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民间游戏 探索游戏特质
——记常州市特色园教研联盟幼儿游戏组教研活动
触摸:阳光民游十六景
幼儿园的环境是能达到无痕教育的效果,茶山幼秉承陈鹤琴的教育思想: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坚持对全园进行整体的特色环境的打造,努力让孩子们在无声胜过有声的民游环境中享受幸福的童年生活。活动当天,到场参加活动的领导与老师们,边跟随孩子们的轻轻脚步,边听孩子们充满天真可爱的童声介绍,领略着“我和大树共成长”、“七彩轮胎竹梯乐”、“十二生肖游戏乐”、“唱响民间老童谣”、“民间资源大集锦”、“重温儿时老游戏”、“创编游戏有新意”、“香味飘逸民俗坊”等十六处的独特风景,感受着民游特色文化由内而外的折射出校园文化内涵,
倾听:相约民游永延续
常玥园长就茶山幼的民游特色发展情况以为讲座的形式向到场成员作一汇报。汇报中立足实际、注重在课题引领下,开展草根化的民间游戏研究,积极探索构建具有民游特色的课程,使“阳光民游”特色扎根于茶幼,从外显到内隐、从环境到课堂、从理念到行为,力求幼儿园的角角落落无不渗透着快乐游戏、分享智慧的气息,一个个具有自信开朗、和谐人格、丰富创造力的生命正从茶幼快乐起跑!最终达到游戏之光辉抹亮儿童生命的底色,让儿童的智力、能力、创造力、生命力得以全面的锻造和展现。
观摩:激活民游乐趣多
茶山幼儿园从2007年就开始涉足民间游戏的研究,挖掘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积累一些粗浅的经验与思考。由茶山幼的
对话:聚焦游戏聊特质
特色园教研联盟的初衷与目的是形成教研与研究共同体,注重研得有效,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实现合作共赢目标。在碰撞、分享、交流环节中,让现场成员都积极主动参与其中。
第一环节——思考者:聚焦案例,初探特质。结合观摩的民间游戏与问题情境:这个游戏好玩吗?是否体现出了游戏的特质?对此游戏有何建议与思考?特色园教研联盟成员各抒己见,聚焦游戏案例进行剖析、研讨,明确游戏的特质体现在哪里。
第二环节——对话者:基于实践,探讨特质。请各联盟园的成员结合本园的实践研究,紧紧围绕下述问题:结合贵园的游戏特色,谈谈在实践中是如何体现游戏的三大特质的?在规则游戏中是如何体现游戏的特质的?通过思维的交换,引发更深的思考:别人的研究方式与获得经验是否可以学习吸纳与借鉴参考,可以为我所用?通过分享经验,碰撞交流,结合各类游戏的研究,吸收经验、重组思想,不断完善自我。
第三环节——体验者:亲历过程,感受特质。在我们每一个成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儿童自我”,都有着美好的游戏情结,参与活动的老师们共同参加了游戏:两只小蜜蜂,体验游戏的乐趣的同时,引导成员更深地了解游戏的特质给幼儿带来的享受。教研现场笑声连天,一种满足感溢满在每个人的脸上,快乐的游戏就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游戏是幼儿的生活,是幼儿的存在方式。
第四环节——支持者:观察指导,突显特质。一个好玩的游戏为什么会出现状况?这就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游戏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意愿性活动,尊重幼儿的游戏自主性与指导幼儿的游戏并不矛盾。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教师首先是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存在,其次才是“指导者”。此环节引导成员们明确要努力学会观察,立足在观察之上,更好地解读幼儿、把握指导时机,促进游戏的发展,在游戏中较好地突显特质。
游戏是幼儿教育者一直研究与实践的永恒话题。相信通过本次教研联盟活动,天宁区茶山幼与常州市的姐妹园携手同行,努力学习与实践指南,珍视游戏的独特教育价值,加快争创常州特色园与积极推进幼儿园特色文化建设步伐,让“阳光民游”特色蓬勃发展,提升办园品质。
(天宁区茶山中心幼儿园 顾智敏报道)
游戏组第三次活动照片.rar