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书(第一课时)
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 白静亚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认识一个多音字。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让石头书的样子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从小到大,书籍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看看我们读的书,书里有什么呢?(板书:字 画 知识)书是什么样的呢?(板书:一页一页)
板书课题:石头书
质疑: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吗?(石头书里有字吗?有画吗?有知识吗?是一页一页的吗?)
(石头书是怎么变成的?为什么把它叫做石头书?读懂了石头书有什么用?)
二、初读课文
过渡:看来同学们 和 老师一样,对石头书充满了好奇。那就赶快打开书本,根据老师的要求去读读课文吧。
1.自由读全文。出示要求: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能多字、漏字,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可以多读两遍。
2.检查效果。师:刚才同学们读的可认真了,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读书效果。
(1) 认读生字词语,相机指导字形,理解词义。
A组:川川 磊磊 叔叔 a. 指读,相机正音 b. 这是课文中出现的三个人物
c. 重点指导“叔”的字形。(书空)
B组:地壳 贝壳 好奇 藏着 a.指读 b.强调这是多音字,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理解“地壳”(地球最外的一层。如果把地球看作鸡蛋的话,地壳就是像是蛋壳。由各种矿物组成,地壳运动会产生地质灾害,比如地震)。 c. 齐读
C组:脚印 足迹 雨痕 波痕 矿物 煤炭 矿石 a.指读 b. 理解:脚印与足迹是一组近义词。引读理解:雨点留下的脚印是……波浪留下的足迹是……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 ,快速到书中找一找,哪一小节讲到了雨痕、波痕、矿物,指名读第7小节,齐读。 煤炭与矿石,书上说:“山下埋着煤炭,地下藏着矿石。”
D组:勘探队员 趴在大石头上 光秃秃 聚精会神 指名读,注意“头”读轻声, 理解“勘探队员”。寻找埋在山下的煤炭,发掘藏在地下的矿石,这样的人,我们就叫他勘探队员。
让学生说说这一组词都出现在课文的哪一个小节。指名读第一小节,让学生给“聚精会神”换个词,放到句中读一读。想象叔叔聚精会神时的样子,以加深学生对聚精会神的理解。
E组:一册书 奇怪 刨根问底 a.指读 b.体会量词“册”的用法,找找“奇怪”的近义词。 问问:“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挖树、刨树要刨到树根,那我们问问题也要不停地问,直到弄明白为止。快速找一找,书上哪里出现了这个词?提到“川川特别爱刨根问底。”川川和磊磊都爱刨根问底,默读课文,找一找川川和磊磊都提了哪些问题?
交流出示:叔叔,您在看什么呀? 书?哪里有书哇? 这书上有字吗? 这书上有画吗? 化石?化石能说明什么呢? 看懂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指名读,齐读)
老师:看,川川和磊磊为了弄清楚石头书的奥秘,不停地向勘探队员提问,直到自己弄清楚为止,这就是“刨根问底”。(出示)
对于川川和磊磊提的问题,叔叔是怎样回答的?请同学们快速到课文中找一找。练习分角色朗读。(引读、男女生读)
三、再读课文。
交流读文前想知道的那些问题。板书:一层一层 雨痕 波痕 矿物 化石 学问
延伸:文章围绕石头书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我们继续探究的?请同学们课后再认真地读课文,再找找资料去弄明白心中的疑惑,获得更多的学问。
作业:补充习题,当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