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小学教育>>语文>>常州青语>>玉兰幽香>>成长记录>>文章内容
二泉映月(第二课时)教案(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
信息时间:2010-12-07     阅读次数:

二泉映月(第二课时)教案  

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   邹洁  

一、揭题,激趣: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二泉映月》(齐读课题)。  

《二泉映月》不仅是首二胡曲,更是无锡惠山一道著名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描写风景的这些词语,(出示词串,指名读)  

茫茫月夜  月光如银  一泓清泉  静影沉璧   流水淙淙 蜿蜒而来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那么美的月光,你怎么读呢?  

师:我们一起把这如诗如画的感觉给读出来。(生齐读)  

2、无锡惠山风景宜人,《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的曲作者阿炳从小就生活在这儿。  

二、精读,感悟:  

1、两次中秋之夜,阿炳都来到二泉边聆听这泉水声,可两次的感受却截然不同。打开书,找一找两次他分别听到了什么。  

1)第一次是阿炳幼年时,跟着他的师父来的。小阿炳听到了什么声音?(出示“小阿炳摇了摇头……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  

2)十多年过去了,小阿炳终于长大了,他来到了二泉边,这次他又听到了什么?(出示“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呐喊”)  

2、同样是中秋之夜,同一个人在同一泓清泉边,为什么第一次他什么也没听见,而第二次却从中听出了如此奇妙的声音?到书中第三段圈划出关键词句,找找问题的答案。  

谈谈对这几个词的理解。(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给予引申)  

“师父早已离开人世”:  

   介绍阿炳的生世。3岁:丧母;21岁父亲去世,唯一的亲人。  

师:十多年的生活中,亲人们都已离他远去,所以(渐渐地……)  

“双目失明”。  

师:一片黑暗,沉浸在一片黑暗中。阿炳再也看不见了,看不见什么?  
师:因为他什么都看不见。在他的眼前有的只是黑暗,只是孤独,除了黑暗,还是黑暗,除了孤独,还是孤独……(所以,听着听着……)  

ƒ“穷困”“卖艺度日”:  

 小故事:这天天刚蒙蒙亮,阿炳就外出卖艺了。可直至吃过午饭,还没有一个人请他弹奏一曲。这时一帮酒足饭饱的商贩看到了阿炳,开始嘲笑了:“哟,这老家伙还活着哪!”“阿炳,今天大爷赚钱了,心情好,给我们拉两曲。”阿炳心想:若不是我的眼睛瞎了,轮得到你们这么对我说话吗?无奈啊!自己还饿着肚子,家里也早已破烂不堪,遮挡不了风雨,眼角渗出了泪水,手臂开始挥动。曲毕,商贩随手丢了两个铜板在地上,阿炳赶紧伸出瘦骨嶙峋的双手,颤颤巍巍地摸索着,摸索着那甚至连个包子都买不到的两枚铜板!  

④“整天”  

师:这样坎坷的日子不是一天两天啊!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整天)  

   让我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到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去看看双目失明的阿炳卖艺度日还经历着怎样的坎坷。也许……  

情景一: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  

情景二: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  

情景三:一天,孤苦伶仃的阿炳生病了……  

师:把你看到的最真切最为坎坷的一个镜头自己先说一说。  

师:你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到的,那全是阿炳的坎坷人生路啊!(板书:坎坷人生路)  

3、师:为什么呀,为什么老天这么不公啊!但阿炳被苦难压倒了吗?(没有!)  

   师:你从哪儿看出阿炳没有被压倒?(补充小故事,追问:读着读着,你仿佛见到了个怎样的阿炳?——再读此句)  

(评价:你的情感还在内心,没有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1)尽管十多年过去了,亲人们一个个离他远去了,但是……  

 2)尽管他自己双目失明,而且饱受疾病的折磨,但是……  

 3)尽管他整日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生活极度穷困,但是……(板书:热爱永不泯)  

小结:年幼时,从未历尽坎坷的他(出示第2节句子)而现在,一幕幕坎坷都在他眼前浮现,加之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却无人知晓,无人倾听,所以此时的阿炳听到了——“渐渐地……”  

4、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呀!  

 师:但此时,他深沉的叹息,有人倾听吗?   

 师:他伤心的哭泣,有人倾听吗?   

 师:他激愤的倾诉,有人倾听吗?   

 师:他倔强的呐喊,有人倾听吗?(没有)   

5、对音乐充满热爱的阿炳,百感交集,只能把自己的满腔情怀倾诉给这茫茫月夜。  

   就这样《二泉映月》诞生了(播放)。什么感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文章中也有那段描写《二泉映月》曲的一段话,找出来,自己先放声朗读。分别指名读。  

1)师:起初,琴声委婉连绵,读着这段文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二泉优美的月夜景色;美丽富饶的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思索他走过的人生道路)师:那你来***地读一读。女生齐读。
 
2)师:乐曲的高潮部分,谁来读?评读-再读。  

(3)接下来自然是乐曲的尾声。齐读。  

(4)师:(播放)我们把感情倾注进去,用心来感受《二泉映月》这整段乐曲。  

(5)让我们一起把这段不朽的作品旋律深深映入我们的内心吧!(出示填空)自己先再试试。
6音乐给予了他无穷的力量,所以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  

 心中有爱,眼中就有光明,所以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  

 四个“爱”呀,各个都倾诉着他的一片情怀啊!以前无人倾听,现在用我们的朗读告诉全世界,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  

四、出示拓展资料:  

1音乐带给了他光明,音乐带给了他安定幸福,音乐安抚他孤寂的心灵。这首不朽的曲子深受我国人民喜爱,在国际乐坛也享有声誉(出示1978年,小泽征尔……跪下来听。”)  

从这“跪”字,你读出了什么?(与命运抗争的不屈意志)  

师:小泽征尔跪的正是阿炳这与命运抗争、对光明向往的这种不屈的精神!小泽征尔说要跪下来听《二泉映月》。今天的我们用我们整个心灵去聆听这不朽的作品吧!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