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体育与健康>>学科活动>>文章内容
常州市中学体育备课本
信息时间:2010-06-29     阅读次数:

《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建议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和体魄

2.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4.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根据课程设计思路,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中应做到:

一、课前准备

1.认真钻研《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理清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不同阶段水平设置要求,理清初中和高中阶段实施新课程的不同点,准确理解和把握各阶段学习领域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所专长,提高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2.初中阶段,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注重学生基本运动知识、基本运动技术和基本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3.高中阶段,实行学分制,在确保促进学生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爱好在学校确定的范围内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习,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发展运动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学生每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且学习成绩合格者可获得相应学分。共计11学分(含田径运动必修1学分,健康教育专题必修1学分,) (每学分相当于18学时)。学生修满11个必修学分即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毕业要求。

4.高中阶段,根据课程标准实施要求,可以在七个模块:田径类项目、球类项目、体操类项目、水上或冰雪类项目、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新兴运动类项目六个运动技能模块和一个健康教育专题模块中进行选择性教学。其中田径类项目和健康教育专题模块为必修,其它为选修。

5.根据实际情况,每36学时的单元设计中设置2-4个学时的拓展性教学内容和3-5个学时专项体能教学内容。拓展性教学内容的设置,是应对学生能力发展、天气变化以及学校体育教学常规工作的需要。

6.科学制订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做到每学年、每学期、每个单元有计划,每节课有教案。

1)学期教学计划,根据课程标准不同阶段水平设置要求,从实际出发,总体安排,统筹计划。

2)单元教学计划,根据维度目标制订。

3)课时计划,根据单元教学计划目标,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制订,形式可以多样化,但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学组织形式与策略、学习步骤(学与教的方法)、运动负荷预计、教学反思等部分。

4)教案的设计与撰写

4.1)提倡使用市教研室统一制定的“体育与健康教案”规范设计。不反对电子教案的使用。

4.2)使用电子教案必须满足二个条件:一是,电子教案设计的格式与规范要求与文本教案相同;二是,电子教案必须是每节课打印后贴到备课本上,且需在学期结束前装订成册自己保存备查。

4.3)提倡按照市教研室制定的“体育与健康教案规范撰写详细教案。

4.4)撰写教学简案的教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使用者教学工作认真踏实,富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且具有中学高级以上职称或担任体育教学工作满十年以上;二是,必须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并重点突出教学步骤设计和教学反思

7.提高安全意识,做好课前各项准备工作

1)认真做好场地器械的安全检查    2)做好场地器械的布置,充分考虑合理性与安全性

二、课堂教学

体育教学作为一门学科课程的教学活动,它与其他各科之间的差异要比其他文化学科之间的差异大得多,也深刻得多。因此必须做到:

1.遵循体育教学的科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

人的认识事物的规律 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

教与学的规律     人体机能适应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与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的规律

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的差异性教学规律   教学中学生要承受合理运动负荷的规律

2.合理选择与设计教学内容

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对促进健康、增强体能、培养运动爱好、发展运动能力、提高运动技能有实效

高中阶段,以运动项目为选择教学的主要内容,体现运动技术、技能教学的系统性;但要注意结合专项教学的特点特别关注身体素质、专项体能练习内容,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阶段,应注重学生基本运动知识、基本运动技术和基本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应用

初、高中均应根据实际情况分配体育与健康理论课内容,选择队列队形、田径、球类,体操、健美操、武术、校本课程等多种内容。

3.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

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    灵活运用组织教学形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面向全体学生,关心体弱和病残学生

注重保护帮助的教学与运用,加强安全教育

4.提高体育教师教学基本素养,严格课堂教学常规

上课要穿运动服、运动鞋,提前到达上课地点 力求讲普通话,语言的表达清楚,简洁明了

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上课教态自然,语言文明 口令清晰、规范,声音洪亮

上下课要集中整队和清点人数,落实学生请假、见习等常规

上课前应检查指导学生服装、鞋子,排除携带易伤物品上体育课

上课时要充分考虑场地器械的布置情况,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重视学生体育骨干培养

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行为发生     注意教育的艺术性,忌简单和粗暴的教育和教学行为

如无特殊情况上课时不戴遮阳帽、墨镜和手套       按时上下课,不要拖课,不提前下课

三、课后活动

1、做好器械收放整理工作,教育学生爱惜学校场地器械设施2、布置下一节和课外练习的内容

3、做好教学反思,注重成功教学案例的收集和整理

4、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统计和上报工作

5、做好大课间、课外活动的组织指导工作

6、做好学校业余运动队的选拔、组织、训练工作

7、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不断提高科研能力

四、评价与考核

1)课堂教学评价

关注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

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重视学生亲历实践过程

关注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发展情况

2)学生学习评价

采用基础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采用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提倡采用等级评定制,也可以将等级评定与评语式评定结合使用

每学期测试不得少于五项体育单项,提倡每学年测试一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

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学生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和健康行为

   年级   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年教学计划

任课教师                                                     年______月

分 类

教学内容

 

年级

年级

年级

上学期

下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健康

教育

专题

 

 

 

 

 

 

 

 

 

 

 

 

 

 

 

田径

 

 

 

 

 

 

 

 

 

 

 

 

 

 

 

 

 

 

 

 

 

 

 

 

 

 

 

 

 

球类

 

 

 

 

 

 

 

 

 

 

 

 

 

 

 

 

 

 

 

 

 

体操

 

 

 

 

 

 

 

 

 

 

 

 

 

 

 

 

 

 

 

 

 

 

 

 

 

 

 

 

 

健美操和舞蹈

 

 

 

 

 

 

       

 

 

 

 

 

 

校本

教材

 

 

 

 

 

 

 

 

 

 

 

 

 

 

 

 

 

 

 

 

 

体能等其它类项目

 

 

 

 

 

 

 

 

 

 

 

 

 

 

 

 

 

 

 

 

 

机动

 

 

 

 

 

 

 

合计

初中学段      学时

 

 

 

 

 

 

 

 

 


___《体育与健康》课程学年教学计划

任课教师_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_月

分 类

教学内容

 

 

 

高一

高二

高三

分值

年级分值权重比例

 

 

健康

教育

专题

(水平五)内容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6

6

6

1

 

 

田径

类运

动系

 

 

 

 

 

 

 

 

 

 

 

 

 

 

 

 

 

 

 

 

 

 

 

球类

选项

系列

 

 

 

 

 

 

 

 

 

体操

类项

目系

 

 

 

 

 

 

 

 

 

 

 

 

 

 

 

 

 

 

 

 

 

 

 

 

 

 

综合

类项

目系

 

 

 

 

 

 

 

 

 

 

 

 

 

 

 

 

校本

教材

系列

 

 

 

 

 

 

 

 

 

 

 

 

 

 

 

 

机动

 

 

 

 

 

合计

高中学段      学时

 

 

 

 

 

    年级   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期(模块)教学计划

任课教师                                                      年______月

 

 教 学 内 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备注:初中年级每周三节、高中年级每周两节。

    年级   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单元(模块)教学计划

任课教师                                                     年______月

内容

 

课时预计

 

教学

目标

 

课次

教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

教学策略

1

 

 

 

2

 

 

 

3

 

 

 

4

 

 

 

5

 

 

 

6

 

 

 

               单元(模块)教学反思

                                                    

                                                  

                                             

                                              

                                               

                                                 

                                              

                                                 

                                             

                                                 

                                              

                                             

                                               

    年级   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期考核计划

任课教师                                                       年______月

构成

项目       标准

优秀

90分

良好

75分

及格

60分

不及格

60分以下

运动

能力

 

 

    %

 

 

 

 

 

 

 

 

 

 

 

 

 

 

 

 

 

 

 

 

运动技能

 

 

    %

 

 

 

 

 

 

 

 

 

 

 

 

 

 

 

体育基础知识      %

 

出勤及课堂表现    %

 

合计           100%

 

 

 

 

《体育与健康》课程课时教学计划

                                     

课题:

授课时间:    

星期:


    

 


重、难点

 


课的

部分

教学内容

教师教学策略与要求

学生活动与组织形式

运动负荷


时间

次数

强度


 

 

 

 

 

 

 

 

 

 

 

 

 

 

 

 

 

 

 

 

 

 

 

 

 

 

 

 

 

 

 

 

 


课的部分

教学内容

教师教学策略与要求

学生活动与组织形式

运动负荷


时间

次数

强度

 

 

 

 

 

 

 

 

 

 

 

 

 

 

 

 

 

 

 

 

 

 

 

 

 

 

 

 

 

 

教学资源

 

练习密度预计

 


平均心率预计

 


课后反思

 


优秀体育课的基本要求

1.教学指导思想正确,能依据体育学科的性质、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从实际出发,正确地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促进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健康深入的发展。

2.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进行检查和评价。

3.教学内容的选择,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性质、特点和价值,教材处理得当,主要教材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与学因素。

4.教学设计科学,教学分段合理,教学组织严密,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步骤清晰;运动负荷适宜,对各项练习的时间、次数及强度能作出科学的具体安排;场地、器材、教具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利用,经济、实用、有效,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

5.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使教和学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能够正确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及其它评价方法,给学生以及时、真实、明确的学习反馈信息。教与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

6.能够正确地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关系,既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解决好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体育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又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7.能够以运动技术教学与身体锻炼为载体,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把几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

8.能够较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基本功。如口令清晰、宏亮;示范正确、优美;讲解简明、易懂;保护帮助合理、到位;指导练习与纠正动作错误有效、得法;队形调动便捷、合理;课堂常规贯彻认真、得当;安全措施得力、有效;突发事件处理正确、及时等。

9.农村学校的体育课能够针对农村学校的场地器材与学生的体育基础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教学活动,尽可能地使学生能学到必要的体育知识、技能,身体得到有效的锻炼,体育意识与心理品质得到一定的培养。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