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初中教育>>语文>>师生园地>>学生成果>>文章内容
双目合,视乃得——2010年常州市第十一届中小学生作文比赛获奖作文选7
信息时间:2011-03-24     阅读次数:
 

在这里,天人相睽,永诀。唯序曲、D小调淼淼如诉。

城市的中心有一座教堂,然而鲜有人知觉。教堂的背面是马路,冬日,早晴的太阳融化积雪,湿漉漉的时间没有了尽头。

偶然地,极想进去,极想。冬日的早晨,暗白的阴霾排铺在天空,未散的夜气沁着凛凛的寒意。我听见大块的积雪在脚下不满而虚弱的呻吟。教堂深红的尖顶肃穆与天空的广大布景下,锋利的十字架划破凝固的空气,从伤口涌流出汩汩的静默。我伸手推开滞重的木门,它轻声尖细地唤着,初融的雪水沿狭窄而陡直的尖顶推搡而下,落入我的脖颈,瞬间吸走温存。第一束光犹豫着探入教堂,灰尘在光影间旋转、升腾。忽然间心生一种莫名的紧张,犹如久别重逢。

耶稣的画像在对面沉寂着,他低敛着眼帘,伸手轻抚身旁的羔羊,神情淡然而寂寞。一切安静。偌大的讲坛空无一人,红烛的蜡油与灰尘混合,肮脏地静止着,椅上的朱漆剥落,露出生生的木茬,如一群早已死亡的罪人,淹没在浸透了腐朽气息的空气中。寂静在身旁,像人似的对着我瞧。我的思维有一瞬颓然暗淡,肺腔里充斥了旋转不休的灰尘。上帝和我一样,我想。

沿扶梯向上,脚尖轻叩地面的声音浅浅回旋,潮湿的墙面浸着苍白的水迹,突然听到一丝零碎的声响,如啮齿动物的密语,漂浮在清冷的空气之上。登上顶层,连廊极狭长,茫茫的在尽头的小窗之光,扶着斑驳的窗棂,谨慎不前。我看见一个祈祷的人,拥着《圣经》轻诵。在光中模糊成一个淡影,我上前,地板不严,在局促的脚步下不安的挪移。透过窗,看见天宁寺佛光普照的金顶,忽然不忍。那光灼痛了我的眼睛。

他看见我,于是皱起眉头,嘴角轻轻抽紧一下即松沓下来,他转过脸,透黑的眼眸折射一缕极渺然的光,仿佛从一个遥远的地方捡拾散落一地的神魂。《圣经》合上时一声轻响,他望一眼渺远的天空,闭上眼睛。我觉得轻微的窒息。

孤独。好像只有孤独。人类是否在试图用有限的思维图解无限的孤独?宗教、人性与美学,他们站在文明的废墟上喘息流泪,尝试赞美,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他们的对话只是自己的独白。上帝在这里站得那样高,只有他一个人。

我感到我的双眼在燃烧,仿佛一种疼痛,一种思维的孤独。他却仍浅合着眼睑,神情肃穆而安然,如聆神谕。我走下楼梯,枯朽的十字架在对面注视着我,我深吸一口气,像他一样闭上眼睛。一切在黑暗中趋于清明。孤独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沉淀,沉淀过后的思维是清明,就是这样。闭上眼睛,面对孤独的灵魂。

我闭目伫立于这座破败而潮湿的教堂,我听见思维丛生时,灵魂睁开眼睛的声音。双目合,视乃得。

我突然极愿意独自在这里躺下来,闭上双眼,听一听午夜,上帝与自己在这里重生的声音。

 

评点

这是一位见多识广的习作者:教堂、圣经、耶酥,居然被他以优雅的文笔描绘的那么真切;灵魂、痛苦、孤独,居然被他以特有的敏感领悟得那么深刻。只有懂得“双目合,视乃得”的人生哲理的人,才会有那种用心“看”世事万物的灵感,尤其是文章结尾那句“我突然极愿意独自在这里躺下来,闭上双眼,听一听午夜,上帝与自己在这里重生的声音”,真是神来之笔,给人一种“天人合一”的陶醉感。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善于在生活中吸收丰富多彩的中西方文化,并能有独特的感悟能力,堪称本文的一大亮点。望习作者今后把思想的触角伸向更多的地方,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成为更有生活积淀的人

 

田家炳中学分校  恽冬梅 沈建华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