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初中教育>>语文>>考核评价>>评价内容>>文章内容
常州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第18小题(文言翻译)评卷分析
信息时间:2010-09-09     阅读次数:
 
 

情况概述:

18题: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

参考答案:

1)走下车察看(齐军)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登上车前横木察看齐国的军队。

2)(对)远离家乡卫戍边疆的各位将领,派他的(岳飞)妻子慰问他(戍将)的家人;(对)为国而死的将领,就养育他们的遗孤(不要求直译,无大错即可满分)

    4分,平均得分3.02分。其中(1)平均得分1.61分,(2)平均得分1.41,略高于去年同类型题目。

    第一句取于课内,第二句取于课外。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字、词、短语、句子的理解,其中关键字词的理解是判分的主要依据。从标准答案的拟定来看,更加注重学生的整体理解能力,重视“能力立意”,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

错因分析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阅卷中我们发现,部分考生对“下”“辙”“轼”“之”不能正确理解。“下”理解成“向下”,“俯下身子”“辙”理解成“撤兵”(估计把“辙”混淆为“撤”了)。“轼”理解成“马车”“高处”“台阶”等。

0分举例,考生一:看见手下都辙了,登上高台望着将士。考生二:下车看敌兵辙兵的足迹,站在马车上向远处望去。甚至有考生闹出“下车看苏辙,上车看苏轼”的笑话。只能判为0分了。

当然,由于(1)取之于课内,相当多的考生能得分较高。

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

   阅卷中我们发现,部分考生对“诸”“将”“戍”“妻”“其”“死国”“其孤”不能正确理解。“诸”理解成“诸侯”“诸葛亮”等。“将”理解成“将要”。“戍”理解成“发配”。“死国” 理解成“亡了国”“死在这个国家”。

    还有,考生没能认真阅读和理解选文,还有人称和对象也没搞明白,就匆忙作答。

评分举例:

    考生一:各位将士远出驻守,派妻子照顾好自己家,为国事而死的人,就照料好,养育好留下的孩子。(可评1分)

    考生二:诸葛亮向远处去了,带领妻子来慰问回家,死在这个国家的人,就是这个国家的孤儿。(可评0分)

   

    反思建议:

    从这两题的考查来看,还是能反映命题者的“学科内容生活化、考点设计情景化”的主张,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对于文言文能大致读懂即可,文言文教学应唤起学生的兴趣,注重整体的理解与解读,学会一词多义的变通,在具体的语境中推导字词的含义,学习文言要打通古今,嫁接生活。作答时要联系文章有关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不要作脱离文章,天马行空式的解答。

                                                              (高建伟)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