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初中教育>>语文>>教学资源>>课件荟萃>>九年级下册课件>>文章内容
《小男孩》教学设计
信息时间:2011-04-12     阅读次数:

《小男孩》教学设计

常州市钟楼实验中学  潘杠

教学目标:

1、能用简洁的语言讲述小男孩的故事,说出小男孩不幸命运的原因。

2、能品味文中的精彩语句,揣摩作者成功表现小男孩命运的语言手法。

3、能依据文本,对小男孩的明天做出合乎情理的推测和想象。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3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2

一、导入新课

小说是什么?小说,是一段故事,两种命运,也是三味语言。阅读小说,就是去了解一段封存的往事,开启一截未走的心路历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当代作家魏志远的小说《小男孩》。(出示幻灯片)

二、整体感知

课前已经请同学们预习了课文,想必大家对课文内容已有所了解,请用简洁的语言,讲述发生在小男孩身上的故事。

(小男孩生活在一个离异的家庭中。这一天,妈妈逼小男孩去找爸爸要生活费,并且说要不到钱就别回来。小男孩乘车坐了很长的路,下车后费劲周折好不容易找到爸爸住的家,爸爸却躲着他始终没有露面,小男孩没有办法,只好走回去,到离家不远的菜场的凉棚过夜。

三、深度探究

1(过渡语)小说最后这样写道:“这个小男孩记得有一本书里写过,流浪汉就是在这种地方睡觉的。”于是,(出示幻灯片)有人说小男孩就是一个孤儿,可文中又明确告诉我们他有爸爸妈妈,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小男孩虽有爸爸妈妈,但爸爸妈妈却因为离婚而相互推卸责任。妈妈让小男孩去向爸爸要生活费,要不到不准回去;爸爸却故意躲着他。小男孩最后只好露宿菜场的凉棚。可以说,小男孩不是孤儿,胜似孤儿,他比孤儿还不幸,至少孤儿还有孤儿院可以栖身,而小男孩却没有。)

2(出示幻灯片)你认为导致小男孩不幸命运的原因有哪些?请画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

(小男孩的不幸,直接原因是由于父母离异而相互推卸责任,根本原因还在于社会原因,社会对像小男孩这样家庭的孩子关心不够,这从文中可以找到多处印证。

例如小说14小节中写道:“十号亮着灯,小男孩去敲那扇屋里亮着灯的门。门开了,是个男人。他背着光,小男孩看不清他的样子。他说,你找谁?小男孩指着九号。小男孩说,找我爸爸。他在家吗?门碰上了,砰的一声响。小男孩听见他碰门的时候说,这小鬼。小男孩还想问问他爸爸什么时候回家,他把手掌贴在门上。他想起那个男人又高又大,手臂就放了下来。”

又如小说16小节中写道:“小男孩一辆又一辆地仔细看,他记得爸爸的自行车是黑色的,他还想起爸爸的自行车的车铃摁不响。小男孩摁一辆自行车的车铃,很响。又摁一辆,铃声很清脆。再摁,再摁。有人来了,你在干什么?小男孩吓了一跳。小男孩吓得抖了抖身子。”

又如小说17小节中写道:“小男孩上了五楼,他听见脚步声一步一步近了。小男孩往后退,贴在九号房门上。电筒光照着他,电筒光让这个小男孩睁不开眼睛。脚步声没有了,小男孩知道那男人就站在自己身边。他说,我等我爸爸。小男孩看见电筒光照到了自己的脚。他说,我爸爸还没有回来。小男孩又听见了脚步声,那脚步声上了六楼。开门。关门。”

再如小说19小节中写道:“小男孩是被一声惊叫吵醒的。灯亮了,他看见是两个人,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他听见那个男人问他,你找谁?小男孩往后退,他看见他们进了屋,关了门。”

所以,小男孩的不幸还来源于社会的冷漠无情。)

四、拓展想象

(过渡语)其实,作家不是为了写小说而写小说的,作家是有社会责任感的,小说中的故事是对现实社会的高度反映,作者借对现实社会的揭露,来引发人们的思考,以此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

小男孩的明天会怎样?请你为小男孩寻找属于他的明天。

(小男孩由于爸爸妈妈的不负责任和社会的冷漠无情,他的明天会更加不幸,很可能他会因此而成为街头的流浪儿,如果遇到坏人处境就更令人担忧了。)

还有其他不同的答案吗?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得出这样的答案?

(小男孩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因为从文中“小男孩露宿离家不远的菜场的凉棚”可以看出小男孩的内心希望妈妈早点找到他;也因为从文中“妈妈说,过街的时候不准乱跑”可以看出妈妈对小男孩还是有点关心的,至于说“拿不到钱你就别回来”,也许只是妈妈的一时气话,也说明妈妈一个人带着小男孩过日子很不好;也因为从文中小女孩妈妈的话和周围乘客对小男孩的关注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对小男孩还是有一部分同情的,同样这部分同情的人中也包括作者,包括你,包括我们在座的每个人。)

五、品析语言(机动环节)

(过渡语)成功的小说除了内容打动人心,其表现形式也非常重要。作家总是要寻求最恰当的表现形式来表现小说的内容(出示幻灯片)请选择文中你最喜欢的一段话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是如何成功地表现小男孩的不幸命运的。

(作者仿佛是在不动声色地讲述一个与他毫不相干的故事,但却很感人。这都源于作者的语言手法,表现在:①语言简洁平实;②使用第三人称叙述;③语句大多简短,符合儿童的特征;④人物语言不加引号;对小男孩的遭遇有多处细节刻画。)

六、小结全课

(播放《草帽歌》。)小男孩的路还很长,我们真心祝福小男孩能走好以后的路,正如戴维小说的结尾那样:“后来一切都好”。

 

 

 

板书:

不是孤儿    父母——推卸责任            

                    母亲——些许关心            

小男孩                                              流浪街头

                                            一切都好

胜似孤儿    社会——冷漠无情             

            大众——关注同情

 
5044.doc
5045.rar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