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八所高中生物联合教研活动反思
李能国
三位教师在本次活动中的研究方向分别是“实验--生物学习方式研究”、“简约化原则下生物常态课堂的有效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服务角色”、“建构物理模型,体验生命的动态过程和优越性”。实验是生物科学建立的基础,以做实验或实验分析组织教学,可以让学生体验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培养操作技能和科学精神,对学生来说,这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充满了趣味和挑战的学习方式。虽然这是一次大型的活动,有精心的预设,但不是华丽的堆积,将课堂教学定位为常态课,真的需要勇气,而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是服务者吗?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与开发者,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错,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保障。物理模型是以实物或者图画的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的一种简化或理想化的描述,是在思维中通过对生物原型的简化和纯化而构思出来的,使研究对象直观化,既可以促进研究,又可以简略描述研究成果,使之便于理解和传播,让学生建构物理模型,这是一种思维方法的培养,但建构模型的过程,不能体验生命的动态过程,更感受不到生命的优越性,对研究方向的表述上需要进行调整。
红墨水滴加在一杯清水中,从缕缕红色“轻雾”在水飘散,到一杯水全部变成红色,两株金盏菊,一株剪去根,一株正常,同时放在这一杯红色的液体中,一段时间后,叶脉的颜色会如何呢?这是
一张“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图片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喜洋洋与灰太狼》式的动画看得太多,而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已经淡忘了许久。
在一个斜坡上,一堆球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形状的物体需要搬运,如果从上而下搬运,如何进行?如果从下而上搬运,又该如何进行?直接滚、装上车、用力推,不需要高深的物理学知识基础,如同幼儿园小朋友在进行游戏。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相关的章节,通过类比的方法,将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进行归纳整理,
教无定法,这是三节的教学设计有明显的差异,上课教师展示了自己或教研组的教学理念、对这一节的思考。同课异构产生的碰撞是令人震憾的,在三位老师谈了教学设计思路和课后反思之后,王明华、
这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无意评价三节课谁好谁坏,从专业的视角,自由言论,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