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小学教育>>语文>>常州青语>>玉兰幽香>>成长记录>>文章内容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案(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
信息时间:2010-12-08     阅读次数: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案  

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 张小亮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走进敦煌莫高窟这一艺术宝库,了解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赏读、积累课文介绍莫高窟的优美词语、句段,初步感知文章“总写——分写——特写——总写”的构段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学生的文化底蕴。

2、积累优美语段,感知课文写法。

教学准备

1、学生:通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搜集介绍莫高窟的文字和图片。

2、教师: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复习“莫高窟”有什么→ 探究“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 总结课文

教学过程

导语: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茫茫的戈壁沙漠,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我们昨天新学的课文——(读题)莫高窟。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读题)莫高窟。

一、复习引入

1、莫高窟“是什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段,谁来说说课文把莫高窟比作什么?

(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2、莫高窟里究竟有些什么?它为什么能称为“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呢?

(有精妙绝伦的彩塑,有宏伟瑰丽的壁画,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

过渡:要想了解(1)莫高窟里两千多尊彩塑是怎样的“精妙绝伦”?(2)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的壁画是如何的“宏伟瑰丽”?(3)莫高窟的藏经洞里究竟有些什么?还得深入研读课文。

二、深入探究

1、彩塑

1)先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课文的哪些描写让我们体会到彩塑的“精妙绝伦”?

2)教师今天带来了三幅画片,请大家看一看:哪幅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哪幅是威风凛凛的天王?哪幅是强壮勇猛的力士?你的依据是什么?

3)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4)这两千多尊彩塑中:有一尊卧佛长达 16 ,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祥。真是“惟妙惟肖”。

5)所有的这些彩塑都是精致巧妙,绝无仅有,这叫“精妙绝伦”。

6)文章写这两千多尊彩塑,用了这四组词语:

个性鲜明    神态各异

慈眉善目    威风凛凛

强壮勇猛    神态安祥

惟妙惟肖    精妙绝伦

7)文章写这两千多尊彩塑,用了这一段文字: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 16 ,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渍赞叹。(课文第二自然段)

分工朗读,有意识地渗透“”总写——分写——特写——总写”的写作方法。

过渡:莫高窟除了有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2.壁画

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壁画的“宏伟瑰丽”呢?请大家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学生读书,交流。

1)分写部分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教师描述一:同学们,敦煌的壁画不是一个时期的作品,它连续记录了一千多年中国社会的变迁。如果把这些壁画连起来办一个 1 宽的画展,这个画展就有60多里那么长。面积之大,实属罕见。画上画了些什么呢?请你读。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教师描述二:同学们,就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在那断崖绝壁上,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开凿了700多个洞窟,(现在保存下来的还有492个,)用他们非凡的智慧画出了四万年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是何等的不易,你心中是否涌起一种敬仰?请你读。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教师描述三:看了这么多精美的壁画,你是否感到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前呼后拥地向我们走来,他们拿起手中的画笔不断地画呀,画呀……前一代的作品滋养着后一代人,后一代的作品又给再后代的人启示。他们画下了动人的故事,美好的回忆,画下了中华民族曲曲折折、分分合合、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历史。请你意味深长地读这段话。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过渡:壁画中最有代表性的,成就最高的那就是“飞天”。

2)特写部分:飞天

①简介“飞天”:飞天是神佛形象中能歌善舞的仙女。

②请同学们看这一段描写“飞天”的文字,为了写这些飞天,课文一口气用了几个“有”?有没有写完?你的依据是什么?

③喜欢这些飞天吗?谁来读?

④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哪里看到的?

⑤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从哪里听到的?

⑥读着读着,你仿佛闻到了什么?从哪里闻到的?

⑦这段文字美不美?什么美?

描述一:壁画上的飞天,她没有用背上的双翅,没有用脚上的祥云,只用了两根长长的丝绸就飞了起来,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迷人的花香。请你读:

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

描述二:壁画上的飞天,她没有用背上的双翅,没有用脚上的祥云,只用了两根长长的丝绸就飞了起来,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音乐。请你读:

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

描述三:壁画上的飞天,她没有用背上的双翅,没有用脚上的祥云,只用了两根长长的丝绸就飞了起来,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动人的舞蹈。请你读:

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描述四:壁画上的飞天,她没有用背上的双翅,没有用脚上的祥云,只用了两根长长的丝绸就飞了起来,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化作了我们眼前这段美妙的文字。请你读。

⑧师生分工读。

过渡:这就是敦煌的飞天,敦煌宏伟瑰丽的壁画。

3.藏经洞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

1)请同学们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像:它以前是怎样的?现在是怎样的?

2)学生读课文。

3)学生交流。

4)介绍背景:藏经洞一经发现,帝国主义探险家闻风而至,洞内大批文物被掠走,石窟石壁遭破坏。于是,日本的东京,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俄国的莫斯科,都有了中国敦煌莫高窟的文物和遗书。如果你现在到大英博物馆去,你会发现里面有一幅名为《引路观音》的画,它就是来自于中国的敦煌。

5)读了课文,听了介绍,心中有何感想,请你谈一谈,只说一句。

三、总结课文

1.挈领:这么多的珍宝被掠夺了,同学们,敦煌的莫高窟还能称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吗?

齐读: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2.总结:几千年来,在大漠深处,敦煌静静地守着孤寂,留给后人的,却是永远的辉煌。1987年,因为它有着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和曾经有过的众多文物而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齐读: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四、作业

背诵课文二至四自然段,默写课文中描写飞天的语句。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