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初中教育>>语文>>教材教法>>教案设计>>八年级下册教案设计>>文章内容
《石榴》
信息时间:2010-09-07     阅读次数:

     

常州正衡中学:闵益飞

教学目标

1、  通过诵读,品味本文的语言美。

2、  通过对多角度描写、多种修辞方法的解读,学习本文的状物方法。

3、  结合时代背景解读石榴的象征含义,理解作者所表达的理想和追求,品味文中“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民族美好情操之志”的情感。

一、谜语导入新课

黄皮包着红珍珠,颗颗珍珠有骨头,不能穿来不能戴,甜滋滋来酸溜溜。   ---打一水果

——(石榴)

提到石榴,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是熟悉它的果实,但对它的其它部分则了解不多。初一时曾经在《往事依依》中学过一句诗“五月榴花照眼明”,这句诗写出了石榴花色的浓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郭沫若先生,来全方位地认识石榴这种植物。

二、认识作者:

简介作者: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等,著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蔡文姬》等等,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诗《天上的街市》。

三、整体感知

1、作为诗人的郭沫若,毫不掩饰自己丰富而张扬的情感。请同学快速搜索课文,从文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对石榴情感的词语,并说说他的这种感受从何得来?

——“最可爱”。

将少数树木与一般树木对比引出石榴,表明作者对石榴的态度。炎热的夏天,面对火热的阳光而“开起了花”,在少数开花的树木中又属于“最可爱的一种”,由此可见石榴的不平凡。

2、  石榴的“最可爱”体现在哪些方面?速读全文,寻找答案。

——枝干、叶、花、果

小结:这既符合植物的生长规律,也符合人对该事物的认识规律,顺序井然。

四:研析文本

1、  合作学习——感受石榴外在美。(方式可以小组活动)

学习小组分组赏析作者是如何写出石榴“枝干叶、花、果”的“最可爱”的。(完成表格)

 

枝干叶形(奇崛、清新)                             比较、对偶

      形(精致小巧)

    布局(匀称)                                    比喻

      色(陆离、华贵、妙幻、渐变)     外在美         拟人

      形(丰腴)                                      反问

      态(破口大笑)

    色(透明)

      质(光嫩)

      味(酸甜美)                     内在美:不惧威压、勇于斗争

 


 

 

 

 

 

 

教师小结:郭沫若先生按照“枝干叶、花、果”的顺序,多方位多角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石榴图,让我们欣赏了这盛夏最可爱的树木的外在美。(补充板书上的“外在美”)。当然这份美既得益于石榴本身,更得益于作者的那支生花妙笔,才使得石榴可爱的姿容深深地烙印在读者的脑海。那么作者在描绘石榴的过程中究竟采用了哪些巧妙的手法呢?

2、品味语言美

(此处可以进行充分的语言赏析、品读,老师在分析过程中可将上图补充完毕)

参考样例:

1)、描写石榴枝叶的特征。(第2段)

文章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将石榴的枝叶分别同梅树和杨柳树相比。肯定石榴取长去短的特点,用“风度”、“兼备”“舍去”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赞美之情。“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里用对偶,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肯定了石榴枝干和叶片的鲜明特征,整齐的句式,易读利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作者为什么又把石榴比喻成了夏天的心脏了呢?

——从物象本身看,石榴的颜色是红色的,形状是圆形的与喻体 “心脏”相似。从深层含义看,“心脏”是人体重要器官,提供了全身的生命供给和活力。所以,将“石榴”比喻成“夏天的心脏”正是说石榴为夏天提供了生命力和活力。

3)、借助“安普剌”和“金罍”的图片进行第5小节赏析。

 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成中国式的金,殷、商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石榴花比作红玛瑙的花瓶,写出了石榴花骨朵的可爱的形态和色彩之艳丽。“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成中国式的金罍”,写出了石榴由开花到结果的动态过程的演变,即由茄形的苗条转变成圆形的丰满;写出了石榴色彩上的变化,即由鲜红转变成青铜色。且更写出了石榴在成熟的过程中的质的变化,即由原先的幼嫩转变成厚重。

所以,这个比喻非常巧妙地写出了石榴成熟过程中形、色、质的动态变化过程

(4)、借助图片“成熟的石榴”第6小节美点赏析课文第六小节很明显的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破口大笑”和“皓齿”   不仅写出了石榴的可爱,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石榴成熟后,籽粒饱满晶莹剔透的形态。“忍俊不禁”“破口大笑”看似矛盾,但却巧妙地写出了石榴由刚开始成熟到一夜间熟透绽裂的全过程,具有了动态美。所以,此处的拟人手法十分高超,不仅赋予石榴以人的情态,写出了石榴的可爱,还巧妙地写出了石榴成熟时的丰满到膨胀的动态美感。

5)、如“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这里连续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石榴花开放成长过程中形态色彩的变化,巧妙地赞美了它的形态美和灵秀美,使读者由衷地产生喜爱和赞美石榴花的感情。

……

小结:作者好似画家一般,以一只妙笔“画”出了可爱的石榴,更是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让这幅画面具有了动态美,难怪作者自己要发出最爱的感叹。由此,我们在学习写作时,尤其写状物作文时,应该学习这用手法,即多角度多修辞细腻的描摹。

 

3、  过渡语:倘若事物仅有外在美,这样的美未免有些苍白,难以持久,终难深入人心,而石榴的可爱恰恰在于,它不仅有外在美,更有内在美。请同学细寻课文中何处能体现它的内在美?

——1小节,第3小节“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太阳越是炽烈,石榴越是开放得生机盎然。可见石榴:不惧炎阳、不怕威压、坚强不屈、勇于斗争。而这份精神恰恰又是作者写作此文的那个年代最需要,最珍贵的。

(插入背景介绍:文章写于19421031日, 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共产党则高举抗日救亡大旗,坚持抗战,力挽狂澜。

联系此文写作的历史背景,就不难理解“夏天的阳光”“石榴”等意象都有其深刻的象征义。

阳光——抗日战争年代敌人的威压

石榴——不惧威压,积极向上的抗争精神、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这正是作者当时的理想和追求,同时也是我们民族的美好情操。作者正是借助于石榴这一物来表达自己积极向上的理想与追求,这种手法,被称之为“托物言志”

(此处,托物言志的概念也可不介绍)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感受石榴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浓烈的情感。

 

五、思维拓展

为下列事物写一两句咏物寓理的话。

  (例句)壁灯:位置算什么,重要的是发光。

  浪花:                                                                       

  信鸽:                                                                        

  松柏:                                                                      

  螺丝钉: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