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
第一课时
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 芦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在归纳中积累词语。
3、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4、在朗读中感悟1、2自然段,初步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 让我们先来热热身,做个游戏,通过老师的语言叙述,你能猜出它是谁吗?(1)它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2)它被法国前总理希拉克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还有人认为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埃及;不看它,就不算真正到中国。它就是?
2、贴板书,你会写“俑”这个字吗?什么是俑?(古代殉葬的偶像。)说到兵马俑不得不让人想起个大人物。你知道他是谁?。秦始皇为了在死后继续当皇帝,满足他叱诧风云的心愿,就建造了送葬的俑群。
3、让我们一起来呼唤一下它的名字,再一次呼唤出它神圣的名字吧。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二、学习1~2小节
2、作者在课文的一开始就向我们这样介绍秦兵马俑,谁来读?(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
3、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很稀少,不是有句话“物以稀为贵”。举世无双找一个近义词。绝无仅有 独一无二 )(还读出了名声大。享誉世界 名扬四海 举世闻名 驰名中外)(地理位置)这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快速读一下全文,读完一遍之后找到一个关键语句告诉大家原因。打开书开始吧!
4、自由读课文。
5、交流原因:你知道这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出示(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边出示边说:这句话用了一组关联词"不仅……而且……"告诉了我们有两个大原因:贴板书(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6、课文的哪里介绍了第一个方面,哪里介绍了第二个原因?板书(2、3~10)你有什么发现吗?(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学会恰当地使用过渡句,板书过渡句 这样层次会更清楚,各部分内容的衔接也会更自然。)
7、谁想来给大家读一读描写规模宏大的第二小节?这一小节很长,能读好吗?这么自信,敢不敢要接受一番过关考验。谁来做小老师带大家读这些词语。如果你能把这些词语都读正确,才能让你读课文!
8、出示词语:
恢宏气势 鸟瞰 南征北战 所向披靡(读2遍 开火车)
9、(怎样的气势才能称得上恢宏?你看到过这样的场面或情景吗?)(鸟瞰 读音?意思?)(所向披靡“靡”的读音?表面意思?)这几个词出现在这句话中?谁来读?(走进大厅,……所向披靡的大军。)
看,这就是规模宏大的兵马俑,这就是面积达 19120平方米 的兵马俑,这就是有近8000个兵马俑的俑坑!
三、学习4~10小节
1、秦兵马俑有哪些类型呢?作者列举了其中的6种。他们分别是?
2、在一睹他们的风采之前!还是要先接受一番过关考验。谁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这些词语。一组一组来读,读完你发现了什么?学习词语(神态 衣着 动词用的准确,写炯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大家吗?理解看图片“铜戈”。做动作“擎”)
3、读各种各样的俑,你喜欢哪一种就读哪一种。
4、师引读第10小节:看着……,生齐读“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四、学习第11小节
1、自从兵马俑重见天日,它吸引了许多游客,人们为这举世无双的艺术瑰宝感到骄傲,更为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无穷的创造力而自豪!让我们满怀豪情,大声朗读(最后一小节):
2、很欣赏余秋雨在《藏着的中国》的一段话:师读
3、让我们带着大师的敬佩再来读一读这成功的艺术行为吧!
4、秦兵马俑究竟有多大的魔力让余秋雨发出这样的赞叹,我们会在下一节课继续研讨。
五、课堂练习。
1、打开《补充习题》第43页,试试不看书把合适的成语填进去吗?
《秦兵马俑》 第二课时
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 张小亮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展开丰富想象,体会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3、感受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借助语言材料,展开丰富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复习,回归感受
1、在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与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PPT出示:那些泥塑的将士没有两个一模一样,让我们禁不住想像,这样一次成功的艺术行为是怎样完成的?
秦兵马俑究竟有多大的魔力让余秋雨发出这样的赞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兵马俑,去领略它的魅力。
二、走近兵马俑,感受规模宏大
1、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初入兵马俑,我们就看到秦兵马俑的恢弘气势。
2、(出示PPT第二自然段部分文字) 请读第二自然段。
3、找一找,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规模宏大?这就是(板书 列数字 作比较)你能读出你的感受吗?谁来?【师生评价】
【①念得一般:你读得很正确,如果你能带上你的感情读就更好了,谁来帮他一下?
②念得较好:老师觉得他有一个词念得特别好,想知道吗?自己问他。谁来帮我问问他为什么这个词读得这么好?听了他的理由,你肯定也产生了共鸣,你也来读这个句子,你肯定也会念得很好。告诉大家,听了乙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就是我们语文的魅力,把这句话读给同桌听,把你的感受传递给别人,同时也从别人的朗读中深切地感受。
③念得很好:知道他为什么念得这么好吗?】
同学们,列数字和作比较是我们学习说明文时常用的方法,你觉得这样有什么好处吗?(给人留下更准确、直观的印象)
4、还有什么词句让你感受到规模宏大。“所向披靡”是一种这样的情境?这个词语比喻力量所到之处一切障碍全被扫除。你从词中感受到什么?(秦军的威力大 厉害)
5、的确,历史上的秦军如狼似虎,让六国胆战心惊。出示PPT(图片2张)
6、(出示PPT第二自然段) 再次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走进兵马俑,感受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一)、感受类型众多
1、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现在,我们进一步走进兵马俑,亲自与每一个兵马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去亲身感受他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快速阅读课文的3-10小节,找找你发现了哪些兵马俑。
这么多种兵马俑,这就是类型众多啊!(此处指导理解类型众多)
(二)、感受个性鲜明
再让我们进一步接近他们,与每一个兵马俑进行交谈。
1、过渡:人常说:“鸟无头不飞,人无头不走”,站在这支胜利之师最前列的,正是那骁勇善战、运筹帷幄的将军。(PPT出示图片)
(1)理解写法(PPT出示文字)
A、(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你从哪些字词中可以一眼看出他是一位将军?
B、你能把对这位将军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学生朗读汇报,体会“身材魁梧”、“昂首挺胸”、“神态自若”。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仿佛感受将军久经沙场、肩负重任、英勇善战、胸有成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朗读教师点评时作以上引导)】
C、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位将军描写得栩栩如生,你发现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吗?
(体会作者把观察到的事物和自己的想象相结合的写法)
用这样的表达方式, 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惟妙惟肖。
D、让我们再次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E、在作者的笔下、在你的朗读中、更在将军佣的造型上,我们仿佛看到一位秦朝的将军就站在我们跟前,这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我们相信,在每一个兵马俑的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战争故事。
2、合作学习感受其他“兵马佣”。(随机点击PPT)
用刚才我们所学习的方法,先确定学习内容,再有感情朗读,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兵马俑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佣进行学习。
3、交流其他“兵马佣”
(1)我最喜欢的是……从(字词)上我一眼看出它是一位……
师:你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武士俑 武士俑的装束确实与将军俑不同, 武士身上——穿着战袍, 套着——铠甲,脚上蹬着——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 头发——一律挽成左侧的发髻。 ) 武士俑高1. 8 米 。 同学们, 1. 8 米 是武士俑的平均身高, 最高的近 2 米 , 这样高大的兵俑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作为前锋的武士, 一个个体格健壮, 外面还要套上——厚厚的铠甲。来, 看着这些武士告诉老师: 他们有的……有的……过渡: 武士们虽然动作各异, 但神态却一致: 个个……看着这惟妙惟肖的动作和神态, 这又让作者不禁联想到好像——师: 一场大战即将来临啊!你们看就是这样的武士他们精神抖擞, 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发了。 大军浩浩荡荡, 所向披靡!
马 俑 喜欢马俑的同学, 老师想和你们合作的读一读, 马俑和真马一般大小……它跃跃欲试的样子, 让作者联想到——, 他跃跃欲试的样子又曾经让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联想到“我真担心他会不会踢我一脚! ” 这就是我国雕塑艺术的伟大啊!
……
(2)在你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具有自己特点的兵马俑,这就是他们的个性,所以说他们是个性鲜明。
在那么多类型的兵马俑中作者在描写将军俑、 武士俑时最仔细, 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让我们感到他最吸引人,最具特色,所以就进行具体形象的描述, 这样能使文章的表达有详有略。)
(三)、感受历史气息,读写结合。
1、引读课文的第10小节
我们不得不赞叹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这时作者选择了一个个独巨匠心的视角,仔细观察——出示PPT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观察,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2、感受句式特点
A、齐读你觉得这些句式有什么特点?(排比、围绕中心写具体、由神态到联想)
出示PPT(把联想去掉的第10自然段) 比较 (再次体会作者把把观察到的事物和自己的想象相结合的写法)
B、出示PPT第10自然段 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体会和感受读出来吗?
C、八千个兵马俑就有八千种不同的神态,在你的心中还浮现出了哪些神态各异的兵马俑呢?你能学习作者的写法,把它们描绘出来吗?
(PPT出示,小组合作,展开想象,仿写句子,集体交流)
有的……好像……;(学生仿写)
3、交流、评价
【在你的笔触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佣,他还带着浓郁的秦朝气息;我仿佛听到了他们的呼吸声;我仿佛听到了他们的交谈声;我仿佛听到了历史的脚步声。】
4、在这座规模宏大的地下宫殿中我们看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在每一个兵马俑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我们一起饱含深情的朗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小节。(PPT出示)
(评价1:一个威武雄壮的军阵正向你走来!评价2:一个威武雄壮的军阵正从烟尘滚滚中朝你走来!评价3:一个步伐整齐,喊杀声震彻大地的军阵正向你走来。师:此时此刻,我们一同站在巨大的兵马俑坑前,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5、这真是举世无双,绝无仅有的中国瑰宝。,如此的栩栩如生。
6、过渡: 难怪当我们走进他们身旁, 似乎还能听到——他们轻微的呼吸声。兵马俑本身没有生命, 但是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技艺却令它充满了生机。的确,劳动人民是如此的伟大,创造了如此辉煌的艺术,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劳动人民智慧结晶)
四、走出兵马俑,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1.同学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秦俑文化仅仅向我们敞开一扇小小的门。关于秦俑的话题,秦俑的谜还有很多,如:出示PPT
这些兵马俑是在2000多年前埋在地下的,其中青铜剑出土时非但一点没锈,而且还闪闪发亮,经测定,它由铜、铅、硒三种金属构成,并含有十几种稀有元素,剑的表面经过铬化处理,所以闪闪发亮。这种工艺,1937年德国才发明,1950年美国才掌握。
秦兵马俑的烧制工艺也令人难以置信。我们惊奇地发现这些陶佣、陶马却无一件出现裂纹和变形。据说,如今的工艺师们曾想复制一匹原大的陶马,却一直没有成功。另外,人们对秦兵马俑的色彩成份进行了分析,其中发现紫色的成份是硅酸铜钡,这种物质在自然界从未发现过,人工合成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成功,应用则在90年代才开始,不知当时这种紫色是如何制成的。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这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兵马俑;课后大家可以阅读(PPT出示)余秋雨的《藏着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之中国游》等,去进一步找寻一下我们中华民族创造的奇迹,去感受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板书设计】
规模宏大
秦兵马俑 类型众多 劳动人民智慧结晶
个性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