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习惯于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子项,并以此为检测一节课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如果仍以此老目标进行传授,必将导致新课程目标失控、教学环节脱离、教学程序公式化,课堂教学也就毫无个性可言了。目标要优化整合,就是把三维目标——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和能力,以文本内容为平台进行梳理,由一条清晰的主线串联成目标群。如何设计主线,至关重要,它不仅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且可以彰显教师的个性特色,从而构建起富有张力的课堂教学。听完邹老师上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后,我看到了邹老师在达成目标同关注到了以下几点:
1.多维推进,板块聚合
这篇课文是由小红马对小骆驼外表的嘲笑引起的,要让学生明白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的道理,就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又厚又大”的脚掌、“双层”的睫毛、“两个肉疙瘩”的用处。邹老师并没有直接问它们分别有什么用呢?因为这样的问法太过枯燥和直接。而是创设一定的情境,置孩子于茫茫沙漠中,让孩子设想沙漠中骆驼们所遇到的困境——陷入沙中、忍受饥饿、风沙的侵袭时会如何应对。这样的环节设计,我自认为很巧妙。潜移默化之中,把学生带进课文的情境,让他想其所想,急其所急。为了解决主人公的难题,学生很主动地去课文中寻找答案。而且在学生解释的同时,不知不觉得已经懂得了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的道理。在这样大板块中推进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听、读、说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会辩证看待事物的价值取向。
2.减少单一,加强综合
原先的语文练习设计上比较注重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形式单一,机械重复,整齐划一,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忽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与价值观。但练习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更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促进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练习又不可缺少,但我们可以尽量减少单一性的语文练习,增加综合性强的语文练习,尽可能地集多项训练功能于一题,促进学生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邹丽琴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凭借课文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丰富、充实课文的内容,拓展课文的空间,深化、升华课文的主题。学生在回答“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这道题时既要从课文内容出发,在有趣的合理的场景,紧紧围绕小骆驼的驼峰、眼毛、脚掌的特点和作用来展开想象,拓展延伸寻求合理基础上的自主、创新。
我想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是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它能否尽快取得成效,取决于广大教师对它的认识的深入程度,取决于对有效教学策略、方法的整合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