己跳入我们的口中,因此我们要依靠发明相关的辅助工具来实现我们的目标。 人类的这种意愿和行为,就是——控制。” PPT展示控制的概念: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或目的,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事物向期望的目标发展,这就是控制。 3、提问: (1)刚才影片中的机器发生故障时,工程师们是怎么处理的? (2)他们为什么知道要去整修或尝试整修哪些部分呢?——其实,这是建立在对控制现象充分 理解的基础上。 | 观看 回答问题(1人) 回答问题(1人) | 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兴趣 为引出控制概念做铺垫 通过教师的讲解与课件展示,使学生初步建立控制的概念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理解控制现象——三个要素 ①控制的对象是什么 ②控制要达到什么目的 ③采取什么控制手段 “理解了控制现象,不仅能帮助我们认识控制,改进控制,更重要的是设计控制。在控制的三个要素中,最丰富多彩的是控制的手段; 最需要人们去研究的,也是控制的手段。” 案例1:大禹治水(文字资料) 请学生快速阅读书P96的案例分析,并回答思考框题。 此案例说明控制手段直接决定了控制效果。 案例2:便携式人工发电手电筒(实物) 请一位学生演示手电筒的使用过程,其他同学观察,分析控制手段。 齿轮组传动+微型发电机 案例3:希罗的自动门(图片资料) 请学生看图,分析控制手段。 教师看学生分析情况,选择讲解或不讲解。 案例4:音乐喷泉(图片资料) 教师介绍 控制手段的分类 (1)按照控制过程中人工干预的情形来分: 人工控制 自动控制 (2)按照执行部件来分: 机械控制 气动控制 液压控制 电子控制 将4个案例做分类 4、探究活动 请同学们说说在生活、学习中所见到的控制现象,并对控制手段做力所能及的分析。 学校:学校的音乐铃声、多媒体教学系统、自动贩卖机等。 家庭:冰箱、电饭煲、微波炉等。 | 做 阅读回答(1人) 观察思考、回答(1人) 回答(1人) 回答(3人) | 从技术角度帮助学生形成规范的控制观 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对控制的手段做进一步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对控制的敏感性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社会:交通信号灯、电子警察、电梯等 5、控制的应用很广泛 生活:现代网络家电 工业生产:汽车制造 农业生产:水车、温室、农田灌溉 军事国防:导弹、飞船 | | |
教学反思: |
《技术与设计2》 第四单元 第二节(1)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备课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帮助学生建立控制系统的概念,掌握分析开环控制系统及绘制控制方框图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实物案例,逐步培养学生的控制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分析控制、设计控制的兴趣与热情。
教学重点:开环系统的含义
教学难点:绘制开环系统的方框图
教具资源准备:多媒体展台,网络搜索相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
课型:新授
教 学 设 计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1、控制系统 任何一种控制的实现,都要通过若干个环节,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系统,称为控制系统。 例如书P102的两个案例。 统观我们身边的控制现象,不难发现,控制系统通过“输入”与“输出”这两个信号,展示自身的控制效应,同时,“输入”与“输出”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 在教师指导下阅读书本内容并思考 | 建立控制系统与“输入”与“输出”的概念 | ||||||
控制系统 (装置) 输入量 输出量 | ||||||||
与学生一起探讨P102的“马上行动”并填空 2、控制系统的分类——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输出量不对系统的控制产生任何影响,这种系统称为开环控制系统。 特点:无反馈(输出量无须再采用) 观看视频“一次成功的射门”,分析输入量、控制系统、输出量。 为了打开控制系统的黑匣子,方便分析,我们采用方框来表示系统的环节,用单向信号线来表示系统信号传递的方向,构成控制系统的方框图,用以表示系统的各个环节在系统中的位置、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 思考回答 观看回答(1人) | 加深概念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控制量 输入量 控制器 执行器 被控 对象 输出量 | ||||||||
(1)输入量:控制系统的给定量 (2)控制器: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并发出控制命令的装置或元件 (3)执行器:对被控对像进行控制的装置或元件 (4)控制量:执行器的输出信号 (5)被控对象:控制系统所要求控制的装置或生产过程 (6)输出量:控制系统的输出信号 (7)反馈环节:无 例:书P103 游泳池的注水系统,带领学生精读。 3、如何根据材料绘制控制方框图 (1)画出方框图的空白结构 | 仔细体会 | | ||||||
| ||||||||
(3)根据输入量确定控制器 (4)根据输出量确定被控对象 (5)能对被控对象进行操作的元件就是执行器 (6)执行器的输出信息就是控制量 指导学生看书P103与P104的案例分析,熟悉绘制开环控制方框图的方法。 练习:请画出投掷飞镖动作的控制方框图 | 分析及绘制 | 巩固知识 检验学习效果 | ||||||
投掷的力 度及方向 期望值 大脑 肢体 飞镖 落点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4、探究提升 书P105的探究题2 (1)画出开环控制系统的空白方框 (2)输入信息可以确定 (3)该怎么设置输出信息,使之有报警的功效,关联的被控对象又该是什么? (4)能识别烟雾的控制器该是什么? (5)能控制被控对象的执行器是什么? (6)确定控制量 | | 能力拓展,为后面的控制设计做铺垫 | ||||||
教学反思: |
技术与设计2》 第四单元 第二节(2)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备课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闭环控制系统及绘制控制方框图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实物案例,逐步培养学生的控制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分析控制、设计控制的兴趣与热情。
教学重点:闭环系统的含义
教学难点:绘制闭环系统的方框图
教具资源准备:多媒体展台,网络搜索相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
课型:新授
教 学 设 计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1、观看视频“久攻不下” 和上节课观看的“一次成功的射门”相比,控制球的过程有什么不同?球员多次的射门行动之间有无关联? 球员从第二次开始射门,都是依据上一次射门的结果展开行动。 闭环控制系统:系统的输出量返回到输入端并对控制系统过程产生影响,这种控制系统称为闭环控制系统。 特点:有反馈,反馈影响控制。(输出量必须再采用) 举例:GPS自动导航系统——当前的位置将作为下一步导航的输入信息 2、闭环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 观看回答(1人) | 引发疑问 | ||||||||||
+ - 控制量 比较器 给定量 控制器 执行器 被控 对象 被控量 检测装置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1)给定量:系统的给定量 (2)控制器: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并发出控制命令的装置或元件 (3)执行器:对被控对像进行控制的装置或元件 (4)控制量:执行器的输出信号 (5)被控对象:控制系统所要求控制的装置或生产过程 (6)被控量:控制系统的输出信号 (7)检测装置:测量出被控量并返回输入端 例:书P106 新游泳池的注水系统,带领学生精读。 3、如何根据材料绘制控制方框图 方法类同开环控制系统方框图的画法,但需要添加“比较器”和“检测装置” 练习:请画出人工调节液面的控制方框图 | 仔细体会 分析及绘制 | 检验学习效果 | ||||||||||
+ - 液体 输出量 比较器 给定量 大脑 手、 阀门 容器 液面 位置 眼 睛 | ||||||||||||
4、总结提升 P106的“马上行动” (1)开环控制系统 (2)闭环控制系统(着重讲,并画方框图) (3)开环控制系统 (4)闭环控制系统 | | 巩固概念 | ||||||||||
+ - 通/断电源 比较器 预设 温度 微型 电脑 继电器 压缩机 当前 温度 温度传感器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5、综合探究 P107 练习3 | 分组讨论回答 | 锻炼思维 |
教学反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