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品读文章,在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2、合作评价散文《白鹭》,探讨合作学习的适切性。
教学流程:
一、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散文《白鹭》,今天我们学习散文家对白鹭的评价《散文家谈散文》。
二、听读:
1、边听边给生字词语注音,划下生字词语。思考,晓雪是如何来评论这篇文章的。(作者评论这篇文章的思路)
2、资料:姚鼐 (1732——1815)是我国清代的散文家,安徽桐城人,“桐城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他主张以阳刚和阴柔区分文章的风格,还提倡从模拟古文的“格律声色”入手,进而模拟其“神理气味”。
3、他的这段言论主要体现了他对文章的气韵的感受和理解,以自然风物比喻文章的气韵生动,以珠玉之辉、鸿鹄之鸣形容文章的深远辽阔的境界。
评论思路
第1小节:一开始表白了自己关于散文的随意性和多样性的见解 。
第2小节:列举了一些作家的艺术风格,这一方面有力支撑了作者上文提出的观点,同时也为下文对郭沫若的散文风格作了一个铺衬。
第3小节:写其他作者的不同风格,这是从“面”的意义上进行比较的,最终他还是要落实到郭沫若这位作家的“点”上。因此下面就写了郭沫若散文的风格,指出他除了“豪放激越,气势磅礴”的一面之外,还有“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一面,而且后者是自己更喜欢的,最后落实到《白鹭》上来。
第4小节:本文的核心,它指出了《白鹭》一文的写作特点。这就是文字上是“非常精彩、极其简练”,感受上则是“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对于具体的描写白鹭,晓雪以引用原文的方式表达,好像也只有引用原文才能证明“绝妙的描绘”所达到的艺术境界了。以此来表达对郭老的赞叹之情。
第5、6两节:引用姚鼐和莱辛的文字,目的在于强化注重阅读感受的一种阅读方式。姚鼐主张以阳刚和阴柔来区分文章的风格,引文部分则说明了一种“柔婉”风格散文的艺术魅力。晓雪引用这段话是为了说明郭沫若的《白鹭》是一篇境界和品位很高的散文,体现了他“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风格,意在告诉读者要感受这篇文章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必须用心品味,否则无法发现水面的涟漪和珠玉的光辉,是无法听出寥廓天际的鸿鹄的鸣叫的。
最后引用莱辛的话和《白鹭》原文,反过来赞美《白鹭》一文,看似轻而易举,实则颇具匠心。
小小评论家:
你的感受是什么?
评论本文的角度:
文章的语言美、文章的结构美、文章的写作手法、文章的主题美、品析文中的画面美、……自定评析角度
三、合作探讨: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对于一个问题,以个体的能力解决起来有困难,需要集中大家的智慧来解决,如研究性学习。就刚才的评论,个人的认识毕竟不够深刻,深入,需要集中大家的力量深入探讨。
要求:1.亮出你选择的课题。2.相同的课题,座位相近的组合在一起。人数4——6人。3.如果选择某个课题的人数太多可以组合成几个小组。4.组合好后,最短时间确定一个组长,由组长负责记录,每人都要发言,组长记录下不重复的要点,并做整理。5.派代表发言。发言人的表述形式为:我们组认为……6.时间:10分钟左右。
四、作业:
以小小评论家的身份,评论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朱自清的《绿》
4728.ppt
4729.doc
4730.doc
4731.doc
4732.doc
4733.doc
4734.doc
4735.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