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家乡的个性
缄默的巷道,沾染了青苔的檐角,颓圮的篱墙旁几声熟悉的燕叫。回廊构架间,燕子衔泥搭起了江南的个性,个性的江南。
个性的江南,充满了涩涩的古香。春秋时代,雨打的江南,水中绽出一朵红莲,妩媚地开在吴越山水之间;两宋时期,有人披着蓑衣、顶着斗笠,竹杖芒鞋,将一生的末端留在江南……季札、伍子胥、唐荆川漫步在此,浅斟细唱江南的个性——史香悠悠。
个性的江南,充满了柔靡的吟唱。听,姑苏台畔谁泛着渔舟,吟着月落乌啼;听,断桥苏堤边谁的指尖触着寒水,哼着《断桥残雪》;你再听,惆怅的江南烟雨里,传来深沉的牛哞,还是哪儿来的谣,惊觉古香。深井边,邻家阿姨搀着孩子的手,一字一顿吐纳江南的个性——淡雅柔曼。
个性的江南,充满了浓浓的乡情。踯躅在雨地里农人的脚下,踩出了春天;乌篷船下渔人撒下的网,织出一川烟雨;门槛边的奶奶,丝线穿进针孔,一针一针绣出江南的个性——浅浅水乡。
个性的江南,充满了依依的真情。微雨的巷陌,儿子骑坐在父亲肩上,“挥斥方遒”,就像父亲握着竹鞭、挞着老牛;清香的玉兰树旁,孩子静静地听母亲讲着往事,就像那只伸长脖子静静聆听春天的白鹅;青石板上,伊人撑着一把伞,等待着那个他……雨水清洗着江南的个性——温婉情长。
个性的江南,充满了自然的呓语。荷叶下的小鱼露出脑袋吐着气泡;檐角的燕子叫声咿咿,唤着母亲;菜花间的粉蝶双宿双飞;老牛踩着青石板,很安详。柳枝上,早莺也乐此不疲地呼出江南的个性——莺飞草长。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般开落,而我在荷叶落叶之际,取一瓢水饮下。江南的个性在我的心中荡气回肠,满腔都是家乡——江南。
【点评】文章开头蕴着诗韵,寥寥几句,点题“江南的个性”,仿佛一幅如烟如雾的水墨画徐徐展开。正文五段运用排比结构,把江南的个性一一展现,且暗含虚实变化,实者,人文历史之景;虚者,温婉柔曼之情。结尾再次点题,凸显热爱家乡的感情。
作者文笔颇佳,用饱含情感的笔调并借助诗意化的表达来叙写自己的独特体悟,使文章显得文采飞扬、摇曳多姿。全文层层递进,结构清晰,感情丰满,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略感不足的是作者在历史知识方面稍有欠缺,对常州人文历史了解不多,导致文章稍显空乏。
常州田中分校 恽冬梅
19.家乡的个性
旭日东升,家乡醒了……
推着坐在轮椅上的爷爷,走过朝阳洒过的街角。爷爷早就读懂家乡了,而我们伴随着他,重走他的足迹,细细品味家乡的味道……
走过怀德广场,微风轻拂,小草们摇头晃脑。过小桥,古色古香的篦箕巷呈现眼前。透过镂花的窗子,一排排精美的梳篦跃然眼前。爷爷以前是和工艺品打交道的,他笑着说:“等我腿好了,一定亲自买一把梳子送给我亲爱的乖孙女啊!”欣赏着篦箕巷一家家店铺陈列的艺术品,踏着一块块方方正正的青石板,转眼间,已来到西瀛里。我微微扬头,望着明城墙,看着那一块块年代久远的城砖,心生敬畏。爷爷笑着说:“这些城砖啊,都是老常州人怀着对家乡的爱,一块一块收集来的。”这时,街边传来熙熙人声,早起的商家已在准备开店营业。目光转到城墙对面的莱蒙商业区和步行街,这里可算是常州最热闹的地方了,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首选地。此刻,太阳也完全跃上了地平线,路上的行人车辆渐渐多了起来。我该为爷爷买早点啦!我小心翼翼地把爷爷推到早科坊,寻了几块香喷喷的麻糕。爷爷吃了一口,笑着说:“嗯!我就喜欢这个老味道。”走出繁华的商业街区,便看到威严肃穆的瞿秋白同志纪念馆与故居。我的思绪被拉回到了革命战争时期。秋白三十六岁英勇就义,他为祖国为人民牺牲了自己,他的铜像伫立在纪念馆门口,他的目光使人为之振奋!
时间不早了,推着爷爷回家,一路上,我的心绪难以平静……
常州人杰地灵,秋白、太雷、恽代英、华罗庚都是我们常州的骄傲;常州山清水秀,茅山、天目湖吸引着众多游客;常州文化源远流长,梳篦、美食展现了无限风光……
正是古巷的宁静与街区的热闹,构成了常州的和谐与繁荣,此刻,宁静与热闹显得那么相得益彰……
我想,家乡常州的个性就是我们常州人的个性!
【点评】本文构思十分巧妙,孙女推着轮椅上的爷爷,走过家乡一条条小巷、一道道风景,也走过历史的沧桑,走过当今的繁华。在宁静和热闹、沧桑与繁华之间寻到了常州的个性,在历史的积淀中挖掘了常州的精神所在。
作者文风凝练简洁、朴素无华,却字字饱含感情。“走过朝阳洒过的街角”、“寻了几块香喷喷的麻糕”等句初读平淡,细细品味不禁为作者小小年纪竟然拥有如此深厚的文字功底而赞叹不绝,可为素文典范。
建议:如果在描写秋白处再多些笔墨,在描写繁华和谐处也再多些笔墨,文章会显得更加饱满。
常州田中分校 恽冬梅
20.家乡的个性
“但闻砧声捣,蛰声细,漏声长。”这是家乡的声音,也是家乡不是最独特却是最温暖永恒的个性。
就像是外公磨刀的声音,略带沙哑,却细腻绵长。琉璃色的天光闪烁着润泽耀眼的光芒照亮雨后初晴的早晨,从远处传来陌生却永恒的鸟鸣声,在一片砧声中、水声中、人语声中寂静地飘荡着,却最后归于沉寂,只剩下如烟雨迷蒙中吹响的长笛声那样隽永的,却略带沙哑的磨刀声。这才该是我的家乡最真实的声音,我的家乡最单纯明媚的个性。这才是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没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浪漫灿烂,没有“子规声里雨如烟”的烟雨朦胧,没有“大漠孤烟直”的豪放悲凉。它就像是江南水乡中一泓温暖清澈的泉水,流经温暖的土壤,到达梦乡。说到底,它还是像各种声音沉寂后绵长永恒的磨刀声。
这就是那样清澈却沙哑的磨刀声。“哧嚓——哧嚓——”。磨刀声并不清脆,却在无比寂静的早晨一声声的回响,我留意过外公磨刀时的表情,那是怎样一种简朴真诚的纯良,这样一种不屑于喧闹和浮躁的声音,才会使异于时间的另一种久长。
当一切繁华落幕,一起喧嚣归于平静,还有什么最终尘埃落定。当一曲歌曲都已过时,当每一句对白被人遗忘,那还有什么声音可以永远深入灵魂,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终是只剩下磨刀的声音。我打江南走过,那穿过季节的声如莲花的开落,而磨刀的声音可以洗净铅华如荡涤一切的温泉,就才该是我的家乡的宁静和安详,这才是家乡经过千百年的冲洗,所遗留下来的最温暖永恒的个性。
磨刀声一如既往地传递着宁静、简朴和安详,这才是我的家乡个性所被珍藏的最初的地方。
【点评】纵览全文,作者将匠心贯穿于精巧的构思中。人有个性特色,家乡亦有个性标识。文中作者巧借家乡之音——外公磨刀声为依托,且贯穿全文,逐渐凸现家乡个性——简朴纯良、宁静安详。全文紧扣主题。开篇即开门见山,直指声音即是家乡的标识,下文着重将笔墨灌注于磨刀声的丰厚的内涵中来,那是流经岁月的洗刷而最终留下的独特的个性。而文中一组令人叫绝的对比更是凸显了家乡个性之明媚,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情有独钟。
本文的语言也颇具个性。无论是开篇李清照的词,还是文中美妙的比喻和一气呵成的排比,还是磨刀声细腻、绵长、深远意境的营造,都足见小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颇具才气,实属难得!
常州市清潭中学 尹翔翔
21.家乡的个性
家乡,如同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有着挥不尽的羞涩,有着说不清的情意,一个正在成长的你,家乡,在一个不为众人所知的偏僻地方,张扬着你的个性,展现的是你个性的美丽。
你,不理世俗的潮流有多开放,始终保留着你羞涩的美。
在清晨一缕阳光透射天际之前,在朝阳带来一片绚丽的云霞之前,你用一层清凉的面纱——晨雾,遮挡你羞涩的脸,展现你那如西子一般腼腆而又纯朴的笑。朦胧的笑,朦胧的美不抹粉胭绿脂,不披金发红衣,纯净的,宁静的。永久的纯朴,永久的那么冰清玉洁。
晨雾是你,最真的你,最真的个性。
你,不看世俗的冰硬与冷漠,永久地用炊烟传递着你的个性,爱的个性。
炊烟是你的手,你亲手把母亲家里等着丈夫,孩子吃饭的期盼传给田间的他们,你亲手把这爱传给在外的游子。
淡黄的炊烟,杂着一股麦香的味道,那是爱的味道,在空中游荡,在树旁鸟巢里回旋,在拐角的胡同里踱步。将这缕爱拨向你身下的每一寸土地。
炊烟是你,最友爱的你,最友爱的个性。
你,不惧城市的繁华,不羡慕城市的流光溢彩,黑夜里将干净的星空留给梦想。
当夜幕降临,你不求人们给你穿上五彩的衣裳,给你戴上华丽的帽子。静静地,把你黑的深邃,灿烂的星空带给人们。把你皎洁的月光撒给大地,在地面汇成一条河,星星在河中眨眼泛起点点波光,传递着智慧的光。
夜的星空是你,最亮的你,最亮的个性。
晨雾中真的你,炊烟中友爱的你,星空中最亮的你,是否依旧未改,当物欲横流的潮流再次来袭,你依然张扬着你的个性吗?
【点评】本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主题鲜明。全文采用排比铺陈的构思方法,多角度展示家乡的个性,每一层次都用对称的语句作精炼的总结,颇具特色。而最大的特色是作者通篇采用第二人称直抒胸臆,似与多年的旧友私语,亲切自然,给本文增添了几分情趣。作者巧借家乡之晨雾、炊烟、星空三个意象,传递家乡真、善、美的个性,可谓构思精巧。
本文的语言内敛而又温情,倾诉式的语言朴实无华但阐释着美的真谛,结尾的设问意犹未尽,也传递着小作者美好的愿望和希翼,是一篇用心在书写的佳作。
常州市清潭中学 尹翔翔
22.家乡的个性
岁月的流逝终究要带走些什么,而常州这一块沃土在岁月的洗刷下渐露个性——古风犹存,现代潮流也在涌动着。
粉墙黛瓦,青泥石板,这些无言的遗产依稀可见。漫步其中,好像回到了从前,全身的浮华一扫而空。高墙中的天显得更蓝更清澈,一切都源于这个城市的恬静与淡雅。
每天清晨,匆忙赶着上学的我也总会留意着身边的一切。大树砍掉了,外墙穿新衣了,又有一处作为停车位了……而唯一不变的是在享受早餐的人们。也许是他们不愿亲自动手,但我想更多的是他们对这个古老城市美食的喜爱,对这个城市古风的留恋。虽然每天顾客不同,可我总能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着相同的幸福表情。
若你有幸能随着一只商船沿运河而下,那么这个城市的风光就尽在你眼中了。两边的绿树藤蔓随微风晃动,似乎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它们带着你寻觅这个城市的古风:西有荆川,横刀立马;东有东坡,对酒当歌。你不得不为此叹服。
经历数次蜕变,如今的常州也俨然是一个现代化大都市了。摩天大楼,鳞次栉比;多彩夜灯,赏心悦目。每逢大型节日,便会有“火树银花不夜天”之壮观景象。同时,平民大众的舞台也随之搭建,老人孩子们每周都能欣赏到美轮美奂的表演,欣喜之余,收获颇丰。而近年崛起的中华恐龙园也一跃成为闻名遐迩的“招牌”,五湖四海的游客慕名而来,尽兴而归。现代化带来的冲击与激情已注入这个城市的骨髓之中。
岁月是杯香醇的酒,细细品尝,回味无穷。家乡就在这酒香中肆意的展示个性,古朴中有现代,恬淡中存激昂。
【点评】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清晰简明。开篇点明家乡的个性:“古风犹存,现代潮流涌动”。古风有建筑、饮食习惯、运河两岸风光等;现代潮流有摩天大楼、火树银花、舞台表演、中华恐龙园等。先古后今,古为重,详写;今为轻,略写。结尾再次点明主题,首尾呼应。
文章多用短句,长短结合。语言质朴无华,娓娓道来。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写出这样的文章可见平时较扎实的功底。
常州北环中学 吴仔俊
23.家乡的个性
家乡,似一缕阳光,给予寒冷中的人们一丝温暖;家乡,似一盏灯,为迷路的人们指明方向;家乡,似棵参天大树,为苦难的人们遮风挡雨……古往今来,多少迁客骚人,用手中的笔,表达了他们对家乡的爱,对家乡的思念。而我,也不例外。
阔别家乡已经多年,但家乡的样貌却记忆犹新。
家乡,是美丽的。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连空气都是清新的。五彩缤纷的鲜花一丛丛、一簇簇地聚在一起,它们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翠绿的小草破土而出,好奇的四处张望。岸边的柳树抽出了新的枝条……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家乡,是勤劳的。田野里,都是农民伯伯的身影,他们顶着烈日,赤着双脚,在田地里辛勤劳作。
家乡,是忙碌的。田野里,麦子已经熟了,高粱已经红了,农民兴高采烈地拿着镰刀,隔着麦子。果园里,黄澄澄的梨子高挂在枝头,一盏盏似红灯笼的柿子,顶着肚子,耸立在树梢,石榴开心地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似玛瑙般璀璨夺目,看着看着,不禁留下了口水,果农们笑得合不拢嘴,心里想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啊,一阵风吹来,果子成熟的香味扑鼻而来,引来几声开怀大笑,一片忙碌的景象。
啊,家乡,你的个性如此之多,怎能不让人热爱呢?是的,我们无法不怀念您,怀念你的美丽,怀念你的勤劳,怀念您的忙碌,更加怀念的是您的爱啊!
【点评】这篇考场作文以准确的立意、清晰的结构、朴实的内容、精彩的语句取胜。文章巧妙地捕捉住了家乡的个性:乡村特色。将家乡的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这种美的呈现不仅在于家乡本身,而且得益于该考生清晰的结构和出众的文笔。文章将家乡的个性通过“美丽”、“勤劳”、“忙碌”三个方面以及多种写作手法完美地展现了出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章多处使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使家乡的个性不再是平面的图像,而是具有了一种立体美。
不过,文章正文部分的处理略显不足。第一,“勤劳”和“忙碌”明显是同一种特色,正因为如此,也造成了对于“勤劳”描述的不足。第二,家乡的“美丽”、“勤劳”、“忙碌”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能算是个性,只能算是外在的特点,真正的个性应该着眼于民风民俗,这样才能真正地凸现个性。
常州新闸中学 王小斌
24.家乡的个性
“卖甜白酒喽——又酸又甜的甜白酒来喽——卖——甜白酒喽——”
我循着声音,跑到阳台上,倚着窗棱。盼望着,盼望着,那诱人的吆喝声,终于渐行渐近了。
“喂!甜白酒,在楼下等一等!”
“好咧!”
拿上自家的锅子,再抓上几枚硬币,我便一溜烟跑下了楼。邻居也尾随我身后,脚步声像冰雹落于屋顶一样有力。
卖甜白酒的就把他那辆锈迹斑斑的老式三轮车停在一棵苍老的梧桐树下。法桐树如大扇子一般的叶片蓊绿欲滴,给我们投下一片清凉。稍有一阵风吹过,被剪碎了的阳光就疏疏散散地落了下来,但那就像是梦的碎片,是稍纵即逝的。
三轮车前早已排出了长长的队伍,邻居们见了面,互相问声好,又有忙里偷闲,乘这时攀谈起家长里短。不一会儿就轮着我了。
“两块!”
卖甜白酒的熟练地拿起小铲子,接过锅子,一铲,一捡,一放,再拎起锅子把香甜的酿酒一倒,干净利落,清清爽爽。
我把几枚硬币松松爽爽地往他早已褪了漆的小木盒里一倒,他也从来不一板一眼地数着硬币个数。只把锅子端得平平的递给我,对我浅浅的一笑,就有忙着招呼别人了。
上楼时,我端着锅子小心翼翼地走上楼去,生怕满满的酿酒会洒出一点孝敬了土地爷,又有时,看着那清澈的望眼欲穿的酿酒,便忍不住,把头一探,小心地吮吸一口,再心满意足地往楼上去了。
“卖甜白酒喽——又酸又甜的甜白酒来喽——卖——甜白酒喽——”
坐于阳台上,手执细勺,一边品尝着酸甜的甜白酒,一边听着那三轮车渐行渐远,直至不见了。
家乡从温软的江南鱼米之乡,逐渐变为了现代化的都市,而甜白酒的味道,同那如歌的吆喝声和老式的三轮车,成为了我心中的家乡永远的符号。
【点评】这篇文章文笔细腻,语言精练,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家乡热爱的真挚情感。开头形象地用了叫卖声来吸引读者的兴趣,较为新颖。且从“脚步声像冰雹落于屋顶一样有力”、“小心翼翼”地“端着”、“忍不住吮吸一口”……点点之间贯穿全文,抒发情感。其中还巧妙地穿插一段景色描写,动作描写,很好地烘托了气氛,表现文章主题。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其中没有一处较为着重描写,这样就使文章较显平淡,过于单薄。
常州北环中学 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