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体育与健康>>学科活动>>文章内容
参加江苏省学校体育教研工作研讨、培训活动有感
信息时间:2011-03-14     阅读次数:

参加江苏省学校体育教研工作研讨、培训活动有感

常州市教研室体育教研员  王渺一

江苏省学校体育教研工作研讨、培训活动于201139号—11日在徐州举行,全省各大市教研员及部分辖市区教研员参加了本次的研讨、培训活动。通过两天的观摩学习、研讨培训,特别是观摩学习了徐州铜山区学校体育活动的现场,我感慨万千,感触颇深。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看到了铜山学校体育人的一种精神,一种奋斗进取的精神,一种时代创新的精神。看到了铜山学校体育全国先进县的优质品牌,铜山的学校体育已成为徐州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树立了徐州教育的形象,凸显了铜山校园文化。它充分体现了现代学校体育的核心价值、学科价值与育人价值。

通过两天紧张的观摩学习、研讨培训,我有以下四点体会。

一、铜山学校体育工作扎实不做虚

学校体育工作说实话,看似容易,但真正实施起来很难,要想做好那就更难。有人曾调侃学校体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领导重视程度、师资力量水平、家长积极支持、学生学业负担、体育经费投入、活动场地器材等等瓶颈、障碍很多。像铜山这样,扎扎实实、坚持多少年、坚持常态化,真的难能可贵。10号上午,在铜山区教育局王局长介绍学校体育工作经验时归纳为:铜山学校体育“树立一种责任,建立一种理念”,“确立两项意识,狠抓两项措施”,“阳光体育三不怕工程”,“三室建设”,打造体育教师“六个一”基本功。真的是工作实实在在,成绩硕果累累,扎实不做虚。

二、学校体育教学真实不做假

铜山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抓得紧,抓得准,抓得好.2003年在全省新课改的初期,我曾经到过铜山郑集中学观摩学习过一节高中跨栏课,很有特色,给我留下了深刻影响,说明铜山体育教学基础好,由来已久就有优良传统。这次又观摩学习了石冰冰老师的初一健美操课,棠张实小冯静老师的排球课,邓雪影老师的篮球课,镇江实小郑金坤老师的投掷课,棠张高级中学刘闯老师的高三篮球模块选项课,张先先老师高二排球模块选项课,以及宋爱菊、刘琪两位老师的女排训练课。都上得十分精彩,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教师的教学技能表现突出。

2、教师能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明显。

3、学生在全课中表现出来的运动技能、体能都比较好。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明教师平时常态教学抓的扎实。

4、几位老师在教学中能重视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棠张高级中学刘闯老师在高三篮球模块选项课中,反复教育学生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学生之间注意合作配合等。

5、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精神饱满,练习情绪高涨。

铜山体育教学课堂,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真实、常态、高效的现场,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合理的教学方法。这是铜山学校体育人的战略之举,智慧之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十二·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核心任务来抓。铜山体育教师,狠抓教学质量不做假,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智慧之举。

三、学校体育成果实在不做空

铜山学校体育从学生个体到学校整体,从大课间活动到体育教学,从运动队建设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到学校体育科学管理。处处反映出铜山学校体育的显著成果,十分真实,十分具体,风格凸异,特色鲜明。成为我们江苏学校体育的一面旗帜,全国学校体育的一颗璀璨明星。而真正得益的是铜山的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得到了保证。

四、培训创新有引领

在本次省研讨、培训活动中,我们还十分有幸的聆听了,由孟处长请来的国内体育课程专家华师大体育学院副院长汪晓赞教授和美国“外援”SPRAK体育课程培训专家的理论指导与教学实践案例。这种具有国际视野的高质量培训与改革创新的研究方式,使我们参加本次培训的教研员与老师们开阔了视眼、提升了理念,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手段。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真的收益匪浅。

在此我谨代表常州几位参加本次培训的老师,衷心感谢省教研室孟文砚教授对本次活动的精心策划,感谢徐州铜山教育局的周密组织安排,以及铜山体育老师们为此付出的辛勤劳动。

      35日在北京召开的人大、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温总理的报告对于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来说,非常给力,十分的鼓舞人心。但学校体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有些中小学“但闻朝夕读书声,不见操场健身郎”的现象仍然存在,今天徐州铜山区学校体育工作为我们做出了示范与榜样。回常州后我们一定要认真反思、找准差距、真抓实干,寻求新的突破口和生长点,迎头赶上!
 
DSC01949.JPG
DSC01977.JPG
DSC01991.JPG
DSC02006.JPG
DSC02027.JPG
DSC02038.JPG
DSC02041.JPG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