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初中教育>>语文>>教学资源>>课件荟萃>>七年级上册课件>>文章内容
以虫治虫
信息时间:2010-12-10     阅读次数:
 

学习目标:

        一、能读通、读懂课文。

        二、了解古代生态治虫的优越性,并尝试学以致用。

        三、能抓住文中简洁的语言进行想像创作,使文章更生动有趣。

一、           导入

酬勤园虫害图片导入:请看屏幕,你们看到了什么?再仔细观察一下,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这是我校八(8)班酬勤园一景,同学们看到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被菜虫吞噬得如此惨不忍睹,很心痛。他们想解决虫害问题,可又不愿喷洒农药,怎样才能做到既治虫又保正蔬菜的无公害呢?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学习一篇文章,看能否找寻到好的办法。

二、上课过程

(一)出示课题

 

(二)作者简介

过渡语: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大声朗读有关作者的资料简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你能捕捉到哪些重要信息?

(学生回答)

 

(三)出示学习目标

过渡语:沈括是位了不起的人物,编著出了了不起的巨著《梦溪笔谈》。那下面我们就带着三个目标来学习选自其中,同样了不起的《以虫治虫》,请大家30秒时间迅速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30秒明确学习目标)

 

(四)读准字音

   过渡语:老师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看屏幕,你能准确读出加点字的读音吗?

   (学生读加点字音)

 

(五)初读感知

过渡语:同学们表现得很出色,老师再考考你们读完课文后,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打开课文,齐声朗读。(学生齐读)

     过渡语:同学们读得很整齐,而且声音响亮。

(学生回答)

 

(六)疏通文意指导

    过渡语:课文是不是讲了这样一件事呢?需要我们用心读懂,而读懂的前提是疏通文意。

1对照文下注释,独自翻译全文(有疑难的作记号)。

2.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互相解决疑难的字词、句。

3.小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全班讨论解疑。

温馨提示:

     表述明确,语句通畅(年号,地名,物名等可不翻译)。

1、学生自渎自译。3分钟

2、小组合作释疑。2分钟

 

(七)解释字词

1、同桌1分钟合作竟答重点字词的解释。(看哪一组既快又准)

2、留空(学生在白板上圈出还不能解释的字词。)

 

(八)趁热打铁

过渡语:同学们很顺利地攻克了字词难关,说明小组合作默契而且高效。下面我们要趁热打铁,向难度更大的句子翻译挑战。尽量直译,老师出示一个直译的例子。

直译示例:(1)元丰中,庆州生子方虫,秋田之害。

                         (地域、范围) (正当)(秋天田地里的庄稼。)

     翻译: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成为秋天田地里庄稼的危害。

 

过渡语:遇到直译不通的,请意译。明白了吗?老师给你们一分钟时间自读自译,作好挑战的准备。大家有没有信心?开始。

      1、学生结合屏幕上的词解再次准确地自读自译。(1分钟)

      2、学生以抽签的形式,完成余下句子的翻译。

      3、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事件、结果)

 

(九)再读思考

    过渡语:深入研读会提升我们思考的深度。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

 1、《以虫治虫》这个标题中两个老师分别用绿色和黑色,你能揣摩老师的用意吗?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学生回答)

 2以虫治虫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学生回答)

 3、现在大家能否给八(8)班酬勤园如何消灭菜虫来出谋划策?(学生回答)

 

(十)创作之趣

   过渡语:简洁是本文语言的一大特点,但老师在读课文时发现有些简洁的句子很能引起我的奇思妙想,同学们仔细读读,看哪些句子能激起你的想像。

    (学生回答)

    文中有很多句子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如: 

   1方为秋田之害。

   2千万蔽地。

   3遇子方虫,则以钳博之……”

             ……

     请从这三句话中任选一句,进行大胆的想像创作,使文章变得更生动有趣。

要求:      1、不可直译课文。

            250——80字。

      (学生写作4分钟,交流点评2分钟)

(十一)阅读链接

    过渡语: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享受到了古文学习之趣。那老师推荐给大家另一篇篇幅短小,同样妙趣横生的文章。

    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惟树多蚁,则虫不能生,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脬盛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俟蚁入中,则持之而去,谓之养柑蚁。

  释:   1)广南:地名。 2)患:担心。 3)以:用来。   4)损失其实:它们的果实被咬坏。    5)园户之家:种橘的农户。                6脬(pāo ,膀胱)。   7)俟(,等待)

1、结合注释,读懂全文大意。(学生同桌合作)

2、比较两篇文章内容上的不同点。(学生在材料纸上完成并回答)

《以虫治虫》中子方虫天敌傍不肯的出现是自然的,应运而生;这篇文章中虫子天敌养柑蚁的出现是人们有意而为之,有人为因素。而且还带来了经济效益。

 

(十二)课后作业

    选读《梦溪笔谈》中一两篇有关科学的文章,深入理解《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这一至高的评价。

 

 

 

 

 

教学设计的思考

一、         我校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本堂课学生共有22处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将学生的听、说、读、写、思五种学习能力扎实到“课前预习——课堂检测——课堂学习——课后拓展。”这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中来。

二、情境的创设本着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思考。

   综合实践课中的酬勤园菜地是我们学校的特色,也是每班学生亲自劳作的成果,所以导入设计上就因势利导。这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我想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三、白板的优越性。

    设计时感觉课堂容量较大,很担心刚开始古文学习的七年级学生难以消化。白板的运用,就体现出它的优越性来,比如在“疏通文意”这个环节,避免了老师的重复板书,为我们的语文课堂争取了很多宝贵时间,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作更多的深度阅读和思考。我想坚持下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定能有质的提升。

 
以虫治虫.ppt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